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云锣

增加 22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云锣'''是一种源自中国的[[打击乐器]],并传至[[东亚]]其他地区,古代《[[元史]]》礼乐志中就有过记载,也叫云璈 <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44980263 门道文化|云锣:云璈制以铜为小锣],知乎,2018-09-25</ref> ,或九音锣、九云锣。至今仍可见于南管、十番等等民间音乐。
云锣是由大小一样但厚薄不同的[[锣]]所组成,以三根绳悬挂在木框上,用木槌敲击演奏。铜锣面数不等,有十面、13、14、15、24、38面等,悬挂方式也不固定,有横向两排的,有三排的等,木框有带架的,也有带柄手执的,面数多的可以双手用两个槌演奏。定音、音域也不尽相同。
==历史发展==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将音高不同的小铜锣编排起来,用于[[音乐]]实践中。[[宋朝|宋代]][[画家]]苏汉臣的《货郎图》中,一 货郎身挂数件乐器,其中有一件为十面云锣,可知早在宋代民间已有云锣流传和使用了。六百多年前的元代,云锣不仅在民间流行,并且在宫廷宴乐中使用,当时称为云墩,《元史·礼乐志》“宴乐之器”中有:“云墩,制以铜,为小锣十三,同一木架,下有长柄,左手持,而右手以小槌击之。”这也是见于文献的最早记载。元代云锣还用于[[宗教]][[音乐]]中,如在[[山西]][[芮城县]]永乐镇的[[永乐宫]][[元朝|元代]][[壁画]]《奏乐图》和[[三清殿]][[斗拱]]间的装饰画中,均画有演奏云锣的图像,宫中壁画反映的是[[道教]]生活,表明云锣早期已用于道教音乐。[[元朝|元代]]的史籍和壁画看来,就有十、十三和十四音云锣。清代前期,云锣曾发展到二十四音, 《[[扬州画舫录]]》记载着在福建地区曾流行过十四音云锣。据《清史稿》载,云锣在清代宫廷音乐中已广泛用于御前仪仗乐、丹陛大乐、中和清乐、导引乐、铙歌及铙歌清乐、凯歌、庆神欢乐、赐宴乐等。[[清朝|清代]]曾有《云锣谱》传世,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收藏,梅先生在《太真外传》一出戏中用过云锣 <ref>[https://www.doc88.com/p-5505413856008.html 中国民族打击乐器],道客巴巴, 2014-3-30</ref> 。《云锣谱》后由梅先生赠予好友宋先生。该《谱》详尽地介绍了云锣的音律和每面云锣的规格尺寸。
《元史·礼乐志》记载:“云璈制以铜为小锣十三,同一木架,下有长柄,左手持而右手以小槌击之。”但从山西永乐官的元壁画看来,元代每架云锣所用的小锣,还不限于十三个,也有用十个,和十四个的。明清以来,长期普遍流行的一种云锣,全付由十个小锣组成。但偶然也有例外,如清初曾有过全付用二十四个的云锣,较后在[[福建]]又曾有过全付十四个的云锣。《[[清史稿]]》记载,云锣用于御前仪仗之乐、祀先蚕乐章、丹陛大乐、中和清乐、导引乐、铙歌及挠歌清乐、凯歌、庆神欢乐、赐宴乐、蒙古乐、班禅之乐(称为苍清)。
125,69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