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六四事件

移除 4,54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 圖像 =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 國籍 =
| 别名 =
| 職業 =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
{{Infobox Civil Conflict
| conflict = 六四天安門事件
| partof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运动]]、[[东欧剧变]]及[[冷战]]
| image = [[File:六四事件.jpg|缩略图]]
| imagesize = 300px
| caption = 長安街上「[[王維林]]」阻擋坦克車,是事件後續最具代表性的影像之一。
| date = 1989年4月5日-1989年6月4日(61天)
| place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国]]包含[[北京市]]在內的四百多個城市。
| domain =
| casus = <nowiki></nowiki>
* [[胡耀邦之死|胡耀邦逝世]]
* [[改革開放]]
*西方自由化风潮
* [[1980年代末中国通货膨胀|严重通货膨胀]]
* 政治貪污腐敗
* 大量失業
* [[東歐劇變]]
| goals = 追求社會平等、解決黨和国家貪腐問題、[[新聞自由]]與[[言論自由]]、支持中國推動民主化
| methods = [[絕食]]、[[靜坐 (示威)|靜坐]]、[[佔領]]廣場、设置[[路障]]、焚烧[[车辆]]
| result = <nowiki></nowiki>
* 國務院總理[[李鵬]]發佈[[六四戒嚴|戒嚴令]],宣佈北京市戒嚴
* [[中國人民解放軍]]干預並[[六四清场|武力驅散抗議群眾]]
* [[趙紫陽]]被罷免,民主改革派遠離政治核心
* [[江澤民]]成為中共中央總書記,保守派獲得提拔機會
* 中國政治體制改革暂停
* 中國共產黨對媒體的控制有所加強
* [[市場經濟]]改革速度放緩
| combatant1 = {{CPC}}<br />[[File:National_Emblem_of_the_People%27s_Republic_of_China_(2).svg|20px]]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br />
'''执行机构:'''
<br/>[[File:People%27s_Liberation_Army_Flag_of_the_People%27s_Republic_of_China.svg|22px]] [[中國人民解放軍]]<br/>
[[File:People%27s_Armed_Police_Flag.svg|22px]]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
[[File:Police_Badge,P.R.China.svg|22px]]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中国人民警察]]
| combatant2 =[[北京高校學生自治聯合會]]等民間組織<br />北京市和中國大陸各地大學院校學生<br />部分工廠員工<br />[[知識分子]]<br />來自中國大陸各地的市民<br/>民国派支持者<ref name="Richard Bernstein 1989">Richard Bernstein, "In Taiwan, Sympathies Lean Toward Home," ''New York Times'', 4 June 1989, 121</ref>
| commander1 = '''強硬派''':<br />
* [[鄧小平]]
* [[陳雲]]
* [[李鵬]]
* [[喬石]]
* [[姚依林]]
* [[楊尚昆]]
* [[李先念]]
* [[王震]]
* [[李錫銘]]
* [[陳希同]]
* [[遲浩田]]
* [[劉華清]]
'''溫和派''':<br />
* [[趙紫陽]]
* [[胡啟立]]
* [[萬里]]
* [[徐勤先]]
* [[鮑彤]]
* [[习仲勋]]
* [[阎明复]]
| commander2 = '''學生領袖''':<br />
* [[吾爾開希]]
* [[柴玲]]
* [[王丹]]
* [[周鋒鎖]]
* [[封從德]]
* [[李錄]]
* [[沈彤 (中國)|沈彤]]
* [[王有才]]
* [[周勇軍]]
'''知識分子''':<br />
* [[劉曉波]]
* [[陳子明]]
* [[戴晴]]
* [[侯德健]]
* [[崔健]]
| person1 =
| person2 =
| strength1 =
| strength2 =
| casualties1 =
| casualties2 =
