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鵝鑾鼻

增加 1,47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鵝鑾鼻公園===
鵝鑾鼻公園內主要以隆起珊瑚礁地形為主,穿梭在隆起珊瑚礁被侵蝕的節理縫中,這種感覺有點像在高雄柴山(野地旅0314柴山大道、少女峰與柴山南三角點連走)山頂找路一樣,大概這就是隆起珊瑚礁的獨特之處吧!不過這公園還是有和柴山不同的地方,畢竟鵝鑾鼻直接臨海,一出海岸林,馬上就會抵達現生裙礁的位置,而在柴山則沒有裙礁的分布。
 
鵝鑾鼻公園旁就是鵝鑾鼻燈塔,塔前一大片青翠的草地,令人心曠神怡(如果扣掉那如萬里長城般看不到盡頭的陸客),藍天、綠草搭上燈塔的白牆,大概就是最標準的「旅遊勝地」意象吧!清同治年間,亞羅號事件與牡丹社事件後,美日兩國均要求清政府在鵝鑾鼻設置燈塔,以防止再有船隻撞擊到鵝鑾鼻外海的七星岩,於是在光緒元年(1875)委請英國皇家地理學會畢齊禮(W. F. Spindey)至琅嶠勘查環境,光緒七年(1881)正式動工。雖然清政府已支付購地費用給當地的龜子角社原住民,但燈塔四周仍建造了圍牆、壕溝,圍牆上佈滿了槍眼,設計能收集雨水的集水系統,並派駐五百名官兵防禦,成為極為特殊的武裝燈塔。然而,這個燈塔在甲午戰後,由恆春知縣奉令摧毀。
 
日本明治三十一年(1898),重新修復了鵝鑾鼻燈塔,塔高18公尺,加上海拔高55公尺,光程達20浬,昭和二年(1927)時,台灣日日新報舉辦的票選中,鵝鑾鼻被選為台灣八景之一,但燈塔因二次大戰美軍的轟炸而再次毀壞,轟炸也導致昭和四年(1929)所興建的「鵞鑾鼻社」嚴重損壞,此神社最著名的,大概就是由長鬚鯨下顎骨所製成的鳥居了;民國五十一年,鵝鑾鼻燈塔再次重建完成,塔高增為21.4公尺,為目前台灣光程最遠的燈塔。
<ref>原文網址:http://theericel.blogspot.com/2013/12/0567.html</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
2,01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