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670
次編輯
變更
阿尔卑斯交响曲
,無編輯摘要
==作曲过程==
《阿尔卑斯交响曲》创作于1911年到1915年间,时值作曲家搬到南德 [[ 阿尔卑斯山 ]] 麓别墅,相比起其他交响诗,用时最长,其间作曲家还创作了 [[ 芭蕾舞 ]] “约瑟夫传奇”。该别墅景致一流,被拥于阿尔卑斯山壮逸的环境中,有可能正由于此,让作曲家立起了写作该交响诗的念头。
第一稿其实早于1911年便完成了,而在1914年施特劳斯则集中精力去进行修改。100天后即1915年2月8日完稿。首演于1915年10月28日在 [[ 柏林 ]] ,由作曲家亲自指挥德累斯顿国家乐团。
==主题==
交响诗的主题是,通过 [[ 音乐 ]] 描述学生时期一次登阿尔卑斯山以及回程的经历,当时他在山上迷路,回途中又碰上暴 [[ 风 ]][[ 雨 ]] 浑身湿透。施特劳斯试图通过该交响诗将个人感受和状物结合在一起。《阿尔卑斯交响曲》是一首典型的标题音乐。作曲家曾经说过,“我最喜欢指挥阿尔卑斯交响曲”。而由他所亲自指挥的录音,亦被唱片公司制成光碟发售。
学者推测,作曲家所讲的这次登山过程,或者只是他创作该作品的一个意像而已。施特劳斯所描写的登山,从“夜晚”起至“到山顶”然后再次下山,可以象征了一个人的一生。很可能是他受到 [[ 哲学家 ]][[ 尼采 ]] 的感召,用《阿尔卑斯交响曲》去写尼采笔下的另一本著作《反基督者》。因而有人认为,施特劳斯的这部作品和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有相近的联系。因为两曲都是以尼采的著作所启发的。无独有偶,在“山顶”一段,可以听到《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日出”主题。
另一种意见是,阿尔卑斯交响曲其实是古典 [[ 戏剧 ]] 的音乐表现形式。
==欣赏==
作品力求通过自身卓越的 [[ 管弦乐 ]] 情感色彩,使得听众很容易就能领会到各个段落的含义。作曲家的原意是,听众犹如看到一幅幅音画,通过这些音画听众可以感受到阿尔卑斯山那种种瑰丽的景色和作曲家的心情。作品的确做到了,靠的是细腻的配器和丰富的 [[ 音色 ]] 。而那些道具也是必不可少的。
有充足的理由相信,作曲家将作品称为交响曲是很恰当的。就是单凭乐曲那庞大的感情容量就足以成为交响曲。有一些登山时的主题或是动机在下山时会再现。 [[ 作品 ]] 出现之时,就已被认为是19世纪下半叶的交响诗这种音乐形式的终结和巅峰之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