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杨振声

增加 11,64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杨振声| 圖像 = [[File:2222.jpg|缩略图|右|杨振声|center|[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3504358917&di=59f8576715d45b0f652f2638344b2edd&imgtype=0&src=http%3A%2F%2Fpic.gerenjianli.com%2Fmingren%2F2001%2F352375900.jpg 原图链接]]]}} == 杨振声 ==  === 个人履历 ===  杨振声少时在家乡读书,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 1918年与进步同学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杂志,任编辑部书记。 1919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专攻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获博士学位,又入哈佛大学攻读教育心理学。1924年回到祖国,投身于教育事业,历任武昌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清华大学教务长、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教授。1930年任国立青岛大学(现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任职期间,民主办学,广罗人才,结合中国的历史传统和实际情况,吸收国外先进经验,一时间学者名流云集,人才济济,灿若群星,迎来国立青岛大学第一个黄金时代。他不辞劳苦,亲自开设“小说作法”课。 1933年,杨振声受教育部委托,主编《高小实验国语教科书》和《中学国文教科书》;同时与沈从文合作编辑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 1938年任西南联合大学常务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中文系教授,后任西南联大叙永分校主任、中文系教授。 1946年负责北京大学北迁筹备工作,并任教。同年与沈从文、冯至合作编辑《现代文录》,主编《经世日报·文艺周刊》。新中国成立后,杨振声仍于北京大学任教,兼任北京市文联创作部部长。 1952年调任长春东北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国文学史教研室主任,当选为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长春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长春分社委员。 1956年,病逝于北京,终年66岁。临终,唯一的遗嘱是将其全部藏书(2379册)捐给长春东北人民大学图书馆。  === 思想品质 === 为人正直、廉洁、谦虚、热情。平时或穿西装,或着大褂,经常手中拿着一个大烟斗,长方形的脸上,经常挂着和蔼可亲的笑容,潇洒大方而又平易近人,很有一个教育家和学者的风度。当时,经常有学生到他的住处去拜访他,谈创作,求学问,他总是热情接待,不是端出咖啡,就是沏上清茶,亲切交谈,娓娓不倦,使人如沐春风。他是国内闻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豪放、苍劲,颇有魏晋风骨。对于诗词,他也十分喜欢和擅长。当时,学校中发布的布告,经常是用固定的格式和死板的套语。 思想开明,热爱祖国,同情革命,始终保持爱国知识分子的高尚气节。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与许德珩等同学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反对卖国贼陆徵祥、曹汝霖和火烧赵家楼活动,被捕入狱一周。“九·一八事变”时,捐款数百元,支持学生南下请愿。担任国立青岛大学(今山东大学前身)校长时,为维护教育独立,抵制国民党和军阀干预,于1932年辞去大学校长职务。1934年,杨振声受国民党委托,担任在英国举行的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主持人,当得知古物展出后将用来换取军火时,便立即辞去主持人职务。建国前夕,国民政府为其送去到台湾的飞机票,他毫不动摇,坚守岗位。  === 个人评价 == =  他不仅从事高等教育,而且重视中、小学教育,曾亲手编写了《抗日救国中小学国文教科书》、《实验小学国文教科书》。杨振声不仅致力于教育事业,还创作了大量联系现实斗争的文学著述,有中、短篇小说20余部(篇)和散文、杂文、诗歌等50余篇(首)存世,其一生著述颇丰。在读书期间,就陆续发表了《渔家》、《一个兵的家》、《贞女》和《磨面的老王》等反映社会问题的小说。1924年,又发表了代表作中篇小说《玉君》。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五·四”新文学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战斗传统,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鲁迅称他是一位“极要描写民间疾苦的作家”,将他的作品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流派“新潮派”小说代表作选入《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创作了许多联系现实斗争的丰富多彩的杂文、文学评论和小说,表达了反侵略战争的强烈爱国主义思想,逐渐成为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现实主义作家。其文学创作,为“五四”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1957年,人民出版社出版其小说集《玉君》,收入小说12篇。1987年,人民出版社出版《杨振声选集》,收入他的各类文学作品56篇。1928年济南“五三”惨案发生后,省立山东大学停办。南京政府下令将其改建为国立青岛大学,由教育家蔡元培举荐,1930年5月 杨振声 出任国立青岛大学校长。