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象限仪座流星雨

增加 12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象限仪座流星雨 ''' (Quadrantids)是出现在一月初的大流星雨。
虽然这个流星雨的 [[ 辐射 ]] 点位于牧夫座的区域内,但名称却来自一个已经废弃的 [[ 星座 ]] ——象限仪座,有一部分是现在的 [[ 牧夫座 ]]
==象限仪座流星雨的原名==
在国际天文联会未统一流星雨命名准则前,流星雨会因不同的原因,用 [[ 彗星 ]] (例如:贾可比尼流星雨)、传统名称 (例如:国际天文联会未统一星座名称前,曾经存在过的象限仪星座) 或者现时通用的名称来称呼,因此有机会出现同一个流星雨可能有不同名称的现象。后来 [[ 国际天文联会 ]] 决定采用流星雨辐射点位置所在星座为流星雨命名 , 将象限仪座流星雨正名为“天龙座流星雨”,但是这个辐射点现时已经转移到牧夫座(国际流星组织在它早期出版的《目视流星观测手册》中,亦曾经按照上述定义,称这个流星雨做“牧夫座流星雨”)。因此在决议案后出版的 [[汉语| 中文 ]] 天文书刊,大部分跟随国际天文联会议决,采用流星雨辐射点位置所在的天龙星座去翻译成为“天龙座流星雨”或者“一月天龙座流星雨”。
==采用废弃星座命名的原因==
虽然国际天文联会用“天龙座流星雨”为正式名称一段时间,但是一般流星观测者和部分传媒,很多仍然采用“象限仪(座)流星雨”作为惯用名称。为免混乱,国际天文联会2009年8月7日在 [[ 巴西 ]][[ 里约热内卢 ]] 的大会中,投票通过64个流星雨的正式名称, 其中包括采用在1922年5月议决废弃的象限仪星座,作为一月“天龙座流星雨”的替代名称。自此之后,才再次统一称为“象限仪座流星雨”
==流星雨的母体==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 流星雨 [[ 专家 ]] 彼得·詹尼斯肯斯(Peter Jenniskens)在2003年12月发现这个流星雨是地球经过第196256号小行星(临时编号 2003 EH1)(参考paper by Peter Jenniskens)在 [[ 轨道 ]] 上的残留物所形成的。196256号 [[ 小行星 ]] 是一颗编号C/1490 Y1 解体彗星的彗核。彗星在530年前分裂开,成为碎块,当时 [[ 中国 ]] [[ 日本 ]] [[ 韩国 ]][[ 天文学家 ]] 都有观测的纪录。剩下的彗核就是惰性的 [[ 岩石 ]] 或是类似于 [[ 砾石 ]] 性质的一颗小行星。
==观测==
由于196256号小行星和它的母体彗星碎片运行轨道与 [[ 地球轨道 ]] 差不多成垂直位置,所以象限仪座流星雨的特色是高峰期短,只有不足半天的时间。
观测象限仪座流星雨的最佳时刻是每年的1月4日,而在每年的年底12月28日至1月12日都会有少量属于这群的 [[ 流星 ]] 出现。
在2008年1月4日的一次最佳观测时间,当时最佳的地点则在 [[ 美国 ]] 东部和 [[ 西欧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使用一架 [[ 湾流V型飞机 ]] 研究这次的流星雨。 ==参考文献==
46,1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