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劉柏君

增加 2,56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曾經是通靈少女,但後來劉柏君發現誦唸《古蘭經》讓她的心情十分平靜,而深深被這個信仰打動,心裡不斷冒出「為什麼我還不是穆斯林?」的疑問。決定皈依伊斯蘭後,她試圖和家人溝通,媽媽卻說:「妳信什麼都好,為什麼要選『恐怖分子教』?」她真摯地回答:「這實在不是我可以決定的,我只有在這裡能感到安心。」
「信仰就像談戀愛一樣,就是一種感覺。」投入一個宗教信仰,在理性的理解之外,總是有份感性而深刻的連結,旁人或許難以感同身受,對個人卻是徹底改變生命的經驗。
她也發現,伊斯蘭在一千四百年前對女性權益的保障其實具有劃時代意義,而後來,各種壓迫女性的規範大多起因於部落風俗的混淆,以及男性學者的詮釋。她舉例,《古蘭似海》一書中的印度學者阿卡蘭,就曾考據出九千名的伊斯蘭女性學者,然而這些女性的聲音卻鮮少被聆聽、宣揚。顯然二十年前她為伊斯蘭貼上的「歧視女性」標籤已不復存在。
她認為,信仰最重要的不是教條,能不能吃豬肉、女性該不該戴頭巾、可以娶幾名妻子都並非伊斯蘭的重點。這也是學者阿卡蘭在《古蘭似海》曾強調的:「信仰即是生活。」穆斯林應超脫枝微末節的教條,去看見信仰的真實內涵,實踐在生活中,才能獲得真正的力量。
劉柏君回憶起過去在宮廟工作的日子,信眾們求婚姻美滿、求升官發財,那些願望對現在的她而言,已非生命中最重要的事,「要為了真主而活著,而非為了現世的名利活著。」身分地位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唯一帶得走的是今世所為的善惡,展開在真主面前,讓祂作出最精確的審判<ref>[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10704 為什麼我改信伊斯蘭?──劉柏君從「通靈少女」到穆斯林的心路歷程]</ref>
劉柏君目前在勵馨基金會擔任物資分享中心經理。她說,讀社工系讓她學習幫助別人的專業與方法,讓她能自我察覺與健康地消化情緒,她希望透過自身影響力發展台灣女子棒球以及裁判訓練,讓女孩更健康、有自信。
現在的她,把對「個人」職涯的期許,放大到拓展「女性」更多元的自我實現。各種殊榮使她在提倡女權及女性參與上,有了更大的聲量,她想對正感到自己在踽踽獨行的女性說: 「如果真的是妳想做的事,人生苦短,認真去試。不要因為年齡或性別限制妳,不要想太多。」
<ref>[https://web.cheers.com.tw/issue/2018/no1women/article/2-3.php 台灣首位女棒球裁判劉柏君我不希望我只是個案,我要從「我」變成「我們」]</ref>
劉柏君已成功穿越性別歧視的高牆,她在一場全國賽事執法結束後,獲得許多教練、球員脫帽向她說:「謝謝裁判,妳辛苦了。」劉柏君說,這是她最感動的瞬間,棒球就和人生一樣,老老實實的練習基本功,才能在比賽展現實力,比賽還沒有結束前,都可能扭轉戰局。<ref>[ https://bravo.104.com.tw/104bravo-sophiyah-liu/ 裁判的故事劉柏君堅定相信自己]</ref>
25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