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168
次編輯
變更
外丹术
,创建页面,内容为“外丹术或炼丹术是中国的道教的一种修炼方法,也是化学的雏形。同时它也对中国传统医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外丹术包括…”
外丹术或炼丹术是中国的道教的一种修炼方法,也是化学的雏形。同时它也对中国传统医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外丹术包括了黄白术,也就是炼金术。最早是通过炼制铅、汞等药物来制作长生不老的丹药。开始称作金丹,后来为了与内丹相区别,而称为外丹。相信外丹术的人认为,丹砂可以反复变化,黄金可以永久,因此用他们制成的丹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
炼制外丹,是通过各种秘法,烧炼成丹药,用来服食,或直接服食某些芝草,以点化自身阴质,使之化为阳气。
另外,道家外丹也可指“虚空中清灵之气”,近代陈撄宁先生云:“外界资助,当然不可少,却是在虚空中寻求。”“修仙者,贵在收积虚空中清灵之气于身中,然后将吾人之神与此气配合而修养之,为时既久,则神气打成一片,而大丹始成。” 李道纯云:“外阴阳往来,则外药也。内坎离辐辏,乃内药也。” 《天仙正理》认为内药、外药皆原本先天祖气,所谓外药,是指“祖气从生身时,虽隐藏于丹田,却有向外发生之时,即取此发生于外者,复返还于内,是以虽从内生,却从外来,故谓之外药。”所谓内药,是指采外药炼成还丹大药,“全不着于外,只动于发生之地,因其不离于内,故谓内药。”。“外药为生而后采,内药为采而后生,实止此一气而已。”
外丹也可指道家法术如符箓、雷法等。
==历史==
外丹术形成于道教形成以前. 道教出现以后,成为道士实现长生不老的手段之一。
炼(外)丹术在唐朝发展最盛,到北宋后逐渐衰落。
魏晋南北朝
六朝风行服食“五石散”。孙思邈言“自皇甫士安以降,有进饵者,无不发背解体而取颠覆。余自有识性以来,亲见朝野人士,遭者不一。所以宁食野葛,不服五石,明其大大猛毒,不可不慎也。有识者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
唐朝
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命天竺方士那罗迩娑婆寐在金飙门炼药,次年,天竺药物无效,久病罹患痢疾而亡。
唐高宗打算服食胡僧卢伽阿逸多之药,后因大臣郝处俊切谏而作罢。
张果是唐朝的丹术家,开元年间玄宗召其进宫问以神仙之事。《新唐书‧方技传》:“张果者,晦乡里世系以自神,隐中条山,往来汾、晋间,世传数百岁人。”
李白有《草创大还赠柳官迪》诗:“天地为橐籥,周流行太易。造化合元符,交媾腾精魄。自然成妙用,孰知其指的。罗络四季间,绵微无一隙。日月更出没,双光岂云只。姹女乘河车,黄金充辕轭。执枢相管辖,摧伏伤羽翮。朱鸟张炎威,白虎守本宅。相煎成苦老,消铄凝津液。仿佛明窗尘,死灰同至寂。𢭏冶入赤色,十二周律历。赫然称大还,与道本无隔。白日可抚弄,清都在咫尺。”
唐宪宗时,梅彪撰《石药尔雅》。《旧唐书》卷一七一《裴潾传》记载“宪宗季年锐于服饵,诏天下搜访奇士”。元和十五年(820年)春,唐宪宗因“服饵过当,暴成狂燥之疾,以至弃代”。
长庆三年(823年)正月,韩愈之兄婿李于(一作李干)因服丹中毒而死,韩愈为之撰此铭:“初,于以进士为鄂州从事,遇方士柳泌,从受药法,服之往往下血,比四年,病益急,乃死。其法以铅满一鼎,按中为空,实以水银,盖封四际,烧为丹砂云。”
韩愈虽指斥时人服饵丹药,但后来自己又亲修服食之事,白居易有诗“退之服硫磺,一病讫不痊。”。韩愈、元稹、杜元颖、崔群、崔晦叔、郑居中等都有参与服饵丹药,白居易在诗中常痛陈友人受误饵之祸。
唐穆宗即位时,命京兆府将柳泌、僧大通等处死,又黜皇甫镈,不久又一反常态。《旧唐书‧裴潾传》载“穆宗虽诛柳泌,既而自惑,左右近习,稍稍复进方士”,“听僧惟贤、道士赵归真之说,亦饵金石”。
《旧唐书》卷十七〈敬宗本纪〉载敬宗即位不久便“遣中使往湖南、江南等道及天台山采药。时有道士刘从政者,说以长生久视之道,请于天下求访异人,冀获灵药。仍以从政为光禄少卿,号升玄先生”。
唐武宗亦好食铅丹。《旧唐书‧武宗本纪》载会昌六年三月,“上不豫,制改御名炎。帝重方士,颇服食修摄,亲受法箓。至是药躁,喜怒失常,疾既笃,旬日不能言。”
唐宣宗时,韦澳奏称“方士殊不可听,金石有毒,切不宜服食”。但宣宗不听,“竟饵太医李元伯所治长年药,病渴且中燥,疽发背而崩”。
