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台南東山區

移除 1,01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東山00.jpg|400px|缩略图|右|台南東山區[https://gugugu4411.pixnet.net/blog/category/2768152 照片來自]]]
[[File:東山17.jpg|400px|缩略图|右|台南東山區[https://dongshan.tainan.gov.tw/News_Content.aspx?n=6590&s=71001 照片來自]]]
'''台南東山區'''位於[[台南市]]之東北角,山原為平埔族和安雅 (Hoanya) 系『哆囉國』 (Dorcko) 社的故地乃稱為『哆囉國街』,日治時期再易名為『番社』,縣市合併升格直轄市後更名為東山區。本區土地總面積有一二四點九一七八平方公里,行政區域劃分十六里,轄內居民以從事農務為主,物產有 [[ 水稻 ]] [[ 椪柑 ]] [[ 龍眼 ]] [[ 柳丁 ]] [[ 洋香瓜 ]] [[ 火龍果 ]] 及咖啡等為大宗。
===區簡介===
東山區北以急水溪與 [[ 新營區 ]] [[ 後壁區 ]] [[ 白河區 ]] 為鄰,南以 [[ 龜重溪 ]] 與柳營區相望,東以 [[ 大凍山脈 ]] 與嘉義縣大埔鄉、臺南市楠西區相接,土地總面積約有125平方公里。小部份居民經營工商業外,區民大部份以農業為生,其中田地約有2391公頃、山林地4673公頃;主要灌溉水源來自 [[ 嘉南大圳 ]] [[ 白河水庫 ]] 。憑藉好山好水的優勢,孕育本區盛產多樣的農特產品。
本區原是平埔族哆囉嘓社棲養生息的活動空間,17世紀以來漢人日漸移入開墾,其後歷經各時期的開發經營,創造出深具族群文化與地方特色。由於擁有自然的美景以及豐富的產業資源,加上結合農特產等傳統產業,本區已發展成極具魅力的休閒農村,成為近年來國人的旅遊勝地。<ref>[https://dongshan.tainan.gov.tw/News_Content.aspx?n=6590&s=71001 區公所-東山區]</ref>
===歷史沿革===
臺南,臺灣 歷史 的門戶,臺灣的歷史從這裡開始。沿革介紹-拓墾篇
17世紀大航海時代以前,[[平埔族]]西拉雅系臺窩灣社(Taioan、Taiouan、Taivuan)即已濱臺江而居,以漁獵、農耕維生,後來「臺灣」之名即由此而來。1624年,[[荷蘭]]人進入臺南,建立殖民政權,以擴大貿易獨佔權,先後興築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前身)與普羅民遮城(今赤崁樓前身),作為堡壘、長官住所,與發號施令的 行政 中心。 1661年4月,[[鄭成功]](1624-1662)率領400艘軍艦、2萬5000兵員轉進臺灣,圍城迫使荷蘭簽下降書,建立鄭氏王國,以臺灣為東都,設承天府,以普羅民遮城為府治,另以新港溪為界設兩縣:天興縣設治於佳里興(佳里區),管轄現今嘉義以北的地方,萬年縣設治於二層行(仁德 ),管轄現今高雄以南的地方,並且將熱蘭遮城改為安平鎮,並分兵屯墾,獎勵農耕,開拓南臺灣。1664年,鄭經(1643-1681)重新規 行政區域,將東都改為東寧,天興、萬年2縣升為州,並於南北路和澎湖設安撫司,同時將承天府分為4坊,分別為東安、西定、寧南、鎮北(皆在現今臺南市區),另外規畫24里,分布於現今臺南市及高雄市。 1683年(清康熙22年),清政府派遣施琅(1621-1696)率領戰船200餘艘、官兵2萬餘人攻打臺灣,鄭軍大敗於澎湖。翌年台灣納入清帝國版圖,4月設立臺灣府,府治設於東安坊,隸屬於福建省管轄,廢天興州、萬年州,將之改為諸羅縣、臺灣縣與[[鳳山縣]],隸於臺灣府管轄。其後,雖因治安 國防考量,而於1723年(清雍正元年)增設[[彰化縣]]、1731年(清雍正9年)再設噶瑪蘭廳。組織
