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013
次編輯
變更
搏克
,無編輯摘要
'''搏克'''是[[蒙古族]]传统的体育娱乐活动之一,[[草原]]上的人们把蒙古式摔跤称作“搏克”(蒙语结实、团结、持久的意思)。它是蒙古族三大运动([[摔跤]]、[[赛马]]、射箭)之首,不管是祭敖包,还是开那达慕,“搏克”都是不可缺少的主项。 2006年,蒙古族搏克被 [[ 国务院 ]] 列入第一批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名录。
==含义==
==溯源==
搏克已有近两千年的 [[ 历史 ]] , [[ 西汉 ]] 初期开始盛行,元代广泛开展,至清代得到空前发展。 [[ 内蒙古自治区 ]] 各地尤其是 [[ 锡林郭勒盟 ]] 、通辽市、 [[ 呼伦贝尔市 ]] 、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等地都有它的身影。
搏克历史悠久,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搏克自我反思、自我创新、与时俱进发展成为符合现代 [[ 文明 ]] 的先进体育运动项目。搏克的历史发展和规则演变、大致可分为" “ 最野蛮、野蛮、文明、现代文明" ” 四个阶段;野蛮的氏族社会,人类为了生存,在与野兽和同类的搏斗中发展了搏克,当时以" “ 生死" ” 为取胜 [[ 标准 ]] ;第二阶段(13世纪蒙古族兴起)和第三阶段( [[ 元朝 ]] 建立),搏克运动开始用于 [[ 政治 ]] 、 [[ 军事 ]] 以及经济和文化娱乐,胜负标准从" “ 生死" ” 逐步演变为" “ 双肩着地" ” 和" “ 躯干着地" ” 即负;当代中国的搏克,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胜负标准又发生了质变,及膝关节以上任何部位" “ 一点着地" ” 即为负;也就是" “ 点到为止" ” ,胜方决不二次用力。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以能骑善射和身强力壮著称。《元史》说:" “ 元起朔方,俗善骑射" ” 。元朝建立后,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明确规定蒙古族男子必须具备赛马、摔跤、 [[ 射箭 ]] 三项技能,这三项 [[ 技能 ]] 便是蒙古族的" “ 男儿三艺" ” 。 摔跤--摔跤,蒙语为" “ 搏克" ” ,是蒙古族的长项,我国体育运动会摔跤项目的奖牌,多为蒙古选手包揽。蒙古族摔跤的历史较为久远,西安出土的汉初匈奴遗物的铜牌上即有摔跤图案,其摔跤的架式与今天的蒙古式摔跤的摔法十分相似,而且 [[ 图案 ]] 还以树和 [[ 马 ]] 为衬托,据考证应该是蒙古族摔跤史的重要线索。蒙古族摔跤,起初具有很突出的军事体育性质,主要用以锻炼体力、毅力、技巧等。元朝的帝王十分提倡摔跤运动,每逢举行重要 [[ 宴会 ]] ,都要有摔跤交手竞技助兴,并像中原历代王朝用武举选士一样,把摔跤定为武举取士的一项重要内容。当时摔跤的佼佼者可以获得很大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