| fatalities = 180至10454<ref name="voa10k" />名平民不等,20至50名军人及警察<ref name = "紀思道" />(各方估計並不相同<ref name = "真相與記憶">{{Cite web |url= http://www.tiananmenmother.org/index_files/Page480.htm |title= 真相與記憶 |author= |date= |publisher= [[天安門母親運動]] |language= zh-Hans |accessdate= 2013年12月28日 |quote=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822222351/http://www.tiananmenmother.org/index_files/Page480.htm|archivedate=2016-08-22}}</ref><ref name = "世界社會主義者網站">{{Cite web |url= http://www.wsws.org/zh/articles/2011/jun2011/tian-j04.shtml |title= 天安门大屠杀二十周年 |author= [[陳駿]] |date= 2011年6月4日 |publisher= [[世界社會主義者網站]] |language= zh-Hans |accessdate= 2013年12月28日 |quote= }}</ref>)
| injuries =
| arrests =
| detentions =
| charged =
| fined =
| map_type =
| notes =
}}
'''六四事件''',又稱'''六四天安門事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陆政府称为'''1989年政治风波''',廣義上指'''八九民運''',是自1989年4月開始,由[[大學生]]在[[北京市]][[天安門廣場]]發起,持续近两個月的全國性[[示威]][[民運|運動]]<ref name = "獨立電視服務">{{Cite web |url= http://tsquare.tv/film/transcript.html |title= The Gate of Heavenly Peace |author= {{Link-en|獨立電視服務|Independent Television Service}} |date=1995年 |publisher=Long Bow Group |language=en |accessdate=2013年12月28日 |quote= }}</ref><ref name = "趙紫陽">{{Cite book |author=[[趙紫陽]] |title=《改革歷程》|url=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9ooub2kRkRQC&printsec=frontcover&hl=zh-TW#v=onepage&q&f=false |trans-title=Prisoner of the State: The Secret Journal of Premier Zhao Ziyang |location=美國紐約 |publisher=[[西蒙與舒斯特]] |date=2009年5月19日 |pages= |ISBN=978-1439149386 |accessdate=2013年12月28日 |language=en |quote= }}</ref>。狹義上又指'''[[六四清場]]''',即1989年6月3日晚間至6月4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人民警察]]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对示威集会进行的武力清场行动。
== 發起 ==
=== 胡耀邦逝世 ===
{{Main|胡耀邦之死}}
{{See Also|对胡耀邦的纪念活动}}
[[File:人民英雄纪念碑.jpg|thumb|right|250px|[[胡耀邦]]逝世後,各地民眾陸陸續續聚集在[[人民英雄紀念碑]]附近悼念。]]
1989年4月15日,曾先後擔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因心臟病發作而[[胡耀邦之死|逝世]],隨後引起學生[[對胡耀邦的紀念活動|強烈迴響与悼念]],並成為群眾聚集的最初動力<ref name = "潘公凱 274"/>。大學校園裡陸續出現許多歌頌胡耀邦的宣傳海報,呼籲政府重新審視胡耀邦的觀點<ref>{{Cite web |url= http://www.economicexpert.com/a/Tiananmen:Square:protests:of:1989.htm |title= Tiananmen Square protests of 1989 |author= |date= |publisher= Economic Expert |language= en |accessdate= 2013年12月28日 |quote= |archive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714151656/http://www.economicexpert.com/a/Tiananmen%3ASquare%3Aprotests%3Aof%3A1989.htm |archivedate= 2014-07-14 |deadurl= yes }}</ref>。幾天過後,大多數海報開始提到更加廣泛的政治問題,包括有新聞自由、民主制度、以及官員貪污問題等<ref>{{Cite book | author = [[趙鼎新]] | title = 《天安門的力量:國家-社會關係和1989北京學生運動》|url=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kzBXsnwYWD8C&printsec=frontcover&hl=zh-TW#v=onepage&q&f=false|trans-title=The Power of Tiananmen: State-Society Relations and the 1989 Beijing Student Movement | location = 美國芝加哥 | publisher = [[芝加哥大学出版社]] | date = 2001年4月15日 | pages = 第147頁 | ISBN = 978-0226982601 | accessdate = 2013年12月28日 | language = en | quote = }}</ref>。