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血常规

增加 6,167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medical}} 缩略图|血常规<br>[http://img.jf258.com/i/1a1719334860x467845489b26.jpg 原图链接] '''血常规'''是指通过观察血细…”
{{medical}}
[[File:血常规.jpg|缩略图|血常规<br>[http://img.jf258.com/i/1a1719334860x467845489b26.jpg 原图链接]]]
'''血常规'''是指通过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从而判断血液状况及疾病的检查,随着检验现代化、自动化的发展,现在的血常规检验是由机器检测完成的。血常规检查包括有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白细胞分类计数及血小板(PLT)等,通常可分为三大系统,即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
血常规中的许多项具体指标都是一些常用的敏感指标,对机体内许多病理改变都有敏感反映,其中又以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最具有诊断参考价值,许多患者在病因不明时可以做血常规检查对其进行辅助诊断。此外,血常规检查还是观察治疗效果、用药或停药、继续治疗或停止治疗、疾病复发或痊愈的常用指标。
{| class="wikitable" style="background-color:#f9f9f9; text-align:center;" width=100%
|-style="background:#31005e; color:white; font-weight:bold; text-align:center;"

|中文名||英文名||类 别||适用范围
|-
|血常规||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基本检查||医学术语
|-
|}
==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
==红细胞计数(RBC)==
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

===正常参考范围===
*新生儿:(6.0~7.0)×1012/L
*婴儿:(5.2~7.0)×1012/L
*儿童:(4.2~5.2)×1012/L
*成人男:(4.0~5.5)×1012/L
*成人女:(3.5~5.0)×1012/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 ①增多见于精神因素(冲动、兴奋、恐惧、冷水浴刺激,均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导致)、红细胞代偿性增生(气压低,缺氧刺激;长期多次献血)。②减少见于妊娠、6个月~2岁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造血原料相对不足、某些老年人造血功能减退。
*(2)病理性增多见于频繁呕吐、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血液浓缩,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病、肿瘤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3)病理性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见于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见于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

==血红蛋白(Hb)==
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机体向器官、组织运输氧气和运出二氧化碳的功能。其增减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与红细胞增减的意义相同,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

===正常参考范围===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临床意义===
其增减的临床意义基本上同红细胞计数,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贫血按严重程度可分为:极重度贫血,HbL;重度贫血,Hb在31~60g/L;中度贫血,Hb在>61~90g/L;轻度贫血,Hb在>90g/L与低于正常参考的下限之间。

==血细胞比容(HCT)==
是指抗凝血液在一定条件下离心沉淀,而测出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正常参考范围===
*男40%~50%;
*女35%~45%。

===临床意义===
*(1)增高多见于大面积烧伤、连续呕吐、腹泻、脱水等。
*(2)降低见于失血后大量补液及贫血患者。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指计数单位体积血液中含的白细胞数目。正常的外周血液中常见的白细胞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正常参考范围===
成人(4.0~10.0)×109/L<br>
新生儿(15.0~20.0)×109/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白细胞计数增高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
*(2)病理性白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3)病理性白细胞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是指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分别计数并计算其百分比。

===正常参考范围===
*中性粒细胞N0.5~0.7(50%~70%)
*嗜酸性粒细胞E0.01~0.05(1%~5%)
*嗜碱性粒细胞B0~0.0l(0~1%)
*淋巴细胞L0.20~0.40(20%~40%)
*单核细胞M0.03~0.08(3%~8%)

===临床意义===
*(1)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为血液中的主要吞噬细胞,在急性感染中起重要作用。其增减的临床意义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2)嗜酸性粒细胞①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大手术后、严重烧伤、长期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②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皮肤病、寄生虫病,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3)嗜碱性粒细胞 ①减少见于速发型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用药见于肾上腺皮质激素使用过量等。②增多见于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创伤及中毒,恶性肿瘤,过敏性疾病等。
*(4)淋巴细胞 ①减少多见于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或接触放射线等。②增多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5)单核细胞增多见于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结核病活动期、单核细胞白血病、疟疾等。

==血小板计数==

===正常参考范围===
(100~300)×109/L

===临床意义===
*(1)[[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急性大失血和溶血后急性感染;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及某些恶性肿瘤的早期等。<br>
*(2)[[血小板计数减低]]①骨髓造血功能受损,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②血小板破坏过多,如脾功能亢进;③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文献来源==
{{reflist}}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29,09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