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深坑黃氏永安居

增加 2,40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永安居約竣工於民國四年(西元1915年),至今已有九十餘年的歷史,是一座單進三開間四護龍的傳統三合院建築,主屋擁有精緻的磚飾、剪黏、彩繪及石雕等裝飾工藝,並在石窗及水車堵上製作「禪賢讓位」、「大舜象耕」及「瑞雲」等泥塑及檢年。永安居中最具有特色的即是每座窗戶皆有一塊約二十公分長的凸出石塊,並在上方鑿有孔穴,是為遮陽及防止雨水流入所設,稱為「兔仔耳」。此外,完備的防禦系統也是永安居的特色之一,包括銃樓、銃眼及圍牆等。永安居經評定後為國家三級古蹟,於假日開放售票參觀,平日可供團體預約開放,民眾不妨到此探訪這古意盎然的傳統古居。<ref>[https://okgo.tw/butyview.html?id=598 新北市深坑區 深坑黃氏永安居-玩全台灣]</ref>
 
 
===公告資料===
深坑位於淡水河支流景美溪及坑溝交會處,清咸豐年間始有閩人自臺北盆地漸往本地移居,本地在氣候上屬溫帶濕熱型適於栽培茶樹,昔時淡水河可上溯至深坑與石碇之間的楓子林,即臺北盆地往宜蘭必經之地,亦為附近地區茶葉及染料(大青)之重要集散地。深坑黃氏開基始祖黃世賢,在乾隆年間率四子(來臺後再生一子)自安溪渡海來臺,由滬尾上岸後,落腳於三芝土地公埔,購地十餘甲,墾植稻、茶三十餘年。黃世賢去世,五兄弟便遷來深坑發展,並將黃世賢遷葬在阿柔村。他們是深坑黃氏入墾的開始。五兄弟初居深坑草地尾,並建造了第一座宅第。後來黃氏族人因經營稻、藍靛與茶而漸富,第三代黃連山乃率六子(頂六房)至麻竹寮開墾,仿原鄉形式建一座三合院定居,即「連山祖厝」。
 
 
黃連山的派下有六房,原先都住在「連山祖厝」,後因人口眾多,於光緒15年(1889)夏,於古厝前不遠新建三合院「福安居」(今麻竹寮2號)。後來六房協議分家,抽鬮的結果,大房、四房分得「連山祖厝」,二房、三房分得「福安居」,五房、六房獲資金;不久五房建新屋「潤德居」(今阿柔洋33號),六房建「黃厝」於坑溝西畔(今阿柔洋35號)。民國元年左右,二房黃守禮的四個兒子:慶諒、則水、則頭、則虎合建永安居於萬順寮,四房黃選禮則另建「興順居」於深坑街頭(今深坑子68號)。綜計黃世賢與黃連山的子孫,先後在深坑共建了七座古厝,成為深坑最重要、最具特色的建築群。
 
 
永安居這棟黃氏古厝至今歷史近一百年,當初花了十年的功夫才得以興建完成,觀察其所用石材均運自日本,而木材也是大陸船運而至的福杉,為一座典型泉州安溪型的三合院紅磚大厝。而根據黃氏子孫的說法,永安居在一九一五年、一九三一年、一九六二年、一九八六年以及一九九八年中都曾經進行多次的維護工作,一九八六年的工程,國家出資維護,花費了將近七千萬臺幣才得以完成。<ref>[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19920523000001 深坑黃氏永安居-國家文化資產網公告資料]</ref>
8,29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