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961
次編輯
變更
西安碑林博物馆
,创建页面,内容为“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三学街文庙旧址,是一座收藏、研究碑石墓志及其它古代石刻艺术品的博物馆。荟萃…”
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三学街文庙旧址,是一座收藏、研究碑石墓志及其它古代石刻艺术品的博物馆。荟萃中国古代精美碑石艺术,石碑众多,犹如“碑林”,因此得名。碑林内有丰富的碑石墓志、石刻艺术以及文庙古代建筑的部分遗存。
==历史沿革==
1944年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成立,馆址设在西安碑林,负责全省各地的文物,同时监管碑林前的孔庙。1949年5月20日,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被陕甘宁边区政府接收。1950年5月,由于陕西划归西北大区管理,改名为西北历史文物陈列馆。1952年1月又改名为西北历史博物馆。1953年3月,孔庙被扩充为馆区。1955年6月,由于西北大区撤销,西北历史博物馆又归属陕西省政府管理,馆名定为陕西省博物馆。1963年陕西省博物馆的西安石刻艺术正式对外开放,展览内容为陕西历史、石刻艺术和碑林。由于陕西是个文物大省,境内出土文物数量巨大,为了解决西安碑林馆舍的局促,陕西省文化局和省博物馆从1977年开始筹建新馆,新馆即是现在的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建成后,原陕西省博物馆即分成陕西历史博物馆和西安碑林博物馆两馆,互不隶属。
==建筑特色==
现在的西安碑林博物馆由西安碑林和孔庙旧址的建筑组成。馆区由孔庙、碑林、石刻艺术室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 31900平方米,现有馆藏文物 11000余件,11个展室,陈列面积4900平方米。
==藏品特色==
孔庙旧址,其建置可追溯至北宋末年。保存至今的照壁、牌坊、泮池、棂星门、华表、戟门、碑亭、两庑等多为明清的建筑,并遵循着孔庙固有的建筑格局。陈列于小殿两侧的有唐景云钟、大夏石马。前者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已有1200多年历史。钟上还铸有唐睿宗李旦亲自撰文并书写的铭文一段。后者大夏石马,是十六国时代匈奴铁弗部建立的大夏国的作品。
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哲宗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最初是漕运使吕大忠等人为保藏因唐末五代战乱而委弃市井的唐《石台孝经》、《开成石经》及颜真卿、柳公权等所书的著名石碑而兴建的,经金、元、明、清、民国历代的维修及增建,规模不断扩大,藏石日益增多,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安碑林现收藏有自汉代至今的碑石、墓志近3000件,展出1089件,收藏碑石、墓志的数量为中国之最,时间跨度约2000年。
这里碑石含篆、隶、楷、行、草各体。藏品中的精品包括秦《峄山刻石》的宋摹本、东汉《曹全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司马芳残碑》、《广武将军口产碑》、北魏《晖福寺碑》以及《鸳鸯七志斋藏石》中的北魏墓志。隋唐时期的碑刻藏品在碑林中最多,有隋《孟显达碑》、《智永千字文碑》、唐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欧阳询《皇甫诞碑》、褚遂良《同州圣教序碑》、欧阳通《道因法师碑》、张旭《断千字文》、李阳冰《三坟记碑》、怀素《千字文》、柳公权《玄秘塔碑》以及僧怀仁集王羲之的《集王圣教序碑》等,尤其是收藏颜真卿的七块丰碑,即他44岁时写的《多宝塔碑》、54岁前后的《臧怀恪碑》、55岁时写的《郭家庙碑》和《争座位帖》、70岁写的《颜勤礼碑》、71岁的《马璘残碑》、72岁时写的《颜家庙碑》。还包括僧怀仁花费24年心血,从内府藏王羲之墨迹中集字刻成的《圣教序碑》,碑文另由唐太宗作序,其子高宗李治作记。唐以后的书法名家黄庭坚、米芾、赵佶、赵孟𫖯、董其昌、何绍基以至近代的于右任等,也在碑林留下诗文墨迹。碑林中的许多碑石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唐《开成石经》刊刻儒家十二经114石,228面,共65万多字,是研究唐代儒学经籍的实物资料。唐《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记载了基督教聂斯脱里派的教规、教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僧侣在唐朝一百五十多年中的活动情况,碑侧及下部刻有古叙利亚文字的职名,对研究宗教史及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提供了历史资料。唐代书法家徐浩书写的《不空和尚碑》对于研究佛教秘宗的传播和中日、中印文化交流史具有重要价值。此外,碑林还保留有诸如《王维画竹》、《达摩面壁》、《道因法师》碑座人物像、《兴福寺残碑》碑侧等大量古代石刻图案。
