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小古城遗址

增加 11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小古城遗址 ''' 位于 [[ 浙江省 ]] 杭州市余杭区潘板镇俞家堰村西南约200米处,是一座人工堆筑的大土台, [[ 面积 ]] 约达35万平方米。出土遗存上至马家浜文化,下至春秋战国,尤以马桥文化最为丰富。1997年8月29日列入 [[ 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 ,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历史沿革==
小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潘板镇俞家堰村西南200米, 于20 于[[20 纪80 纪]]80 年代被发现。 1997年8月,小古城遗址被列为 [[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2004年,浙江省省文物考古队做试探性勘探发掘。
小古城遗址位于径山镇小古城村。村坊略高于四周平地5米左右,南面是遗存的北苕溪,西北面是月弯形的大池塘环抱,东面有一小河。看现状小古城村坊四面河水,酷似城河。
据浙江省省文物考古队调查,小古城为一座人工堆筑的大土台,东西长约700米,南北宽约500米,面积达35万平方米,平均高出附近地面约5米左右,其南侧原为苕溪.现已被辟为内港。土台西部庙山,系人工堆筑的土山,东部为古城畈,系水稻田,北100米为北苕溪。
据[[浙江省省文物考古队]]调查,小古城为一座人工堆筑的大土台,东西长约700米,南北宽约500米,面积达35万平方米,平均高出附近地面约5米左右,其南侧原为苕溪.现已被辟为内港。土台西部庙山,系人工堆筑的土山,东部为古城畈,系水稻田,北100米为北苕溪。  古城内外分三层,中间的内城为方形,东西长450米、南北宽400米。内城西、北两面有明显的人工筑壕痕迹,壕宽25米,现已淤积为田。东、南两面由于河流冲积影响而看不出壕宽,但从垂直转角和平直的边界推断,曾经有壕存在。外城包括妙山在内。妙山西北坡筑有一段弧形坝,坝宽25~40米、高约5米,城北有一土墙痕迹,东西长450米、南北宽5米,较坝低矮。子城位于东南角,呈方形,高出地面约5米,顶较平,东西长250米、南北宽约150米。四周有土墙痕迹,宽约15米。子城北、小古城遗址空间结构西面挖有50米宽的护城河,从水系发育状况看,此河最初是北苕溪的一段牛轭湖。小古城遗址文化层十分丰富,存有上自马家浜文化下至 [[ 春秋战国时期 ]] 的文化层,以马桥文化为主。子城的文化层主要属 [[ 新石器时代 ]]
==文物遗存==
出土石器有石铖、石镞、石锛、半月形双孔石刀、石犁、石矛、石戈、凹槽型石锛等。陶器有夹砂陶釜、夹砂双目锥形足鼎、鱼鳍形足鼎、黑陶豆、黑陶罐及一些几何形印纹硬陶,如单把五角星、带钮器盖等,纹饰有绳纹、锥刺纹、云雷纹、曲折纹、回字纹、米字纹、麻布纹及一些组合纹饰等。还有原始瓷圜底罐、鸭形壶等。另外,还出土一些 [[ 铜矛 ]] [[ 铜戈 ]] [[ 铜剑 ]] 等铜器。在土台东部200米处一池塘内村民还挖出木桩等遗物。
==研究价值==
小古城遗址为一座人工堆筑的大土台,是一处重要的古文化聚落遗址,把余杭 [[ 历史 ]] 从良渚文化的5000年上推至马家浜文化的7000年。从陆续出土的文物看,上至马家浜,下至春秋战国,有 [[ 石器 ]]、[[ 陶器 ]]、[[ 铜器 ]] ,还有木桩等远古遗存,对探索良渚文化渊源及其后续发展演变有重要价值。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276,18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