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防灾科技学院

增加 10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防灾科技学院 ''' ,(英语:Institute of Disaster Prevention,缩写为IDP),中文简称“防灾学院”,常用简称“防灾”,曾用简称“地校”,隶属于 [[ 中国地震局 ]] ,被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工作单位;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为“ [[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 ”工作单位。是中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高等教育为主、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 学院始建于1975年,其前身是国家地震局天水地震学校,1985年升格更名为“地震技术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2月升格更名为“防灾科技学院”。 [[ 学校 ]] 法定住所为 [[ 北京市 ]] 通州区八里桥迤东,在法定住所以外的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燕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院街465号等地设有教学、实习、实训场所。 学校立足防灾减灾事业需求,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面向防灾减灾科技前沿和监测预测、灾害防御、应急救援、灾后恢复重建等领域,以培养防灾减灾专门人才为根本使命,秉持“崇德博智、扶危定倾”的校训,传承“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团结奉献”的学校精神,弘扬“仁爱、严谨、俭朴、担当”的优良校风,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努力建设高水平防灾特色大学,致力成为国家防灾减灾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科技创新中心、文化辐射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截至2018年4月,该校占地600余亩, [[ 建筑面 积16 积]]16 万多平方米,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到3.25万元, [[ 图书馆 ]] 馆藏图书87万册、电子图书77.5万册、各类 [[ 数据 库28 库]]28 个。面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招生,有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
==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
 学院办学条件优越,教学设施先进、齐全。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已达4500万元;百名 [[ 学生 ]] 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达到107个;建有专业和公共实验室共计80个、校外实习基地76个其中地震监测预测实验设备在国内高校中处于领先水平,能开出一批独具防震减灾特色的实验项目。 [[ 计算机 ]] 网络全面覆盖校园,信息端口总数达7000余个、入网 [[ 计算 机4000 机]]4000 余台;体育设施精良,建有1.3万平方米的现代化体育馆和400米标准塑胶田径场,各类体育场馆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拥有藏书88万余册、17种电子文献数据库和2个资源搜索平台面积 13000余平方米的现代化图书馆;建有 [[ 英语 ]] 调频广播覆盖全院的语音调频台和先进的非编系统和课件采集系统。自2006年来,新建、改建实验室面积近4000平方米,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达到13台。
===院系设置===
学院现设有地震科学系、防灾工程系、防灾仪器系、灾害信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人文社科系、外语系和基础课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体育部共10个教学系部、19个 [[ 本科 ]] 专业包括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1个,省级人才培养高地1个,校级特色专业4个和20多个专科专业。已经形成由地学类、土木工程类、电子仪器和信息类、 [[ 经济 ]] 和管理类、人文社科类专业教学科研平台搭建的学科专业基本格局。
===继续教育===
 防灾科技学院继续教育中心以立足行业、服务社会为宗旨,承担成人学历教育和各类专业技术培训任务。中心成立于1994年,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 [[ 特色 ]] ,在 [[ 专业 ]] 设置上突出防震减灾的优势和特点,形成了多层次、多专业、多形式、多站点的办学体系,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继续教育体系。在办学层次上,包括高中起点专科、大专起点的本科。在办学专业上,包括有地球物理学、震害防御、应急救援、工程地震、勘查技术、 [[ 建筑工程 ]] [[ 工程造价 ]] 、信息安全、网络技术、电子电气、经济管理、 [[ 公共事业 ]] 管理、外语等20多个专业方向。 在办学形式上,有函授、业余等学历教育,有面向防震减灾领域的各种长期和短期培训。为方便防震减灾一线技术人员的学习,学院还在 [[ 甘肃 ]] [[ 内蒙 ]] [[ 山东 ]] [[ 河南 ]] [[ 重庆 ]] 等省区市建立了函授站。
[[Category:525 高等教育]]
784,02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