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912
次編輯
變更
院本
,無編輯摘要
==起源==
金院本由北宋杂剧演变而来。[[金宣宗]]贞祐二年(1214年),金迁都南京(汴京),宋金“杂剧”改称为“院本”。院本结构、角色沿袭自杂剧,许多剧目亦和宋杂剧一样,如《烧花新水》、《熙州骆驼》、《病郑逍遥乐》 <ref>[https://www.docin.com/p-872617849.html 古代戏曲的摇篮——金院本],豆丁网,2014-07-25</ref> 等,女真人爱好歌舞,助长金院本的盛行。蒙元时人们革新戏曲,形成新的文体元杂剧,少数人仍创作院本,如屈彦英有院本《一百二十行》及《看钱奴》。“院本”一名来自“行院”,即艺人和妓女的居所,他们演唱的脚本就叫院本;也有[[学者]]认为,院本一名来自北宋时宫中编写剧本的舍人院。许多院本题目有“爨”字,如《人参脑子爨》。有学者认为“爨”就是院本的别名,也有学者认为“爨”是指以跳、踏动作为主的[[舞蹈]]。
==内容==
==演出==
院本角色主要有5种:副净、副末、引戏(又叫捷讥)、末泥 <ref>[https://www.douban.com/note/31762709/ 谈对宋金杂剧中“末泥”和“引戏”的理解],豆瓣,2009-4-22</ref> 和孤装,与元杂剧不同,各种角色都可唱曲。副净是诙谐滑稽的角色,在剧中常常被副末所打;末泥则是比较正经严肃的角色。在城内,院本由教坊和乐户演出,在乡村则由小型剧团“散乐”巡回演出,在寺庙或大族家中搭建舞台。一部院本,通常只用一支[[乐曲]],在剧中反复使用,所用乐曲,可考的以词调最多,其次是大曲,再其次是法曲;大曲又叫“曲破”,是古乐舞曲。用词调者可考的有37本,如《四皓逍遥乐》、《[[春从天上来]]》、《满朝欢》;用大曲的有16本,如《列良瀛府》、《贺贴万年欢》、《进奉伊州》;用法曲的有7本,如《月明法曲》、《烧香法曲》。和宋杂剧比较,院本用词调和法曲较多,用古旧的[[大曲]]较少,或反映了曲调上院本比宋杂剧更开放和新颖。 ==参考文献==
[[Category:980 戲劇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