蔡元培主政北京大学时,倡导学术自由,“兼容并包”,打破门户之见,广揽有学识的各方面专家学者到北大任教,使北大呈一时之盛。杨振声出任国立青岛大学校长,闻一多任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梁实秋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黄敬思任教育学院院长兼教育行政系主任,黄际遇任理学院院长兼数学系主任,王恒守任物理系主任,曾省任生物系主任,赵太侔任教务长。另有杜光勋、游国恩、张煦、沈从文、傅鹰,及稍后到来的老舍、洪深、任之恭、王淦昌、童第周等。 除师资外,杨振声十分看重学校的图书馆和实验室的建设,他把这一工作视作盖房子打基础。同时他很重视图书、设备的管他和利用,他任校长时期,主持建造了一个科学馆,图书馆建设也颇有水平。杨振声主张从严治校,主持制定了完备的规章制度,使学校工作能按部就班有序进行,这样可使学校形成优良的校风,造就有用之才。杨振声尤重视办学质量,他在校内实行淘汰制,规定比许多名校更严的制度,形成很高的淘汰率。在学校内重视开展学术活动,带头进行学术演讲,请校内外学者名流繁荣学术,鼓励师生们建立学术社团,创办学术文艺报刊。任校长两年,为学校后来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做出了为人们肯定的重要贡献。 任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期间,效法老教育家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兼容并包”、“科学民主”的办学方针,积极延聘专家学者来校任教,提高学校的学术地位。可谓名流云集,人才济济,其阵容之齐整,在全国的大学中也屈指可数,形成山东大学创建后鼎盛一时的局面。  以自己的地位和声望,经常邀请学术界的名流来校讲学,学校的学术气氛非常活跃。当时学校的地位确属蒸蒸日上,学校的声誉更是与时俱增。特别注重加强文科,十分重视文科的教学。他在为中文系学生讲的《小说作法》专题中,既突出新文学的战斗精神,又强调美学的艺术风格。有时以自己的创作过程,分析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内容丰富,材料充实,深刻简练,使学生大受教益,深得好评。  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他继承“五四”的光荣传统,先后发表了一批反帝反封建、暴露旧社会黑暗、反映工农大众疾苦、争取妇女解放的文艺作品。鲁迅称他是“极要描写民间疾苦的作家”,他的作品大部分已收入1957年出版的《玉君》一书中。 === 个人评价 ===  他不仅从事高等教育,而且重视中、小学教育,曾亲手编写了《抗日救国中小学国文教科书》、《实验小学国文教科书》。杨振声不仅致力于教育事业,还创作了大量联系现实斗争的文学著述,有中、短篇小说20余部(篇)和散文、杂文、诗歌等50余篇(首)存世,其一生著述颇丰。在读书期间,就陆续发表了《渔家》、《一个兵的家》、《贞女》和《磨面的老王》等反映社会问题的小说。1924年,又发表了代表作中篇小说《玉君》。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五·四”新文学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战斗传统,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鲁迅称他是一位“极要描写民间疾苦的作家”,将他的作品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流派“新潮派”小说代表作选入《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创作了许多联系现实斗争的丰富多彩的杂文、文学评论和小说,表达了反侵略战争的强烈爱国主义思想,逐渐成为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现实主义作家。其文学创作,为“五四”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1957年,人民出版社出版其小说集《玉君》,收入小说12篇。1987年,人民出版社出版《杨振声选集》,收入他的各类文学作品56篇。 1928年济南“五三”惨案发生后,省立山东大学停办。南京政府下令将其改建为国立青岛大学,由教育家蔡元培举荐,1930年5月杨振声出任国立青岛大学校长。蔡元培主政北京大学时,倡导学术自由,“兼容并包”,打破门户之见,广揽有学识的各方面专家学者到北大任教,使北大呈一时之盛。杨振声出任国立青岛大学校长,闻一多任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梁实秋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黄敬思任教育学院院长兼教育行政系主任,黄际遇任理学院院长兼数学系主任,王恒守任物理系主任,曾省任生物系主任,赵太侔任教务长。另有杜光勋、游国恩、张煦、沈从文、傅鹰,及稍后到来的老舍、洪深、任之恭、王淦昌、童第周等。 除师资外,杨振声十分看重学校的图书馆和实验室的建设,他把这一工作视作盖房子打基础。同时他很重视图书、设备的管他和利用,他任校长时期,主持建造了一个科学馆,图书馆建设也颇有水平。 在学校内重视开展学术活动,带头进行学术演讲,请校内外学者名流繁荣学术,鼓励师生们建立学术社团,创办学术文艺报刊。任校长两年,为学校后来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做出了为人们肯定的重要贡献。 任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期间,效法老教育家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兼容并包”、“科学民主”的办学方针,积极延聘专家学者来校任教,提高学校的学术地位。可谓名流云集,人才济济,其阵容之齐整,在全国的大学中也屈指可数,形成山东大学创建后鼎盛一时的局面。 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他继承“五四”的光荣传统,先后发表了一批反帝反封建、暴露旧社会黑暗、反映工农大众疾苦、争取妇女解放的文艺作品。鲁迅称他是“极要描写民间疾苦的作家”,他的作品大部分已收入1957年出版的《玉君》一书中。
9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