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钻木取火

增加 11,507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big>钻木取火</big> ''' |- | File:U635P954DT20180903211500.jpg|缩略…”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big>钻木取火</big> '''
|-
|
[[File:U635P954DT20180903211500.jpg|缩略图|右]]
|300px|[http://www.zj.chinanews.com//2018/0903/U635P954DT20180903211500.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so.com/view?q=%E9%92%BB%E6%9C%A8%E5%8F%96%E7%81%AB&src=tab_www&correct=%E9%92%BB%E6%9C%A8%E5%8F%96%E7%81%AB&ancestor=list&cmsid=7d91044ce3345377570fe7432162d35b&cmras=6&cn=0&gn=0&kn=36&crn=0&bxn=20&fsn=116&cuben=0&adstar=0&clw=241#id=efbec82c7a4ce92c00751fb514627b02&currsn=0&ps=68&pc=68 来自 360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钻木取火

'''拼音''' zuān mù qǔ huǒ

'''解释''' 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生热取火

'''来源''' :原始人类基本技能

'''用途''' 取火

'''地区''' :中国

'''发源地''' 燧明国(今河南商丘)


|}
<p style="text-indent:2em;">'''<big>钻木取火</big> '''(zuān mù qǔ huǒ),汉语成语,指用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取火。出自《关尹子·二柱》:“形之所自生者,如钻木得火。”<ref>[https://baike.sogou.com/appeal/snapshot?link=_SbATabUgaZXGiGa-q2snHpaY_xDouebA3iRABs1ABQjwdULn4iIxJWDwJz0xNetA42asy1kFHx9nHppxC4&originRef=http%3A%2F%2Fwww.guoxuedashi.com%2Fchengyu%2F49164z.html&lid=296963&title=%5Bobject%20HTMLHeadingElement%5D  
钻木取火,国学大师 [引用日期2019-12-13]] </ref>

==词汇解释==

<p style="text-indent:2em;">【拼音】zuān mù qǔ huǒ(根据商务印书馆的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确凿为zuān)
<p style="text-indent:2em;">【名称】钻木取火
<p style="text-indent:2em;">【解释】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取火。
<p style="text-indent:2em;">【引证】
<p style="text-indent:2em;">清 袁枚《新齐谐·燧人钻火树》:“教燧人皇帝钻木取火,以作大烹。”
<p style="text-indent:2em;">鲁迅《南腔北调集·火》:“但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却似乎没有犯窃盗罪。”
<p style="text-indent:2em;">罗广斌《在烈火中永生》:“没有墨,就用钻木取火的办法把棉花烧成灰,滴上几滴水,就代替了墨。”
<p style="text-indent:2em;">唐 罗隐《两同书·理乱》:“昔伯益凿井, 燧人钻木。水火之利,於今赖之。”
<p style="text-indent:2em;">【事例】他在孤岛上过着~的生活。

==取火历史==
<p style="text-indent:2em;">在远古时,河南商丘一带是一片森林。在森林中居住的燧人氏,经常捕食野兽,当击打野兽的石块与山石相碰时往往产生火花。燧人氏从这里受到启发,就以石击石,用产生的火花引燃火绒,生出火来。这种取火法在三十年前的商丘农村还有人在使用。当时,有一位圣人从鸟啄燧木出现火花而受到启示,就折下燧木枝,钻木取火。他把这种方法教给了人们,人类从此学会了人工取火,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炼等,人类的生活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称这位圣人为燧人氏,奉他为“[[三皇之首]]”。
<p style="text-indent:2em;">【燧人氏】
<p style="text-indent:2em;">相传一万年前,有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其人不死,厌世则升天。国有燧木,又叫火树,屈盘万顷,云雾出于其间。有鸟若鹗,用咀去啄燧木,发出火光。有位圣人,从中受到启发,于是就折下燧枝钻木取火,人们就把这位圣人称为燧人氏。
燧人氏是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人,这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记载。据[[《韩非子五蠹》]]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日燧人氏。”《尸子》云::“ 燧人上观星辰,下察五木以为火。”《拾遗记》云:“遂明国有大树名遂,屈盘万顷。后有圣人,游至其国,有鸟啄树,粲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氏。”《古史考》云:“太古之初,人吮露精,食草木实,山居则食鸟兽,衣其羽皮,近水则食鱼鳖蚌蛤,未有火化,腥臊多,害肠胃。于使(是)有圣人出,以火德王,造作钻燧出火,教人熟食,铸金作刃,民人大悦,号日燧人。”《三坟》云:“燧人氏教人炮食,钻木取火,有传教之台,有结绳之政。”[[《汉书》]]亦有“教民熟食,养人利性,避臭去毒”的记载。清末著名学者尚秉和先生说:“火自无而有者也,其发明至为难能。燧皇感森林自焚,知木实藏火,不知几经攻治,几经试验,始钻木得之。其功又进于有巢,而即以是为帝号,可见当时之诧为神圣,而利赖之深矣。”又说: “或谓火化而食始于庖羲,故以为号,岂知燧人既发明出火,其智慧岂尚不知炮食?况炮者裹肉而烧之,燎其毛使熟耳。在熟食中,燧人氏不仅发明了人工取火,而且最早教人熟食。