4月15日以後,一些悼念胡耀邦的民眾也在[[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附近,自發組織小規模集會。同一天,[[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也在校園內設立胡耀邦的靈堂,北京當地學生陸陸續續聚集在天安門廣場上。4月16日,位於[[西安市]]和[[上海市]]的學生也開始組織類似的小規模學生聚會<ref name = "一,学潮兴起">{{Cite web |url= http://www.xinsheng.net/xs/64/1.htm |title= 一,学潮兴起 |author= |date= |publisher= 新生網 |language= zh-Hans |accessdate= 2013年12月28日 |quote= }}</ref>。
=== 四二六社論 ===
{{Main|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
[[File:427 march.jpg|thumb|right|250px|為了抗議政府对《四二六社論》的定性,數百萬名學生與群眾發起了四二七游行,遊行隊伍舉起写着「民主萬歲,人民萬歲!」、「廉潔的中國共產黨萬歲」的横幅。]]
趙紫陽前往朝鲜後,便由留在北京市的國務院總理[[李鵬]]代理領導黨政機關。4月24日,李鵬和政治局常委、[[中國共產黨北京市委員會|北京市委]]書記[[李錫銘]]、以及北京市市長[[陳希同]]會面,希望能了解天安門廣場上的情況。對此北京市官員想盡快解決危機,並认定抗議活動是一场陰謀,旨在推翻中國現有的政治制度、以及包括鄧小平在內的主要黨政領導人。在總書記趙紫陽缺席的情況下,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議認為必須立刻向示威群眾採取態度堅決的行動<ref name = "Alan P. L. Liu"/>。4月25日上午,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和國務院總理李鵬前往鄧小平的住處會見鄧小平,鄧小平同意政府採取強硬立場。鄧小平還表示應該藉由大眾媒體適當地發布「警告」,藉此抑制示威活動因為不斷傳播而擴大<ref name = "傅高義 603-606">{{Cite book | author = [[傅高義]] | title = 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 location = 美國劍橋 | publisher = [[哈佛大學出版社]] | date = 2011年9月26日 | pages = 第603頁至第606頁 | ISBN = 978-0674055445 | accessdate = 2013年12月28日 | url =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3IaR-FxlA6AC&printsec=frontcover&hl=zh-TW#v=onepage&q&f=false | language = en | quote = }}</ref>。
這次會議成為中國共產黨高層首次對抗議活動的正式評估,而重要問題的決定仍然以鄧小平的意見為準。李鵬隨後依照鄧小平的意見下令起草一份公報,並向中國共產黨各個機構和高階官員要求應該設法對付示威群眾<ref name="二,「四二六」社论">{{Cite web |url= http://www.xinsheng.net/xs/64/2.htm |title= 二,「四二六」社论 |author= |date= |publisher= 新生網 |language= zh-Hans |accessdate= 2013年12月28日 |quote= }}</ref>。4月26日時,中國共產黨的機關報《[[人民日報]]》頭版發表社論《[[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四二六社论),指責「極少數別有用心的人」陰謀推翻中國共產黨和現行的政治制度<ref name = "人民網"/><ref>{{Cite web |url=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5-02/23/content_2609426.htm |title= 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 |author= 《[[人民日報]]》 |date= 1989年4月26日 |publisher= [[新華網]] |language= zh-Hans |accessdate= 2013年12月28日 |quote=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4090319/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5-02/23/content_2609426.htm|archivedate=2016-03-04}}</ref><ref>{{Cite web |url= http://www.tsquare.tv/chinese/archives/426editorial.html |title= 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 |author= 《[[人民日報]]》 |date= 1989年4月26日 |publisher= Long Bow Group |language= zh-Hans |accessdate= 2013年12月28日 |quote= }}</ref>。