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62
次編輯
變更
户部山古建筑群
,無編輯摘要
户部山原名南山,明天启四年(1624年)黄河决堤,徐州户部分司署避水迁至此处,故而得名。户部山周围地势较高,明清两代富户争相在此购地建房。现存较完整的民居院落十三个,共五百余间。保存较好的有郑家大院、 [[ 翟家大院 ]] 、 [[ 余家大院 ]] 、 [[ 刘家大院 ]] 、李家大楼、崔焘翰林府、李蟠状元府、魏家园、老盐店等。其中余家大院和翟家大院已辟为 [[ 徐州民俗博物馆 ]] 。
===形成原因==
“穷北关,富南关,有钱的都住户部山”,是徐州流传很广的一首民谣. , 提起民谣的来历, , 还要从 [[ 黄河 ]] 水患说起。
户部山位于徐州老城南门外,原名南山,是徐州城外最近的制高点,是控制徐州城的要地。早在秦汉之交,西楚霸王 [[ 项羽 ]] 就在此山上筑台演兵、秋风戏马,南北朝时期 刘裕北伐至彭城,登南山而北望中原, [[ 北魏 ]] 太武帝拓跋焘时宜时也曾据以窥彭城。历代文人墨客亦多登山怀古,吟诗作赋。
对徐州影响最大的两种灾害,一为战乱,一为水患。公元 1194年,也就是 [[ 南宋 ]] 绍熙五年,黄河改道,夺泗入淮,从此水患成为对徐州城、徐州百姓威胁最大的灾害。至清 [[ 咸丰 ]] 五年(1855年)的600多年间、黄河多次泛滥淹城.平地成渠几为常事。甚至大水数年不退。仅以清康熙元年至二十一年间为例。在南到 [[ 睢宁 ]] 、 [[ 宿迁 ]] ,西到 [[ 萧县 ]] 、汤山,东至 [[ 邳州 ]] 的范围内竞发生黄河决口事件16次。其中 [[ 康熙 ]] 十四年“河决徐州又决宿迁,是年河又决睢宁花山等处”,一年之中数处决口,徐州境内一片泽国,百姓流离,苦不堪言。
为避黄河水患,一些官绅富贾不惜重金在户部山周围择地建宅,中等富户也争相效仿从。从明末至 [[ 民国 ]] 初年的几百年间,户部山周围高宅大院密布,民居鳞次栉比。其中既有甲第官宦之家,也行富商之宅、节香门第。这些 [[ 古建筑 ]] 依山就势,参差错落,构思巧妙,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是苏北乃至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少有的一处古民居建筑群。
==建筑特点==
户部山古民居既有北方 四合院的规整划一,又有南方民居的曲折秀美。墙体多用青石与青砖,梁架用材硕大,雕梁面栋,琢刻精细。并有“里生外熟”及“鸳鸯楼”等独特的建筑方式。所谓“里生外熟”是指垒砌的墙体分为两层,外层为砖砌的清水墙,内层为土坯,这种建造方式既降低了造价,也能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使房间内冬暖夏凉。鸳鸯楼的 [[ 建筑 ]] 形式仅国内仅有,由于户部山古民居多依山而建,可谓地无三尺平,为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减少工程量,在落差较大的地方,建造了这种独持的鸳鸯楼。这种楼分为二层,上下叠压,底层墙体部分利用了原有山体,楼内天梯,楼上楼下的门朝向相反,反映了徐州人改造 [[ 自然 ]] 、利用自然的聪明才智,是徐州人在建筑史上的一个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