==重要著作与人物==
重要的炼丹术文献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被称为“万古丹经王”。此外葛洪和陶弘景也是著名的炼丹家。
外丹术包括了黄白术,也就是炼金术。最早是通过炼制铅、汞等药物来制作长生不老的丹药。开始称作金丹,后来为了与内丹相区别,而称为外丹。相信外丹术的人认为,丹砂可以反复变化,黄金可以永久,因此用他们制成的丹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
炼制外丹,是通过各种秘法,烧炼成丹药,用来服食,或直接服食某些芝草,以点化自身阴质,使之化为阳气。
另外,道家外丹也可指“虚空中清灵之气”,近代陈撄宁先生云:“外界资助,当然不可少,却是在虚空中寻求。”“修仙者,贵在收积虚空中清灵之气于身中,然后将吾人之神与此气配合而修养之,为时既久,则神气打成一片,而大丹始成。” 李道纯云:“外阴阳往来,则外药也。内坎离辐辏,乃内药也。” 《天仙正理》认为内药、外药皆原本先天祖气,所谓外药,是指“祖气从生身时,虽隐藏于丹田,却有向外发生之时,即取此发生于外者,复返还于内,是以虽从内生,却从外来,故谓之外药。”所谓内药,是指采外药炼成还丹大药,“全不着于外,只动于发生之地,因其不离于内,故谓内药。”。“外药为生而后采,内药为采而后生,实止此一气而已。”
外丹也可指道家法术如符箓、雷法等。
==历史==
外丹术形成于道教形成以前. 道教出现以后,成为道士实现长生不老的手段之一。
炼(外)丹术在唐朝发展最盛,到北宋后逐渐衰落。
魏晋南北朝
六朝风行服食“五石散”。孙思邈言“自皇甫士安以降,有进饵者,无不发背解体而取颠覆。余自有识性以来,亲见朝野人士,遭者不一。所以宁食野葛,不服五石,明其大大猛毒,不可不慎也。有识者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
唐朝
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命天竺方士那罗迩娑婆寐在金飙门炼药,次年,天竺药物无效,久病罹患痢疾而亡。
唐高宗打算服食胡僧卢伽阿逸多之药,后因大臣郝处俊切谏而作罢。
张果是唐朝的丹术家,开元年间玄宗召其进宫问以神仙之事。《新唐书‧方技传》:“张果者,晦乡里世系以自神,隐中条山,往来汾、晋间,世传数百岁人。”
李白有《草创大还赠柳官迪》诗:“天地为橐籥,周流行太易。造化合元符,交媾腾精魄。自然成妙用,孰知其指的。罗络四季间,绵微无一隙。日月更出没,双光岂云只。姹女乘河车,黄金充辕轭。执枢相管辖,摧伏伤羽翮。朱鸟张炎威,白虎守本宅。相煎成苦老,消铄凝津液。仿佛明窗尘,死灰同至寂。𢭏冶入赤色,十二周律历。赫然称大还,与道本无隔。白日可抚弄,清都在咫尺。”
唐宪宗时,梅彪撰《石药尔雅》。《旧唐书》卷一七一《裴潾传》记载“宪宗季年锐于服饵,诏天下搜访奇士”。元和十五年(820年)春,唐宪宗因“服饵过当,暴成狂燥之疾,以至弃代”。
长庆三年(823年)正月,韩愈之兄婿李于(一作李干)因服丹中毒而死,韩愈为之撰此铭:“初,于以进士为鄂州从事,遇方士柳泌,从受药法,服之往往下血,比四年,病益急,乃死。其法以铅满一鼎,按中为空,实以水银,盖封四际,烧为丹砂云。”
韩愈虽指斥时人服饵丹药,但后来自己又亲修服食之事,白居易有诗“退之服硫磺,一病讫不痊。”。韩愈、元稹、杜元颖、崔群、崔晦叔、郑居中等都有参与服饵丹药,白居易在诗中常痛陈友人受误饵之祸。
唐穆宗即位时,命京兆府将柳泌、僧大通等处死,又黜皇甫镈,不久又一反常态。《旧唐书‧裴潾传》载“穆宗虽诛柳泌,既而自惑,左右近习,稍稍复进方士”,“听僧惟贤、道士赵归真之说,亦饵金石”。
《旧唐书》卷十七〈敬宗本纪〉载敬宗即位不久便“遣中使往湖南、江南等道及天台山采药。时有道士刘从政者,说以长生久视之道,请于天下求访异人,冀获灵药。仍以从政为光禄少卿,号升玄先生”。
唐武宗亦好食铅丹。《旧唐书‧武宗本纪》载会昌六年三月,“上不豫,制改御名炎。帝重方士,颇服食修摄,亲受法箓。至是药躁,喜怒失常,疾既笃,旬日不能言。”
唐宣宗时,韦澳奏称“方士殊不可听,金石有毒,切不宜服食”。但宣宗不听,“竟饵太医李元伯所治长年药,病渴且中燥,疽发背而崩”。
==重要著作与人物==
重要的炼丹术文献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被称为“万古丹经王”。此外葛洪和陶弘景也是著名的炼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