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意识形态

增加 2,335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意识形态(英语:ideology,意为“理念或想像的学说”;也译作意识型态;周德伟译作意理[1][2];中文早期曾经译作意德沃罗…”
意识形态(英语:ideology,意为“理念或想像的学说”;也译作意识型态;周德伟译作意理[1][2];中文早期曾经译作意德沃罗基,属音译;林毓生主张音译意译合一,译为意缔牢结[3],意识形态有两种具有本质性区别的涵义[4],若将意识形态视其为一种无价值偏见的概念时,意识形态可视为是想像、期望、价值及假设的总合[5]。若考虑政治的层面,则意识形态是“所有政治运动、利益集团、党派乃至计划草案各自固有的愿景的”总和。(参考政治意识形态列表)卡尔·马克思所理解的意识形态是一种不平等的权力关系,是统治阶级为了欺骗和使权力关系具有合法性的产物,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扭曲对于现实的认识[6],马克思也称其为上层建筑。通常是某些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形塑了意识形态的基础。现代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撕裂主要体现在左派与右派。

==官方意识形态==

官方意识形态指由国家政府机器进行政治宣传的意识形态,通常和一党专政的政治意识形态宣传相关。

==日常社会==

每个社会都有意识形态,作为形成“大众想法”或共识的基础,而社会中大多数的人通常都看不见它。占有优势地位的意识形态以一种“中立”的姿态呈现,而所有其他与这个标准不同的意识形态则常常被视为极端,不论到底真实的情况为何。哲学家福柯就曾经写过关于意识形态中立性的这种观念。

努力追求权力的组织会去影响社会中的意识形态,将它变成他们想要的样子。政治组织(包括政府)与其他团体(比如说在议会外游说通过议案的团体)试图透过传播他们的意见来影响民众,这也是为何社会中的许多人通常看起来都有“类似的想法”(think alike)。

当社会中绝大部分的人对于某些事情的想法都很类似,甚至忘记了目前的事务可以有其他的选择,这就变成了哲学家葛兰西所说的霸权。关于团体迷思这种规模小很多的概念,也有部分要归功于他的著作。

现代语言学家在研究概念隐喻的机制时,这种“类似的想法”被认为就是透过这种机制传达出去的。
124,80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