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程午加

增加 1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big>程午加,</big>'''  <p style="text-indent:2em;">又名午嘉,上海奉贤南桥镇人。著名音乐教育家、民族乐器演奏家和革新家。程午加1902生于上海奉贤。从小跟父亲学习江南丝竹,中学时期学会崇明派琵琶《瀛洲古调》的全部曲目,并向山东诸城王燕卿学古琴。后跟郑觐文学古琴、古瑟、箜篌,随汪显庭学琵琶。程午加致力于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先后在俭 [[ 德国乐团 ]] 、万国美术所、上海国立音专任职。解放后主要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后一直在南京艺术学院执教。程午加演奏琵琶传统乐曲,力戒润饰改动,较好地保留了乐曲的原貌,如《霸王卸甲》、《汉宫秋月》、《阳春白雪》、《飞花点翠》等,都具有古朴之风,并将琵琶由原四根十二品改按十二平均律排列,为民族乐器的改革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作品有琵琶独奏曲十余首,还编有《琵琶曲谱》、《十番锣鼓》等书。
==人物生平==
<p style="text-indent:2em;">程午加, 又名午嘉,1902年2月10日出生在江苏奉贤(今属上海市)南桥镇东街的一个小商之家。父亲程大义和母亲邹义英在镇上以开烧饼面条店为生,虽然生活清苦,但其父却苦中寻乐,喜好民族器乐,闲时,常爱摆弄笛、箫、二胡、三弦等乐器,演技亦很纯熟,这对于年幼的程午加产生很大影响。读初小时,天资聪慧、自幼勤奋好学的程午加就随父亲学习各种乐器,待到高小毕业时已将父亲的演奏技艺学了个遍。但他并不满足,又到上海闵行鲁家汇,拜颇有名气的倪清泉为师,学习琵琶。
<p style="text-indent:2em;">1917年7月,程午加高小毕业因成绩优良被当时的奉贤县劝学所保送到 [[ 江苏省 ]] 立第一工业学校(今东南大学)读书。但他念念不忘自己所钟爱的民族乐器。学习之余,他又拜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的山东诸城派著名古琴家王燕卿为师,学习古琴。他回忆说:“王燕卿老师善弹《关山月》、《长门怨》、《平沙落雁》、《捣衣》等曲目。他在琴艺上不保守,演奏上疾徐得当,该快则快,该慢则慢,技法相当纯熟。音乐表现也相当丰富,有血有肉,非常动听。”另据徐立孙家属的回忆,其间他也曾向徐立孙学琴。在工业学校,直接或间接向王燕卿学琴的爱好者颇不乏人,他被推为“雅乐部长”。同时又向崇明海门派名师沈肇洲学习弹琵琶,由于他的刻苦努力很快学会了沈老师所传授的全套《瀛洲古调》曲目。由此,他真正进入中国古典音乐艺术的乐土。
1919年,程午加离开工校,后在南桥镇上的国乐爱好者和老师陈同伦、吴志鲲等人的资助下,转入上海复旦中学初中部。课余时间,他常到城隍庙听音乐,学习江南丝竹演奏。1921年7月,他还参与了郑觐文领导下的大同乐会,从事民族音乐的搜集、整理、编订,并师从郑觐文学琴、瑟、箜篌,从汪昱庭、吴梦飞、陈德钜、施颂伯学琵琶,以长于琵琶和三弦的演奏而著称。也就是从此时起,他受到大同乐会改良传统乐器风气的启发,开始对他熟悉的琵琶、古琴等乐器加以研究,试验改良,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p style="text-indent:2em;">1923年,程午加考入 [[ 复旦大学 ]] 文科社会教育专业学习,获文学学士学位。因精通多种乐器被选为学生会文艺部长、国乐会会长。课余,他经常组织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学和老师举行民乐演出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文化生活,也培养了一批民乐爱好者。此时,程午加又对乐器的改革产生浓厚兴趣,凭着自己对乐器的了解和研究,经过无数次试验,终将旧式四项十二品琵琶改为六项十八品琵琶,从而使这种乐器的表现力大大增加,让人耳目一新,成为琵琶制作史上又一里程碑。为日后器乐的演奏和创作奠定了深厚基础。那时他便立志继承中国民族古典音乐精髓,。
<p style="text-indent:2em;">1925年3月28日下午,复旦大学在江湾大礼堂举行大中学两部教职员学生全体联合追悼孙中山先生大会,到者约八百人。程午加在恽代英演说之后,“古琴致哀”。(1925年3月30日《申报》载《复旦之追悼会》)在校期间,他参与创办了俭德会乐团,任主任。俭德乐团是一个几乎全部由银行和铁路职员组成的乐团,但在程午加的努力之下,经常组织演出交流,成为当时比较有影响的新型国乐社团。
<p style="text-indent:2em;">1928年,程午加毕业于复旦大学,授文学士。随后经人介绍到北京,在赵元任创办的万国艺术馆任音乐老师,教授古琴、古筝、琵琶、二胡、笛子等民族乐器。这年9月9日,北京的《The Peking Leader》刊文详细介绍了他的琴与琵琶成就。在万国美术所任教期间,他结识了刘天华、杨仲子、郑颖荪、杨时百、梅兰芳等一批民族音乐的艺术名家,常与他们切磋琴艺,探讨民乐的发展前途。他向河南魏子猷学古筝,向云南赵子珩和北京孙介卿学“十番锣鼓”,向湖南张蔚瑜学湖南音乐,也参与了杨时百主持的古琴活动。他曾向当地老道士学习庙堂音乐,还去寻访曾在清宫中演奏宫廷音乐的太监,收集了不少濒于失传的珍贵音乐史料。同时,他多次去各大学举办个人音乐会,向青年学生展示和推广民族民间音乐,掀起了一阵振兴民族音乐的高潮。
3,74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