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反種族主義

增加 3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反種族主義'''在美國,人們普遍反對種族主義。但是,幾乎沒有經驗證據表明美國白人遭受系統性歧視。種族和少數族裔通常缺乏損害白人利益的權力,而白人仍然是美國的主導群體。反向種族主義的主張往往忽略了行使權力和權威方面的這種差距。構成種族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ref>[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YMUola6pDnkC&pg=PT1244&dq="reverse+racism" 種族主義,類型]種族,族裔與社會百科全書</ref><ref>“種族主義,類型”在Shaefer中,Richard T.(編輯)。《種族,族裔與社會百科全書》。智者。第1118-19頁</ref><ref>Cashmore(Ellis)編輯。(2004)。“反種族主義/歧視”。種族與民族研究百科全書。Routledge。p373</ref>
反對平權行動政策的人反種族主義的指控在1970年代開始顯著地出現,已經成為反對有色人種社會收益的種族抵制的一部分。儘管 [[ 美國 ]] 在有關該問題的辯論中佔據主導地位,但反種族主義的概念在國際上已在某種程度上在白人至上主義減弱的地方使用,例如在種族隔離後的南非。
==美國==
===總覽===
在美國, 反種族主義的概念通常與對旨在解決種族不平等的色覺意識政策(例如平權行動)的 保守主義反對有關。艾默生學院的艾米•安塞爾(Amy E. Ansell)提出了有關反種族主義的三個主要主張:解決種族不平等的政府計劃在白人中造成了“看不見的受害者”;種族偏愛侵犯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保護權;顏色意識本身阻止了種族主義的傳承。反向種族主義的概念也已被用來表徵少數群體成員對白人的敵意或冷漠的各種表達。
儘管很少有關於反種族主義的實證研究,但現有的研究很少,很少有證據表明,特別是白人男性受到平權行動的損害。美國的少數民族普遍缺乏損害白人利益的權力,而白人仍然是占主導地位的群體。在歷史上, [[ 歐洲 ]] 帝國主義和白人長期以來壓迫黑人,已經形成了群體之間的關係。這種權力和權威行使上的差異被學者視為種族主義的基本組成部分;按照這種觀點,個人的信仰和偏愛弱勢群體的例子並不構成種族主義。
==歷史==
在關於為奴隸制提供賠償的辯論中,關於非裔美國人的晉升可能對白人美國人造成傷害的擔憂可以追溯到重建時代 。
反種族主義的指控在1970年代顯著出現,其依據是種族上的 [[ 色盲 ]] 觀點,即與種族群體成員身份有關的任何優惠待遇在道德上都是錯誤的。在過去曾有種族意識的政策(例如吉姆•克勞)被用來維持白人至上的地位時 ,諸如平權行動之類的現代計劃旨在減少種族不平等。儘管平權行動計劃取得了成功,但保守派反對者聲稱這種計劃構成了反白人種族主義的一種形式。最高法院在 [[ 加州 ]][[ 大學 ]] 攝政局(Regents of California v.Bakke )案中的判決中提起了這一觀點(1978年),該判決稱,少數民族學生的種族配額對白人具有歧視性。<ref> McBride,David(2005)。“平權行動”。在卡萊爾,羅德尼(編輯)。 政治百科全書:左右,第1卷:左。加利福尼亞州千橡市:SAGE出版物。p。8.</ref>
==公眾態度==
===對平權行動的有力描述===
批判種族理論家大衛•西奧•戈德堡(David Theo Goldberg)辯稱,反向種族主義的概念否認了種族歧視的歷史和當代現實,而人類學家簡•H•希爾(Jane H. Hill)寫道,反向種族主義的指控往往否認白人的存在<ref>Pinder,Sherrow O.(2015年)。 在美國,色盲,種族後和白色 。 紐約:帕爾格雷夫·麥克米倫(Palgrave Macmillan)</ref>。社會中的特權和權力。在沒有種族主義者的種族主義中 ,社會學家愛德華多•博尼利亞•席爾瓦(Eduardo Bonilla-Silva)認為,白人對逆向種族主義的認識源於他所謂的“ 色盲種族主義 ”新的主流意識形態,這種意識形態將種族不平等視為過去,因此,它可以通過反對改革的具體努力而繼續下去。在法律學者斯坦利•費甚( Stanley Fish )的一篇廣泛轉載的文章中,“只有在認為種族主義的癌症與我們所應用的療法在道德和醫學上都無法區分時,“反種族主義”才是對平權行動的有力描述。
==法律挑戰==
納爾遜•曼德拉(Nelson Mandela)在1995年描述了“反向種族主義”,當時黑人學生表現出支持改變南非大學教職員工的種族構成。 [33]學生否認了曼德拉的主張,並辯稱種族隔離制度持續存在著大量正在進行的實際種族主義。他後來在1997年國家真相與和解委員會的訴訟程序中,並因支持1998年《就業平等法案》而被指控犯有反向種族主義。<ref> [https://www.csmonitor.com/1998/0226/022698.intl.intl.6.html  “曼德拉擊中白色財富]基督徒科學監控程序 ,1998年2月26日 </ref>
===印度和南非荷蘭人團體也提出類似指控===
混血兒南非人有時也聲稱自己是新政府反種族主義的受害者。印度和南非 [[ 荷蘭人 ]] 團體也提出了類似的指控,他們認為他們在歷史上並沒有占主導地位,但現在受到政府的歧視<ref>Danna Harman,“ 南非人試圖'擊敗'隔離的過去 ”,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 ,2002年9月26日</ref>。
自1999年曼德拉離任以來, 著名的白人反種族隔離政客海倫•蘇茲曼(Helen Suzman)指控非洲人國民大會和姆貝基(Mbeki)政府背叛種族主義。
2020年5月25日在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46歲非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被警方盤查時,遭一名白人警察當街用膝蓋壓制頸部上銬,時間長達5分多鐘,最後導致佛洛伊德窒息昏迷、送醫不治。黑人弗洛伊德只因為在一家雜貨店買煙時,被懷疑使用了一張20美元的假鈔,店員隨即報警。這是弗洛伊德生命的最後半小時,也是如今席捲全美的抗議和騷亂的開始。
事件傳開後,成千上萬名示威者聚集在[[紐約]]、[[洛杉磯]]、[[費城]]、[[芝加哥]]、密爾瓦基、[[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明尼亞波里斯等地,白天晚上到處都有人在搶劫。非裔公民可能在與 [[ 警察 ]] 的關係之中被剝奪了權力,但在發生暴動的情況下,示威者瞬間變得比警察還強大。通常是大企業大品牌才會被搶,這是因為搶劫者之前飽受資本主義經濟中的不平等待遇。騷亂可能是長期緊張局勢和複雜種族問題累積而成,而這些問題沒辦法簡單解決。
[[ 馬丁•路德•金 ]] 被暗殺之後,這次的美國暴亂是自1968年以來最嚴重的騷動, 洛伊德之死是壓垮 [[ 駱駝 ]] 的最後一根稻草,其背後的根本原因是白人至上、種族主義等等美國從未在根本上解決的問題<ref>[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183487 為何上街抗議會變成暴動搶劫?專家分析原因]自由時報,2020-06-01</ref>。
==參考資料==
12,1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