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曹顶纪念园

增加 2,438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民国时期 编辑 民国十年,南通修筑公路,北贯平潮。平潮人认为,如果在数百年前就有这样宽坦的道路,曹公就不会蹶堑遇…”
民国时期
编辑
民国十年,南通修筑公路,北贯平潮。平潮人认为,如果在数百年前就有这样宽坦的道路,曹公就不会蹶堑遇难了。虽然曹公墓葬在南通,建有曹公祠,但平潮是曹公殉难的地方,也应有个标识。于是集资建亭、塑像、勒石于镇北公路西侧,与曹公祠遥相辉映。亭高10尺,占地48平方尺,亭中立曹顶跨马提刀像(与曹顶墓的塑像相同,乃出自一人之手)。石碑碑文《曹公亭记》是费范九撰、束日王官书、方训谋镌。亭建成后,费师洪征得张謇、梁启超、韩国钧和流亡南通的朝鲜爱国诗人金沧江等44人题咏共53首,集为《南通平潮市曹公亭诗》印行。
日寇侵华期间,曹公像被毁,亭亦残破。1957年,为纪念曹公殉难四百周年,平潮人申请县人民政府拨款新修了曹公亭、重塑起曹公像。清末举人薛穆清先生为之赋诗:
成仁因杀敌,义勇祀曹公。
碧血千秋烈,丹心万古雄。
霜锋刀映月,宝勒马嘶风。
遗像深瞻仰,英名奕世崇。
“文化大革命”期间,亭、像皆毁,所幸碑记被附近农民保存,后被南通市博物苑收藏。1984年秋,政府再次拨款,就原址重建曹公亭,并将石碑取回安置亭中。事有巧合,10月15日修复竣工之际,在赍志桥遗址以北建造商品房的工人挖墙基时,发现古战刀两把。两刀出土前,距地表约70厘米,呈“卜”字形摆布,左刀脊朝上,右刀平放。刀长59厘米,宽4厘米,刃端微翘,脊厚0.7厘米,柄长12厘米,柄部3个附件皆全,柄木已朽烂。从出土地点和出土前的情况分析,应是被歼倭寇遗物。两刀出土,使曹公偕通州人卫国保乡英勇抗倭的战绩益加彰显于世。平潮镇人民政府派员将两刀送存南通市博物苑展出。南通紫琅吟社社长、80高龄的卢心竹先生为此赋诗:
造像于兹事已遥,复亭掘土现倭刀。
足征抗敌雄风烈,更证当时寇焰高。
赫赫曹亭经几劫,辉辉单店有余骄。
我今直欲持双柄,来揖英灵赍志桥。
亭重建后,旋因公路改道,亭偏一隅,塑像延宕未决。经政协人士提议、县镇两级政府决定,纪念亭不动,另在穿镇而过的通榆公路东侧广场树立曹公铜像。1992年秋建成,今移入曹顶纪念园中。
24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