然而這項聲明激怒了學生,認為這是中國共產黨故意要對付抗議活動。最後社論並沒有令學生放棄示威活動,反而促成更多學生願意團結,並共同表態支持學生活動<ref name = "傅高義 603-606"/><ref name = "趙鼎新 155">{{Cite book | author = [[趙鼎新]] | title = 《天安門的力量:國家-社會關係和1989北京學生運動》|url=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kzBXsnwYWD8C&printsec=frontcover&hl=zh-TW#v=onepage&q&f=false|trans-title=The Power of Tiananmen: State-Society Relations and the 1989 Beijing Student Movement | location = 美國芝加哥 | publisher = [[芝加哥大学出版社]] | date = 2001年4月15日 | pages = 第155頁 | ISBN = 978-0226982601 | accessdate = 2013年12月28日 | language = en | quote = }}</ref>。
[[File:Students_1989_Tiananmen.png|thumb|right|250px|学生在天安门附近高举「学生的罪名『莫须有』」的标语。]]
在北京高校學生自治聯合會組織下<ref>{{Cite web |url= http://www.64memo.com/b5/4_152.htm |title= 八九民運史(第152頁) |author= [[陳小雅]] |date= 1996年6月 |publisher= 六四檔案 |language= zh-hant |accessdate= 2013年12月28日 |quote= }}</ref><ref>{{Cite web |url= http://www.64memo.com/b5/1_27.htm |title= 回顧與反思(第27頁) |author= |date= 1993年6月 |publisher= 六四檔案 |language= zh-hant |accessdate= 2013年12月28日 |quote= }}</ref>,有五至十万名來自北京市各大學的學生在4月27日集結遊行,經由街道前往天安門廣場<ref>{{Cite book | author = [[趙紫陽]] | title = 《改革歷程》|url=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9ooub2kRkRQC&printsec=frontcover&hl=zh-TW#v=onepage&q&f=false|trans-title=Prisoner of the State: The Secret Journal of Premier Zhao Ziyang | location = 美國紐約 | publisher = [[西蒙與舒斯特]] | date = 2009年5月19日 | pages = 第31頁 | ISBN = 978-1439149386 | accessdate = 2013年12月28日 | language = en | quote = }}</ref>。學生團體成功通過警方設立的封鎖線,並沿途接受以工廠工人團體為首的市民廣泛支持<ref name="獨立電視服務" />。組織活動的學生領袖希望藉由這次遊行展現其愛國性質,特意淡化反對共產主義的口號;其中遊行學生主要強調「反官僚、反貪腐、反任人唯親」這一問題,不過學生仍強調會繼續「擁護共產黨」<ref name="趙鼎新 155" />。這次示威遊行迫使中國政府做出讓步,同意與學生代表會面。4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務院]]發言人[[袁木]]會見由政府批准的學生社團代表<ref>{{Cite book | author = | title = 政府部門負責人同首都高校學生的座談對話錄音 | location = 中國北京 | publisher =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 | date = 1989年4月30日 | pages = | ISBN = | accessdate = 2013年12月28日 | url = | language = en | quote = }}</ref>。