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62
次編輯
變更
嘉业堂藏书楼
,無編輯摘要
[[File:嘉业堂藏书楼.jpeg|320px|缩略图|右|<big>嘉业堂藏书楼</big>[https://img1.qunarzz.com/travel/d6/1803/fc/0f8487273537bfb5.jpg_480x360x95_921156c7.jpg 原图链接][https://travel.qunar.com/p-oi706452-jiayetangzangshulou 来自 去哪儿 的图片]]]
嘉业堂总占地面积1.5公顷,外有河道环绕,内部采用中西合璧 [[ 园林 ]] 式布局,其中藏书楼部分占地面积0.135公顷, [[ 建筑面 积1955 积]]1955 平方米 ,为“口”字型回廊式两层建筑,前后两进厅各面阔七间,左右厢房各面阔六间,共五十二间,中央为方形天井(条石满铺,以供夏季晾晒图书之用)。底层辟有“嘉业厅”、“诗萃室”和“宋四史斋”,顶层辟有“希古楼”、“黎光阁”和“求恕斋”,底层门窗均镂空雕刻篆字“嘉业堂藏书楼”,顶层则为“希古”。楼南侧有小花园,中为莲池,四周环以 [[ 太湖 ]] 石假山,楼东侧为用于编校和刻印工作的附属用房。
==创建==
刘承干(1881—1963),字贞一,号翰怡,南浔人,清末秀才。他的祖父刘墉(1825—1889)经营蚕丝致富。然轻富重文,竭力鼓励子孙念书做官。父亲[[刘锦藻]](1862——1934)精文史之学,光绪二十年(1894)中进士,撰有《续皇朝文献通考》、《南浔备志》、《坚匏庵诗文抄》等著作。 刘承干秀才出身,长期与著名 [[ 考古 ]][[ 学者 ]][[ 王国维 ]] 、 [[ 罗振玉 ]] 、版本目录学家叶德辉、 [[ 缪荃孙 ]] 等相交往,爱好古籍赏鉴,并有承袭其父史学及继父刘安澜(刘锦藻的长兄)藏书遗志。920年,他在南浔故居小莲庄的西侧,建造了这座藏书楼,历时 四年,于1924年竣工,占地面积20余亩。在他所撰写的《嘉业堂藏书楼记》中讲到:“余少席先芬,习向庭洁,缅怀乡先,窃抱斯志……乃归鹧鸪溪畔。筑室为藏书计。糜金十二万,拓地二十亩。庚申之冬,断于甲子之岁”。
==现状==
南浔镇于1949年5月2日和平解放。大军南下时, [[ 周恩来 ]] 同志十分关心浙江两大藏书楼(南浔的嘉业堂和 宁波的天一阁),曾要 [[ 陈毅 ]][[ 司令员 ]] 派兵保护,不使损失。故解放军专门派一连战士驻守藏书楼,保护了这批珍贵书籍。1951年11月,刘承干写信浙江图书馆,“愿将书楼与四周空地并藏书,书版连同各项设备等,悉以捐献与贵馆永久保存”。当时由浙江图书馆和嘉兴地区图书馆派干部接收。接收时藏书有十一万册左右,杂志三千余册,红梨木书版三万余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 改革开放 ]] 给藏书楼带来了新生。浙江省人民政府1984年拨款二十二万元作了修葺。嘉业堂藏书楼房屋修缮一新,园林整治有序,大树参天,绿荷细柳,亭子出新,曲径通幽,人历其境,似处身世外,荣辱皆忘,心旷神怡。一些海内外名人学者大都慕名前来参观访问,这座藏书楼重又名噪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