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柯一正

增加 2,087 位元組, 6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柯一正'''({{bd|1946年|catIdx=K柯}}),臺灣嘉義縣人,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現稱世新大學)電影編導科畢業、美國…”
'''柯一正'''({{bd|1946年|catIdx=K柯}}),[[臺灣]][[嘉義縣]]人,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現稱[[世新大學]])電影編導科畢業、[[美國]][[加州]]哥倫比亞大學電影[[碩士]]。柯一正為臺灣著名之[[電影]]、[[電視廣告]]、電視劇、[[劇場 (藝術)|舞台劇]][[導演]]兼[[演員]],曾經擔任世新大學與[[中國文化大學]]講師,現任紙風車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柯一正的兒子為臺灣[[演員]][[柯宇綸]]。

他的代表作為1982年執導的第一部電影《光陰的故事》(第三段:「跳蛙」),藉由電影巧妙地批判臺灣當時的社會現狀,開啟臺灣新電影風潮<ref>參看[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4092 臺灣大百科全書:柯一正],第二段。</ref>。此外,1997年的實驗性電影《藍月》將劇本寫成紅、橙、黃、綠、藍五本,電影放映師可以隨意排列組合播映,會產生120種不同的橋段、氣氛與故事軸,但影片播畢仍是一部完整的電影。柯一正自己坦言,這種變化多端的影片架構象徵著生命的無常<ref>參看[http://movie1.cca.gov.tw/People/Content.asp?ID=51 臺灣電影筆記:柯一正],第一段結尾。</ref>。

== 生平簡歷 ==
1981年和[[楊德昌]]、[[宋存壽]]等導演參加由[[張艾嘉]]製作的[[臺灣電視公司|臺視]]《十一個女人》系列劇集,負責執導其中〈快樂的單身女郎〉、〈去年夏天〉兩部作品。同年他以實驗電影《迷林》獲得第4屆[[金穗獎|獎勵優良影像創作金穗獎]],當年的得獎者尚包括[[蔡明亮]]、[[萬仁]]、[[麥大傑]]等人。

翌年他執導電影《光陰的故事》之第三段「跳蛙」,片中流露強烈的社會意識與誠懇的觀察眼光,開啟臺灣電影新浪潮。在1997年的實驗性電影《藍月》中,他依劇本拍成紅、橙、黃、綠、藍五部短片,電影放映師可任意排列組合播放,而產生120種不同的橋段、氣氛與故事軸,但組合起來仍是一部完整的電影。
13,3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