==公众化实验考古==
<p style="text-indent:2em;">关于西安半坡博物馆的史前工场“钻木取火”项目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出发点。<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318829/9480ugeQfg1sJ8IGRVdrx6e9jHuG30-lDmN2Mff8J9bWEQsMdxzZ_LT36nMFPw1ocYH4P7k4f0NksSKCzSAShfwC1uOELCMTx8CQGaGtMsE   半坡史前工场之钻木取火:不仅仅是观众体验项目,中国文物网.2014-09-04] </ref>
<p style="text-indent:2em;">其一,契合观众的兴趣点。对于“钻木取火”之说,因为仅限于文字表述,观众在理解上有很大的障碍——理论上能够实现的“钻木取火”具体是怎样实施操作的?这一直以来是绝大多数观众,甚至是很多文博工作者心存疑惑和最感兴趣的问题。
<p style="text-indent:2em;">其二,弥补陈列讲解之不足。在半坡遗址中,大量陶器的出土和发掘的陶窑遗址、灶坑遗迹、公共灶遗迹等让观众信服“半坡人在生产生活中已经广泛地使用火”。每有观众提出“取火技术”等相关问题时,讲解员或根据民族学材料中“击石取火”、“[[锯竹取火]]”作答,或以“[[手钻法]]”、“绳钻法”、“弓钻法”等应对,这些听起来无懈可击的解答,不能完全消除人们心中的疑惑。
<p style="text-indent:2em;">其三,完善史前实验考古的内容。据我们了解,与钻木取火相关的实验考古资料,还未见报道。因此,这项史前时期重要的生产技术值得业务人员付出心血加以研究,同样,这项曾引领史前人类前行进步的重要生产技能也值得今天的人们再度体验。

==钻木取火传说==
<p style="text-indent:2em;">12000年前时[[昆仑山]]上多白石,白石积聚之处,少草木,唯一能在石头上生长树,叫燧木。燧木有个特点,只有树杆,没有皮,有树枝,没有树叶。看上去就是一棵干的树,你把他的树枝当成树叶来看,也可以。每年会掉树枝,第二年再生。
但是这时候没有任何一个人说,看见一个木头,上去钻一钻,看会不会起火,人不会有这种意向的。
<p style="text-indent:2em;">但是有一天,昆仑山中来了一只鸟,后世管她叫毕方,毕方这种鸟有一个习惯,它是嘴特别尖,喜欢啄那个木头。转木取火其实是啄木取火,当毕方啄木之时,那树竟生起火来。 着火之后,这些燧人氏族人一看着火了,这样也能着火。等毕方一走,他们拿别的燧木也试着钻,试着看看能不能起火。后来他们用在里面磨的办法,用尽办法想最后成功了,转木取火。
<p style="text-indent:2em;">当然这个钻木取火之后,人们当时仅限于一种木头,就是燧木,用它来取火。但是燧木取火之后,我们说这个燧人氏钻木取火之后,因为那场大灾难的来临,随着他们9000年后从昆仑山上迁下来,迁到日月山的时候,这种原来存在的木头不复存在了。那么钻木取火,只是我们的一个很遥远的传说,人们想尽办法才能钻木取火。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以至于距现在9000年到3000年之间,多时候都知道钻木取火是非常辛苦的。我们必须要想方设法挑各种各样的木头,来用不同的办法钻。挑什么样的木头呢?春天的时候用[[柳树]],[[夏天]]的时候用枣杏,秋天的时候用柞,不同的木头来保证钻木取火成功。
当然,在钻木取火的同时,距现在4000多年的时候,人们发现还有一个办法能取火。把一个桶敲成半[[椭圆形]],让它保持光滑,打磨光滑,越光滑越好,里面凹下去,对着[[太阳]],那块放着柴草,这样对上它去照,就像咱们今天说的放大镜一样,照的时候来取火。有太阳的时候,用阳燧来取火,没有太阳的时候用木燧来取火。但是木燧取火其实是非常的不容易的。
等到最后的时候,我们说据现在1800年的时候有火石,那个火石不是靠火石本身取火,是下面像电一样的东西,我们管那个叫火轮,只要有火星溅在上面,立即就着火。到近代的时候有火镰、火石,但是有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怎么存储火。
最早的时候,就像所有的人都想的一样,其实你不用特意的去存储,因为你这个族群在洞里面,那个火都是永远不灭的,但是这不是长久的办法,他们要迁移,迁移的过程发明了陶土,陶土是用泥捏好,黄土一和,和完以后把火就直接放在里面,周围烧硬,防止它裂。
后来为了防止裂,放在阴干的地方,里面有两个窟窿眼,就跟咱们现在的[[蜂窝煤]]的炉子差不多,只是用陶土做的[[蜂窝煤炉子]]。把那个木头烧到一半的时候,把它放在里面,然后盖上那个,就留两个眼,其实就是咱们现在说的木炭,用木炭的办法保存火种。就是以前的陶土。
这个办法一直用到了4000多年,从9000多年日月山上出来,一直用了5000多年,直接用了4000多年,等到后面的时候,有一个更简单的办法,在渭河流域有一种草叫白蒿,一米多长,把这种草在它长成年之后拔下来,每边两根,总共六根草,编在一起,有两米左右长,晒干之后,一年四季在那儿放着,他们要生活,要去别的地方,大家要做不同的东西的时候,只要拿一根[[艾蒿]]就行了,路上拿一根艾蒿,就不灭。到了那个地方,拣了一些柴火,这样一吹,火就着了。
<p style="text-indent:2em;">燧人氏族对人们最大的贡献,是我们第一次认识到可以自己动手创造火种,而创造火种的灵感,来自于一种叫毕方的鸟,来自于燧木。所以这个氏族就以燧木为号,我们把他称之为燧人氏族。但这个燧人氏族跟昆仑山上另外一个族群最后融合,融合成一个族,这个族叫羌族,后来燧人氏族消失不在了,但是羌族一直存在。
==视频==

野狼户外之《钻木取火》
{{#ev:youku|XMjc5Mzc3NDE4NA|alignment=left}}
==参考资料==

[[Category:030 國學總論]]
7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