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吕海寰

增加 24 位元組, 4 年前
成长经历
吕海寰自幼聪慧异常,但时常患"气厥"之症,每年至少出现一二次,故7岁时尚未人学,8岁才开始读书。最初与其兄同在街北[[刘焕章]]宅内从当地塾师[[罗文溶]]学习,同窗共7人。1851年其母延师在家书房内授业,读至《诗经》。是年农历8月间,72岁的吕书诚自外游幕回到故乡。吕书诚继承了世代书吏的家学传统,每日能用蝇头蚕尾小楷写万余字。他将自己游幕各处的文件等抄写成峡,取名《衙斋巢赏》,共10册。他还抄有《东华录》、《西域闻风录》、《唐诗》等书。从这年冬天开始,吕海寰兄弟即在其祖父的指导下读书。吕书诚望孙成龙,对两个孙子"期望甚深,故督责亦甚切"。他每天"随讲随读,同桌吃饭,不准偷闲游玩",夏天还要增加夜课。课读之暇,经常选摘《大清一统志》内诗文另用别本录出教授,以扩大视野。他看到吕海寰资质尚聪颖,每天另外增添4页(每页20行)生书。在吕书诚的严格要求下,吕海寰读书"工夫颇见进境"。1853年,吕海寰与其兄同时开笔作论。几个月后,他就开始攻读八股文,作六韵诗。1854年,12岁的吕海寰刚读完《五经》就"发辫红头绳,曳绣花履",参加童子试,结果被"邑侯拔置前列,府试亦在20名前"。虽然在当年的院试中落选,但"见者无不以大器许之"。
就在吕海寰准备科举考试的关键时刻,其祖父却病倒了。加上在外谋生的父亲已不能"按时寄银养赡","家道益窘"。吕海寰虽年幼,亦颇知度日之艰,看到母亲"挖肉补疮,备尝艰苦,心实伤之",已不能专心攻读。1856年,兄弟二人被迫辍学,不得不谋升斗之需。 [[ 吕流寰 ]] 在家为蒙童师。14岁的吕海寰则在青龙观替其族舅李化南先生教义学,每月可得糊口之资。李氏担心他们学业半途而废,就与当地名士 [[ 宋星搓]](讳汉)先生联系,吕海寰得以跟从看课 。在宋先生加意训导下,吕海寰开始用力于大家制艺,参加"考书院,亦往往得高列,所得奖赏悉心奉母"。然而,祸不单行,就在其祖父去世后不久,李氏也因操劳过度而患上"不寐之症,备夜头汗不止,而颈以下无汗"。这使他们本来就十分贫寒的生活更加艰辛了。母子三人只能依靠兄弟二人微薄的教读收人来维持生计,而二人每年所得束修之资,仅有制钱30串。其生活之艰辛程度即可想而知。1860年,风传英法联军要进攻莱州,警报不断,人心惶惶。李氏的病情急剧恶化,于1861年1月31日去世。不久,捻军势力发展到邻县潍县,掖县又一次人心大惶,谣言四起,一日数警。掖县知县许乃恩联合当地绅商兴办团练,吕海寰兄弟即参加团练,司笔墨事。后来,由于掖县实行坚壁清野,凡居关厢者均移居于城内,兄弟二人只得连夜匆匆将其母亲掩埋。吕海寰与其兄嫂一起到城内大舅父家磨坊暂时借居。兄弟二人昼夜巡城,每'旧只得百数十文,赖以生活",苦不堪言。在捻军退出潍县后,其家内什物已被洗劫一空。兵荒马乱之后,上学的人很少,吕滚寰在家书房内招蒙童数人教读,"每日不过制钱两吊文而已"。吕海寰则因昼夜焦劳,右腿生出恶疮,接着又接连病瘟,竟卧床一月有余,后在其嫂侯氏的精心护持下方得以痊愈
在宋先生加意训导下,吕海寰开始用力于大家制艺,参加"考书院,亦往往得高列,所得奖赏悉心奉母"。然而,祸不单行,就在其祖父去世后不久,李氏也因操劳过度而患上"不寐之症,备夜头汗不止,而颈以下无汗"。这使他们本来就十分贫寒的生活更加艰辛了。母子三人只能依靠兄弟二人微薄的教读收人来维持生计,而二人每年所得束修之资,仅有制钱30串。其生活之艰辛程度即可想而知。1860年,风传英法联军要进攻莱州,警报不断,人心惶惶。李氏的病情急剧恶化,于1861年1月31日去世。不久,捻军势力发展到邻县潍县,掖县又一次人心大惶,谣言四起,一日数警。 掖县知县[[许乃恩]]联合当地绅商兴办团练,吕海寰兄弟即参加团练,司笔墨事。后来,由于掖县实行坚壁清野,凡居关厢者均移居于城内,兄弟二人只得连夜匆匆将其母亲掩埋。吕海寰与其兄嫂一起到城内大舅父家磨坊暂时借居。兄弟二人昼夜巡城,每'旧只得百数十文,赖以生活",苦不堪言。在捻军退出潍县后,其家内什物已被洗劫一空。兵荒马乱之后,上学的人很少,吕滚寰在家书房内招蒙童数人教读,"每日不过制钱两吊文而已"。吕海寰则因昼夜焦劳,右腿生出恶疮,接着又接连病瘟,竟卧床一月有余,后在其嫂侯氏的精心护持下方得以痊愈。 早在海寰5岁那年,李氏为其聘定其次舅 [[ 李同熙 ]] 之女乃心为妻,后因家贫迄未成礼。 [[ 咸丰 ]] 十一年(1861)年底,为度岁祭祀,海寰向其族叔吕十爷借"五供"(铜或锡制的蜡台、香炉等)一份,用后因一时手边窘迫,将五供质于当店,转年上元节筹措得钱赴当店赎取,当店诬指该物为盗赃,送交县署究办。实际是李同熙嫌吕氏家贫,意图悔婚而勾结吕氏及当店主等合谋诬陷,构成罪状以为悔婚之借口。后经县学生员具保始释。年已20的吕海寰决意离家赴京谋生。临行前,其未婚妻李乃心送来首饰一包,助其资斧,并誓言从一之志、决不悔婚。
1842-1860年是吕海寰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在家乡的艰苦生活,使吕海寰养成了积极进取、吃苦耐劳、求真务实、正直诚信等优良品质。
99,3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