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632
次編輯
變更
姜庆楼
,無編輯摘要
[[File:平襄楼.jpg|350px|缩略图|右|<big>姜庆楼</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409/b60debbd05e74dac9eb1a5192d848647.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306719091_672490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概况==
平襄楼位于 [[ 雅安市 ]] 芦山县芦阳镇南街汉姜侯祠内,始建于 [[ 北宋 ]] ,是为纪念 [[ 三国 ]] 时期蜀国镇西大将军平襄侯 [[ 姜维 ]] 而建造。现存有牌坊、姜公庙大殿、平襄楼。平襄楼坐北朝南,占地202平方米,通高14米,五开间、三重檐歇山顶,施五铺作斗栱。平襄楼虽经历代维修,但仍保持宋、元时期的建筑风格。平襄楼整体布局合理,气势宏大,主体建筑完整,仍保持一定的宋、元风格和地方特色,对研究古 [[ 建筑艺术 ]] 及其演变具有一定的价值 。 2006年,平襄楼被公布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建造历史==
平襄楼始建于北宋,为纪念三国蜀大将军平襄侯姜维而建造。芦山在蜀汉时为汉嘉郡首府为蜀之边郡。传为姜维屯兵守边御羌、封荫食邑和肝胆归葬之地,有姜城,姜维墓等诸多遗迹。县民历代崇祀姜维,据 [[ 明代 ]] 《请建屠侯祠碑记》等的记载,自西魏起,春秋以少牢祀之。农历八月中秋,传为姜维殉难之日,全城高搭彩楼四十八座,“壮其品之高,节之坚”,于诸彩楼,歌舞竞胜,娱神娱人,成为当地千古民俗一景:“八月彩楼”,所谓“四十八台竞胜罢,满城歌舞乐中秋!”(清胡联云《八月彩楼》诗)此项纪念姜维的地方民俗活动,在北宋时即已十分隆重热闹,达到“彩包凌霄汉,鼓声震寰区”,以致“扶观塞道途”(宋杨巽《彩楼诗》)的盛况。平襄楼便是地方官员主持这项 [[ 祭祀 ]] 姜维的场所和观赏演出活动的中心。至明代,以平襄楼为中心,逐渐增建临街的牌坊,仪门和平襄楼后的有姜维木雕坐像的大殿,平襄楼成为祭祀姜维的享殿,整体形成“汉姜侯祠”的格局。延至 [[ 清代 ]] ,楼内成为祭祀姜维的娱神演出傩戏庆坛的总坛所在,楼名亦逐渐演变为姜庆楼。
平襄楼是研究古建筑、三国姜维民俗和芦山庆坛、花灯等 [[ 傩戏 ]] 和民间小戏形成史的重要实物。《蜀中名胜记·雅州·芦山》条云:“按:绍兴二十三年,徐闳中记:土人祀姜伯约,有庙,额曰‘平襄’。”徐闳中,据清《芦山县志》等参证,应为李闳中,南宋绍兴间卢山县令,所记当即此楼。楼虽经历代维修,但内部结构仍保持着始建时的部分时代和地方特色。
==文物保护==
1939年10月,著名古建 [[ 专家 ]] 刘敦桢来平襄楼考察时,即认为其一些结构“甚特别“。
建国后, [[ 重庆 ]] 建工学院古建专家辜其一两次带 [[ 学生 ]] 来此考察实习,认为其内部结构“尚存宋风”,许多构件可能是宋元的原件。
1961年,四川省 [[ 人民政府 ]] 以“姜庆楼”将其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经省文物主管部门同意更名为“平襄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