==馆藏文物==
西安碑林博物馆的文物包括西安碑林的书法碑刻,以及陕西各地各时期的时刻艺术品,还有书画墨迹等。
==历史沿革==
1944年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成立,馆址设在西安碑林,负责全省各地的文物,同时监管碑林前的孔庙。1949年5月20日,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被陕甘宁边区政府接收。1950年5月,由于陕西划归西北大区管理,改名为西北历史文物陈列馆。1952年1月又改名为西北历史博物馆。1953年3月,孔庙被扩充为馆区。1955年6月,由于西北大区撤销,西北历史博物馆又归属陕西省政府管理,馆名定为陕西省博物馆。1963年陕西省博物馆的西安石刻艺术正式对外开放,展览内容为陕西历史、石刻艺术和碑林。由于陕西是个文物大省,境内出土文物数量巨大,为了解决西安碑林馆舍的局促,陕西省文化局和省博物馆从1977年开始筹建新馆,新馆即是现在的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建成后,原陕西省博物馆即分成陕西历史博物馆和西安碑林博物馆两馆,互不隶属。
==建筑特色==
现在的西安碑林博物馆由西安碑林和孔庙旧址的建筑组成。馆区由孔庙、碑林、石刻艺术室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 31900平方米,现有馆藏文物 11000余件,11个展室,陈列面积4900平方米。
==藏品特色==
孔庙旧址,其建置可追溯至北宋末年。保存至今的照壁、牌坊、泮池、棂星门、华表、戟门、碑亭、两庑等多为明清的建筑,并遵循着孔庙固有的建筑格局。陈列于小殿两侧的有唐景云钟、大夏石马。前者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已有1200多年历史。钟上还铸有唐睿宗李旦亲自撰文并书写的铭文一段。后者大夏石马,是十六国时代匈奴铁弗部建立的大夏国的作品。
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哲宗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最初是漕运使吕大忠等人为保藏因唐末五代战乱而委弃市井的唐《石台孝经》、《开成石经》及颜真卿、柳公权等所书的著名石碑而兴建的,经金、元、明、清、民国历代的维修及增建,规模不断扩大,藏石日益增多,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安碑林现收藏有自汉代至今的碑石、墓志近3000件,展出1089件,收藏碑石、墓志的数量为中国之最,时间跨度约2000年。
这里碑石含篆、隶、楷、行、草各体。藏品中的精品包括秦《峄山刻石》的宋摹本、东汉《曹全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司马芳残碑》、《广武将军口产碑》、北魏《晖福寺碑》以及《鸳鸯七志斋藏石》中的北魏墓志。隋唐时期的碑刻藏品在碑林中最多,有隋《孟显达碑》、《智永千字文碑》、唐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欧阳询《皇甫诞碑》、褚遂良《同州圣教序碑》、欧阳通《道因法师碑》、张旭《断千字文》、李阳冰《三坟记碑》、怀素《千字文》、柳公权《玄秘塔碑》以及僧怀仁集王羲之的《集王圣教序碑》等,尤其是收藏颜真卿的七块丰碑,即他44岁时写的《多宝塔碑》、54岁前后的《臧怀恪碑》、55岁时写的《郭家庙碑》和《争座位帖》、70岁写的《颜勤礼碑》、71岁的《马璘残碑》、72岁时写的《颜家庙碑》。还包括僧怀仁花费24年心血,从内府藏王羲之墨迹中集字刻成的《圣教序碑》,碑文另由唐太宗作序,其子高宗李治作记。唐以后的书法名家黄庭坚、米芾、赵佶、赵孟𫖯、董其昌、何绍基以至近代的于右任等,也在碑林留下诗文墨迹。碑林中的许多碑石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唐《开成石经》刊刻儒家十二经114石,228面,共65万多字,是研究唐代儒学经籍的实物资料。唐《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记载了基督教聂斯脱里派的教规、教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僧侣在唐朝一百五十多年中的活动情况,碑侧及下部刻有古叙利亚文字的职名,对研究宗教史及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提供了历史资料。唐代书法家徐浩书写的《不空和尚碑》对于研究佛教秘宗的传播和中日、中印文化交流史具有重要价值。此外,碑林还保留有诸如《王维画竹》、《达摩面壁》、《道因法师》碑座人物像、《兴福寺残碑》碑侧等大量古代石刻图案。
==馆藏文物==
西安碑林博物馆的文物包括西安碑林的书法碑刻,以及陕西各地各时期的时刻艺术品,还有书画墨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