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地衣

增加 2,921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地衣是真菌和绿藻(或蓝细菌)的共生体,呈灰白、暗绿、淡黄、鲜红等多种颜色,长在干燥的岩石或树皮上。光合作用的绿…”
地衣是真菌和绿藻(或蓝细菌)的共生体,呈灰白、暗绿、淡黄、鲜红等多种颜色,长在干燥的岩石或树皮上。光合作用的绿藻(或蓝细菌)提供营养物质,真菌(通常属于子囊菌门,少数属于担子菌门)提供水和矿物质、提供保护,防止水分过度蒸发。地衣可以在严峻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常是生物占领新陆地的先锋。在极度干燥的条件下,地衣也可以脱去水分,进入休眠状态,待到条件好转,再恢复高速度增长。地衣可以长寿,有的寿命可达千年[1]。
地衣通过包含真菌和绿藻(或蓝细菌)二者的地衣碎片在空气中传播,长出新地衣的方式进行无性生殖。他们各自也可以单独进行有性和无性的生殖。其中真菌部分单独生殖的后代,需要与有关绿藻(或蓝细菌)重新组合才可生存。

地衣植物约有1.8万余种,地球陆地面积的6%被地衣覆盖。北极地区的地衣是北极驯鹿的主要食物,地衣也已用于制造染料(如石蕊)和香料,以及在传统医学作为药物。

==词源==

地衣一词首见于早期道教书籍。但是,所指植物为现今所见的车前。其后,唐人陈藏器在本草书中首次记载地衣草,这个地衣草应是现在的地衣(Lichen)的词源。李时珍将之与《日华子诸家本草》中所记载的地衣视为同一种植物并记载至《本草纲目》中。而后至清朝,李善兰同两位传教士编辑《植物学》[5]时,对“lichen”的词译采取本草书中的植物名称“地衣”。

==形态和结构==

地衣生活在各种表面上:土壤、树木、岩石和墙上。他们通常会在一些环境恶劣的地方生长,如海拔数千米的高山、沙漠和接近极地的冻土。由于地衣对二氧化硫相当的敏感,所以生态学上,地衣常被当成一种空气质量的指标。

形态上地衣有三种:

*壳状地衣:植物体成壳状,紧贴在树皮和石头上。底面和基质紧密相连,难以分离。例如,茶渍属(Lecanora)、文字衣属(Graphis)。
*叶状地衣:植物体平铺,仅由假根状的菌丝与附着的和体相边,易于分开。例如,梅花衣属(Parmelia)、蜈蚣衣属(Physica)。
*枝状地衣:植物直立或下垂如丝,多数片段有分枝。例如,石蕊属(Cladonia)、松萝属(Usnea)。
而地衣结构一般可分为上皮层、藻胞层、髓层和下皮层。

*上下皮层:由菌丝紧密交织而成,特称为假皮层,下皮层一般能长出假根。
*藻胞层:上皮层的下部,在排列疏松的藻胞层之间夹杂有许多藻细胞,这些细胞成层排列称异层细胞,若散生则称为同层细胞。
*髓:藻细胞下面为髓层,由比较疏松而粗大的菌丝体交织而成,专门贮存空气、水分。
276,9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