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五脏六腑

增加 8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最后还要指出:'''《内经》“藏而不泻”之说,是指五脏所贮精气,应该充盈,不宜受损。在此提出五脏宜通,包括两层含义:一指五脏之间应当通调,不应障碍;二指五脏精气不仅需要充盈,还要通调无滞。《素问 ‧五脏别论》说:“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满而不能实一语就明确指出所藏精气虽应藏而不泻,却应通调才能达到满而不实的正常状态。所以“五脏藏而不泻”和五脏宜通之说并不矛盾,是以精微物质的贮藏和运行两个不同角度进行概括和总结。结合五脏的[[解剖]]、生理、[[病理]]、治法进行观察分析,五脏所藏气血津液,的确是以流通为正常,郁滞为病态。用通与不通的观点分析每一脏腑病机,拟定每一治法,都与临床实际相符,所以五脏宜通之说,既是分析病机的总纲,也是治法的总纲之一;既是对一切皆变,一切皆流这一恒动认识的深化,也是脏腑病机所反映的共性之一。
'''附注 : (1) 五脏宜通之说:'''在1979年撰写[[《医学百科全书》]]脏腑病机时才提出来。是在总结各脏病机共性之际,发现肺司呼吸,是主持清气、水气宣降;脾主纳运水谷,升清降浊,是主持津气升降;肝主疏泄,是主持上中下三焦气血津液精疏泄调节;心主血脉,是主持营血环流全身;肾主水液,是主持水津气化、升清泄浊,五脏功能活动,都是使其气血津液通调,都有通的共性,因此提出五脏宜通之说,作为五脏生理病理依据,成为分析五脏病机、立法、组方指导思想。 (2) 经言五脏藏而不泻,肺司呼吸,则有藏有泻;脾主纳运,则有藏有泻;肾司水津气化,则有藏有泻。综观五脏生理功能,都是有出有入。肺司呼吸,吐故纳新,其气有出有入;脾司纳运水谷,饮食之物,有进有出;肾司化气行水,水津也有藏有泻;即使心系营血,肝系胆胰二液,也需新陈代谢。如说五脏藏而不泻是指一切流动物质而言,则与事实不符,可见经谓五脏藏而不泻,仅指所需精微物质言也。《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言“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则是指其一切流动物质言也。 此篇在于说明五脏六腑宜通,是其生理、病理共性;是其论述生理、病理、立法、组方、选药纲领。<ref>[https://www.360kuai.com/pc/9c548e2c58b580bc6?cota=3&kuai_so=1&sign=360_7bc3b157&refer_scene=so_55 | 五脏六腑宜通是其生理病理共性] </ref>
==五脏六腑分别支配功能概述==
{{#iDisplay:v0556c9gffd | 560 | 390 | qq }} {{#iDisplay:z08266gfh6l | 560 | 390 | qq }}
 
{{#iDisplay:u0621rf577e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1,06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