儘管會談中討論了包括報刊編輯、新華門事件、民主自由等廣泛議題,並獲得一些實質成果,然而包括吾爾開希等學生領袖則表態拒絕出席<ref>{{Cite web |url= http://www.64memo.com/b5/4_194.htm |title= 八九民運史(第194頁) |author= [[陳小雅]] |date= 1996年6月 |publisher= 六四檔案 |language= zh-hant |accessdate= 2013年12月28日 |quote= }}</ref><ref>{{Cite web |url= http://pqasb.pqarchiver.com/washingtonpost/access/73875498.html?FMT=ABS&FMTS=ABS%3AFT&date=May+7%2C+1989&author=Daniel+Southerland&pub=The+Washington+Post+%28pre-1997+Fulltext%29&edition=&startpage=a.29&desc=Protest+Leaders+Share+Commitment%2C+Goals%3B+Chinese+Students+Have+Different+Styles |title= Protest Leaders Share Commitment, Goals; Chinese Students Have Different Styles |author= Daniel Southerland |date= 1989年5月7日 |publisher= 《[[華盛頓郵報]]》 |language= en |accessdate= 2013年12月28日 |quote= |deadurl= yes |archiveurl= https://archive.is/20130104095725/http://pqasb.pqarchiver.com/washingtonpost/access/73875498.html?FMT=ABS&FMTS=ABS:FT&date=May+7,+1989&author=Daniel+Southerland&pub=The+Washington+Post+(pre-1997+Fulltext)&edition=&startpage=a.29&desc=Protest+Leaders+Share+Commitment,+Goals;+Chinese+Students+Have+Different+Styles#selection-4769.1-4776.0 |archivedate= 2013年1月4日 }}</ref><ref>{{Cite book | author = [[趙鼎新]] | title = 《天安門的力量:國家-社會關係和1989北京學生運動》|url=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kzBXsnwYWD8C&printsec=frontcover&hl=zh-TW#v=onepage&q&f=false|trans-title=The Power of Tiananmen: State-Society Relations and the 1989 Beijing Student Movement | location = 美國芝加哥 | publisher = [[芝加哥大学出版社]] | date = 2001年4月15日 | pages = 第157頁 | ISBN = 978-0226982601 | accessdate = 2013年12月28日 | language = en | quote = }}</ref>。
=== 撤退與留守 ===
[[File:Defacement of Mao Zedong's Portrait on the Tiananmen (1989).jpg|thumb|right|250px|5月23日,天安门上的[[毛泽东]]肖像[[天安门毛泽东像污损案|被泼墨]]。]]
與此同時學生運動的內部分裂則更為加劇,5月下旬學生所組織的抗議活動由於沒有明確的領導人或一致的活動,情況變得越來越混亂<ref>{{Cite web |url= http://www.89-64.org/b5/14_78.htm |title= 天安門之爭──六四的關鍵內情(第78頁) |author= [[封從德]] |date= 1998年6月 |publisher= 六四檔案 |language= zh-hant |accessdate= 2013年12月28日 |quote= }}</ref>,同時伴隨著天安門廣場上聚集著大量群眾使得示威隊伍出現嚴重的衛生問題<ref>{{Cite web |url= http://www.rthk.org.hk/chiculture/china50years/years1980_epi271.htm |title= 一九八零—一九八九 六四清場(上) |author= [[香港電台]] |date= |publisher= 《[[神州五十年]]》 |language= zh-hant |accessdate= 2013年12月28日 |quote= }}</ref><ref>{{Cite web |url= http://www.earnshaw.com/memoir/tiananmen-story |title= Tiananmen Story |author= Graham Earnshaw |date= |publisher= Graham Earnshaw |language= en |accessdate= 2013年12月28日 |quote= }}</ref>。[[侯德健]]建議學生領袖進行公開選舉以選出學生運動的發言人,但是遭到學生團體的反對<ref name = "獨立電視服務"/>。另外一方面[[王丹]]則認為近期中國政府將有可能發起軍事行動以鎮壓示威活動,因此主張讓學生先從天安門廣場暫時撤回校園並且另外組成相關團體,但這個建議則遭到主張繼續佔領天安門廣場的強硬派學生反對。隨著派系衝突日益增加,各個派系開始爭奪位在廣場中央的學生廣播中心,期望能夠藉由控制擴音器的方式掌握學生運動的控制權。各個派系也開始派遣一些學生前往火車站迎接來自全國各地聲援的學生們,並趁機將他們拉到自己的派系之中以獲得支持<ref name = "獨立電視服務"/>。學生團體開始指責其他派系的成員別有用心,這包括有勾結政府成員並且試圖藉由學生運動以獲得個人成就<ref name = "獨立電視服務"/>。
17,67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