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罗隆基

增加 10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罗隆基 ''' (1896年7月30日-1965年12月7日),字努生,男, [[ 江西 ]] 安福人,中国学者。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成立后曾担任民盟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务,反右运动开始后被打倒,在那段时期有中国第二号“右派”之称,1986年, [[ 中共中央统战部 ]] 部长 [[ 阎明复 ]] 在会上热忱肯定其革命贡献。
==生平==
1896年生于江西省安福县枫田镇。1913年,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21年赴美留学,先后入 [[ 威斯康辛大学 ]] [[ 哥伦比亚大学 ]] 攻读 [[ 政治学 ]] ,后赴 [[ 英国 ]]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获得政治学 [[ 博士学位]](存疑,尚需证据)。1928年回国,任教于上海光华大学,并参与创办《 [[ 新月 ]] 》杂志。1929年7月罗隆基在《新月》上发表《论人权》一文,认为“人权破产,是中国目前不可掩盖的事实“,需发动“人权运动”,“争回人权”,“国家的功用,就在保障人权”,还仿照欧美政治学说列举了35条“目前所必争的人权”。1930年11月因发表反对中国 [[ 国民党 ]] 一党专政的言论,被逮捕。被光华大学开除之后,到中国公学任教。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罗隆基主张抗日。1932年1月,接受刘豁轩邀请,北上天津,担任《益世报》社论主笔;又接受 [[ 南开大学 ]] 校长 [[ 张伯苓 ]] 的聘请,同时兼任南开大学政治系教授。罗隆基在《益世报》上不断发表言辞激烈的社论,如《一国三公僵政局》、《可以战矣》、《再论对日方针》、《剿共胜利不算光荣》、《攘外即可安内》等,批评政府的对日方针。1933年秋,罗隆基的专车在海光寺附近遭到枪击,罗隆基险遭暗杀。此后不久,《益世报》由于受到压力,被迫辞退了罗隆基。主张抗日的宋哲元控制北平、 [[ 天津 ]] 地区后,《益世报》再次聘任罗隆基就任社论主笔,直到1937年8月天津被日军占领,《益世报》停刊。
抗战后转移后方。是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之一。抗战胜利后从事民主运动,与 [[ 周恩来 ]] [[ 董必武 ]] 等来往甚密。曾参加 [[ 国家社会党 ]] ,后与张东荪一起退出。
1949年9月以民盟代表的身份,出席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第一届全体会议。后任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委员、森林工业部部长、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
1957年5月22日,中共中央统战部举行座谈会。罗隆基在会上发言,建议由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成立一个委员会,检查“三反”、“五反”、“肃反”运动中的失误偏差。而该委员会须由执政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三方面组成。这就是著名的“成立平反委员会”的主张,它与章伯钧的“政治设计院”,储安平的“党天下”一起被毛泽东称为三大右派政治理论。
1957年6月被划为“右派”。1957年7月,同居十年的女友浦熙修在中共的要求下公开“揭发”罗隆基,指其为“披着羊皮的狼”,与其断绝关系。1958年1月26日被撤消民盟中央副主席职务,同月31日被撤消全国人大代表资格与森林工业部部长职务。工资从四级降到九级。
1965年12月7日子夜,因 [[ 心脏病 ]] 在北京去世。 ==参考文献==
46,1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