1894年(清光緒20年)   東山區之行政組織,大致上可分為幾個階段 治及其以前、日治時期。特別是 [[ 治時期曾進行多次調整後設立 甲午戰爭 番社庄 ]] 即為今日東山區的轄區範圍。 第一節清治及其以前   1636 清國戰敗 在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壓力下,哆囉嘓社表示順從 將臺澎割讓給日本。日本治臺 後,荷蘭建立地方議會制度 參照清領末 進行間接統治。 鄭氏時 舊制 南為東都,下設天興、萬年二縣,哆囉嘓位新港溪以 府、 ,屬天興縣。康熙23年(1684年),清廷將 臺灣 收入版圖,由福建省管轄,設一 三縣,哆囉嘓社(圖2-1-1 圖2-1-2)屬 諸羅縣所轄。乾隆53年(1788年),林爽文事件後諸羅縣 為臺北 稱嘉義 ,哆囉嘓屬 臺灣 府嘉義 轄下。光緒13年(1887年) 南縣; 灣建省後設三府,哆囉嘓改隸 臺南 縣所轄包括現今的雲林、 嘉義 、臺南、高雄、屏東等 市。其後多次變革 。  1945年   清代在縣之下的行政區畫為保 昭和20年)8月15日 「保」通「堡」字 日本無條件投降,10月25日 清代文獻多見「保」字 國民政府臺灣行政長官公署陳儀來台接管臺灣。翌年(1946)1月7 清末到 治期間文獻則用 臺南縣 成立 )。依據清末留存之丈單資料,出現了哆囉嘓西保、哆囉嘓東頂保等名稱,可以判斷荷治時期已經存在的哆囉嘓社 除原屬臺南州 經過鄭氏與清 臺南、 統治,漢人拓墾,至清末人口增加,當時 嘉義 兩市 出獨立為省轄市外 分成37個堡 其餘原屬臺南州 而與本區區域相關者已分劃成哆囉嘓西堡、哆囉嘓東頂堡、哆囉嘓東下堡等三個堡。   保之 的10郡 自然形成的街庄,則隨漢人入墾而漸漸增加。清初 ,仍 有原住民聚居之哆囉嘓社的存在。另一方面,漢人亦在 南縣轄域 灣拓墾初期即進入本區,歷經鄭氏時代,至康熙33年(1694年),已在哆囉嘓社居地內建立漢人村莊 並改郡為區 即哆囉嘓莊 改庄街為鄉鎮;繼則將水上、太保2鄉劃歸嘉義市、安順鄉編 即清初漢人已 臺南市 墾此區 ,並 增設林 已聚居成莊。至康熙末年(康熙54〜56年),又在哆囉嘓境 出現龍船窩莊 麥寮 埤仔頭莊 褒忠、東勢等4鄉 秀才莊等 復將原阿里山番界改設[[吳鳳鄉]] 且哆囉嘓莊因人口增加 縣治設於 亦分化為舊嘓莊、 嘓莊。並且約在乾隆25年(1760年)左右 市治則設於臺南市區 形成哆咯嘓街(即哆囉嘓街)
1950年(民國39年)10月25日,行政區域重新劃分,易大縣制為小縣制,今日臺南的範圍,縮為[[八掌溪]]以南、二仁溪以北之地,原臺南縣部分轄有新營、曾文、北門、新化、新豐等5區31鄉鎮市,其餘為臺南市範圍。
2010年(民國99年)12月25日,臺南縣市合併,稱「臺南市」,計轄37區,首任市長為[[賴清德]]先生。<ref>[https://www.tainan.gov.tw/cp.aspx?n=13291 台南市政府全球資訊網]</ref>
32,87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