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荆州花鼓戏

增加 5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从古楚国开始,这里的民间歌舞便比较繁盛,明清时期,丰富多彩的民间歌舞,异彩纷呈的说唱等融合,孕育形成了荆州花鼓。建国之前,荆州花鼓戏大体经历了原始萌芽的"田园时期"和帮腔、锣鼓伴唱的"草台时期"。
[[File:荆州花鼓戏2.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清道光年间(1821-1850),是荆州花鼓的"田园时期",花鼓戏尚未形成"剧",此间花鼓叫"沿门花鼓"或"地花鼓"。天门沔阳,常发洪水,"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灾民外出逃荒要饭常唱花鼓,故《沔阳州志》云:"穿街过市流浪苦,沿门乞生唱花鼓。""沿门花鼓"的称谓也就由此而来。"田园时期"的花鼓艺人所唱之曲大都来自田歌,即流行于江汉平原的薅草歌。除薅草歌外,当地民间还流行高跷、采莲船、蚌壳精、三棒鼓、渔鼓、敲碟子等说唱歌舞艺术,这些丰富的民间歌舞说唱逐渐演变为二人化妆说唱表演,即"田园时期"的花鼓戏。当时,花鼓戏主要演唱《十枝梅》《思儿》等单篇词。
[[File:荆州花鼓戏2.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清同治、光绪年间(1862-1908),花鼓戏艺人不断吸收汉剧、越调等剧种的剧目、声腔、表演,职业艺人骤增,"七慌八忙九停当"的戏班也增多,"田园时期"的花鼓进人"草台时期"。"草台时期"的花鼓戏在声腔、剧目、演出和艺人等方面均有较大发展,这一时期的花鼓戏声腔已有"高腔"、"圻水腔"、 "四平调"、 "打锣腔"四大主腔和一百多种小调;剧目也丰富起来,出现了十八个"水半本";演出也从"单篇戏"发展到"对子戏"和"三小戏",常演的剧目有《掐菜薹》、双撇笋》、《三官堂)等;另外出现了自成一家的艺人。
荆州花鼓戏音乐属打锣腔系,其唱腔分主腔和小调两大类,主腔属于板腔体,包括高腔、打锣腔、四平腔、圻水腔等;小调分单篇牌子、专用曲调、插曲三类,乐曲短小,旋律优美,节奏轻快,色彩丰富。荆州花鼓戏传统的演唱形式为"一唱众和,锣鼓伴奏",唱腔高亢朴实,曲调音域宽阔,旋律进行中大跳较多,男女唱腔都以本音结合假嗓演唱,"唱、帮、打"三者紧密配合,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
[[File:荆州花鼓戏3.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其主要声腔【高腔】是在当地流行的【薅草歌】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戏曲声腔(而并非指习称之弋阳腔系统的高腔)。【高腔】表现力丰富,音乐承载力强,擅于表现多种人物的不同情绪。【圻水腔】凝重、端庄,在表现"大派"人物性格方面有其独有的艺术表现力。【高悲腔】实为高腔的反调,是荆州花鼓戏旦角行当的专用腔,多用于劳动妇女倾诉悲伤情绪时使用。【四平】多富于跳跃性,而【还魂腔】和【打锣还魂腔】多反映于悲痛之至的情绪。【小调】则更多的具有一番出神入化的艺术色彩。其【站花墙】、【摘花调】、【绣荷包】等均是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代表曲目。在民间盛传着"听了花鼓戏的哟喂哟、害起病来不吃药"的美誉 。
[[File:荆州花鼓戏3.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乐器===
荆州花鼓戏作为湖北省的重要地方戏曲之一, 不仅深刻的体现着荆州及荆州地区乃至荆楚大地的曲艺文化的精髓。同时也深刻的反映了生活在江汉平原的广大人民群众对曲艺文化的需求和热爱。从荆州花鼓戏的起源及所具有的基本特征看,它与中国戏曲发展史是极为"对应"和"吻合"的。楚地有《九歌》,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九歌》之曲,是"后进戏曲之萌芽"。在地下沉睡了二千四百多年才出土的编钟面前,领略楚先民最早创造的完整的十二乐音体系时,完全可以例证江汉平是歌舞音乐的王国。明清时期,中国戏曲舞台不再是传奇戏的天下,而就在此此时期 ,荆州花鼓戏萌芽、发展和形成。她与同处荆楚大地的汉剧、楚剧以至京剧是亲缘是血亲。因此,发掘抢救和保护完善荆州花鼓戏具有见证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生命力的独特价值,对于丰富和完善中国戏曲史 、中国音乐史以及挖掘荆楚民间文化艺术都将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File:荆州花鼓戏4.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传承现状===
荆州花鼓戏扎根于江汉平原沃土,21世纪前后,荆州花鼓戏遇到了不可抗拒的危机,发掘、抢救荆州花鼓戏对于荆楚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保护和研究至关重要。
[[File:荆州花鼓戏4.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传承人物===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m0821cr5sbsb0639r92z5i|480|270|qq}}<center> 题目荆州花鼓戏《商林归天》</center>{{#iDisplay:m0821cr5sbsr0618infsab|480|270|qq}}<center> 题目荆州花鼓戏《小女婿》</center>
</center>
15,6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