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杜伊勒里花园音乐会

增加 167 位元組, 4 年前
作品內容 
 在詩人好友[[波德萊爾]]的強烈鼓勵下,[[愛德華.馬奈]]完成了著名的、頗具[[先鋒意識]]的早期代表作《[[杜伊勒里花園音樂會]]》。他也因此成為了十九世紀最先開始描繪[[現代生活]]的藝術家之一。在[[拿破侖三世]]執政時期,所有追求時尚且熱愛[[音樂]]的巴黎人每周兩次都匯集於[[羅浮宮]]外的[[杜伊勒里花園]]內欣賞[[露天音樂會]]。這幅名作便記錄了音樂會時花園內人頭攢動的熱鬧景象。畫面顯然參照了[[哈爾斯]]標誌性的一字排開式群像構圖,並效仿他最崇拜的西班牙繪畫巨匠[[委拉斯凱茲]]的代表作《[[宮娥]]》中將自畫像置於畫內的作法。有趣的是,名為音樂會的畫中竟無任何演奏者出鏡。最左側的[[馬奈]][[自畫像]]與近景就座的幾位貴婦目光直視之處或許就是樂隊所處的位置。這種畫中人和觀者(樂隊視角)對視的創作手法同樣是向[[委拉斯凱茲]]致敬。作品成功確立了馬奈一生對描繪[[閒暇生活]]的興趣,並被許多學者認為是西方藝術中第一幅現代繪畫。
  以現代都市選題令人眼前一亮的《杜伊勒里花園音樂會》不僅擺脫了[[學院派]]繪畫必須取材[[歷史]]、[[宗教]]和[[文學]];並帶有暗喻、敘事性或道德規範準則的傳統「潛規則」;其最重要的突破在於摒棄了自文藝復興時期[[達文西]]開始便普遍應用的[[空氣透視法]]般「近景清晰,遠景朦朧」的有序規則。被譽為「[[現代藝術之父]]」的馬奈強調畫作中的偶然性,人物外貌或清晰或模糊的隨機處理和焦點透視的遠近距離無關,這種打破常規的開創性觀察方法與現代攝影對焦沒對準時的虛狀如出一轍。人物間通過飽滿的明暗色對比所略掉的輪廓線讓畫面的二維平面性多於三維縱深感,而自然的虛實相間也實現了從[[庫爾貝]]的[[寫實主義]]到[[印象派]]的完美過渡。同時期[[莫奈]]、[[雷諾阿]]和[[巴齊耶]]等印象派畫家們受他影響也開始關注露天場合中的嘈雜人群,並用更為朦朧虛化的筆觸和色塊堆砌出室外光影的斑駁陸離。其中當數[[雷諾阿]]的傳世經典《[[煎餅磨坊的舞會]]》最具代表性。<ref>[http://www.takungpao.com.hk/culture/237141/2019/0724/324504.html 藝加之言\馬奈《杜伊勒里花園音樂會》\王 加],大公網,2019-07-24 </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947 西洋繪畫]]
3,28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