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狀元

增加 13,194 位元組, 6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East Asian |title=狀元 |tablewidth= |color= |fontcolor= |background= |logo= |logowidth= |img=狀元卷.JPG |imgwidth=280px |caption=明代狀元趙秉忠…”
{{Infobox East Asian
|title=狀元
|tablewidth=
|color=
|fontcolor=
|background=
|logo=
|logowidth=
|img=狀元卷.JPG
|imgwidth=280px
|caption=明代狀元趙秉忠殿試卷
|sort=
<!-- 中文 -->
|chinesetitle=狀元
|chinese=狀元
|tradchi=狀元
|simpchi=狀元
|zhuyin=ㄓㄨㄤˋ ㄩㄢˊ
|pinyin=zhuàngyuán
|typy=
|wg=
|chinesetext=
<!-- 韓文 -->
|koreantitle=
|context=
|hangul=장원
|hanja=狀元
|rr=Jangweon
|mr=
|koreantext=
<!-- 越南文 -->
|vietnamesetitle=
|vietnamese=Trạng nguyên
|chunom=狀元
|hantu=
|hannom=
|vietnamesetext=
<!-- 蒙古語 -->
|mongoltitle=
|mongol=
|kiril=
|monglatin=
}}
'''狀元'''是[[中國]]、[[朝鮮 (稱謂)|朝鮮]]、[[越南]][[科舉|科舉制度]]中的最高[[榮譽]],是在最後一關考試([[唐朝]]時的[[省試]],[[宋朝|宋]]以後的[[殿試]])中,得到[[進士]]第一名的名稱。狀元亦稱'''鼎元'''、'''殿元'''。文科的是'''[[文狀元]]'''、另外[[武舉]]中的第一名,稱為'''武狀元'''。

[[中國]]乃至[[東亞]]科舉史上的第一位狀元是[[孫伏伽]](一說651年的[[顏康成]])。<ref>孫伏伽是明人徐應秋《玉芝堂談薈》、清人徐松《登科記考》等書記載的唐代高祖武德年間的進士科狀元,也是現今絕大多數科舉、狀元類書籍記載為唐代的第一位狀元。因為始創科舉制度的隋代沒有留下狀元的資料,故而孫伏伽也就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科舉狀元……顏康成,徐松《登科記考》卷二十七《附考•進士科》載於科份不詳的進士名單中,然山東地方誌資料中,顏康成被明確記載為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進士科狀元,如果地方誌資料得到確認,顏康成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一位元有確切記載的唐代狀元。雍正《山東通志》卷一五《選舉一》記載:“顏康成:曲阜人,狀元,學士。”見《唐前期進士科狀元考辨》許友根,鹽城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4卷第3期2004年8月。</ref>科舉史上最後一位狀元則是[[越南]][[阮朝]]於1919年舉行、東亞歷史上最後一次科舉之進士第一名[[阮豐貽]]。<ref>《[http://lib.nomfoundation.org/collection/1/volume/543/page/21 國朝科榜錄•啟定四年己未科]》</ref>

狀元這名稱跟[[榜眼]]、[[探花]]一樣世稱“三鼎甲”,其實都是社會上習慣使用的稱呼。在[[公家]]正式發佈的「金榜」之上,只會稱狀元為「一甲第一名」。榜眼則「一甲第二名」,探花是「一甲第三名」。而越南在[[陳朝 (越南)|陳朝]]之前一甲第一名還沒有確立“狀元”名號,沒有固定稱呼,今天越南人稱為“首科”,意為第一名。

==中國的狀元==
{{main|中國狀元列表}}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狀元為唐朝[[武德]]五年(622年)的狀元[[孫伏伽]]。最後一個狀元為[[清朝]][[光緒]]三十年(1904年)狀元[[劉春霖]],1300年來共計狀元504人(若包括[[遼朝]]18人、[[金朝]]15人、[[大西國]]([[張獻忠]])1人、[[太平天國]]14人,共計552人)。中國現存最早的狀元卷真跡《明朝[[趙秉忠]]殿試狀元卷》。已知較早的狀元答題為唐德宗貞元八年(792年)壬申科狀元[[賈稜]]的詩賦,該科試題為一賦(《明水賦——以「玄化無宰,至精感通」為韻》)一詩(《禦溝新柳詩》),賈稜的[[s:禦溝新柳 (賈稜)|詩]]、[[s:明水賦 (賈稜)|賦]]各見《[[全唐詩]]》和《[[全唐文]]》。

中國史上很多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很多都是進士出身,卻多半不是[[狀元]]。在理論上,狀元應是在殿試中考對策表現最出色的,但很多時候並非如此。宋代以後,定殿試名次的權力在[[皇帝]]手上。但定出誰是狀元,卻不一定全以考生作答的內容作準則。歷史上經常有因為考生的外貌、[[本名]]、[[籍貫]]等等因素改變金榜的排名。[[清朝皇帝]]更習慣以試卷的[[書法]]優劣定出高下,對策的內容反而成為了其次。(參看[[#以名取人|以名取人]])

受到[[傳奇]]與[[小說]]的影響,民間通常認為只要考上了'''狀元''',就會迎娶[[公主]]成為[[駙馬]],實際上,中國歷史上既是狀元又是駙馬的只有一人,就是[[唐朝]][[會昌 (唐朝)|會昌]]二年的狀元[[鄭顥]]。

===中國歷代狀元、普通進士統計表===
{| class="wikitable sortable" width=100%
!width="90"|朝代
!width="90"|開科次數
!width="80"|狀元、普通進士人數
!width="330"|備註
|-
|[[隋朝]]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7<br>(普通進士)
|[[隋代]]國祚短暫,推行[[科舉]]考試取得進士資格之制度,此為可稽文字資料的隋朝進士
|-
|[[唐朝]]
|align ="center"|263
|align ="center"|148
|唐開科次數一說270
|-
|[[五代十國]]
|align ="center"|47
|align ="center"|24
|
|-
|[[宋朝]]
|align ="center"|118
|align ="center"|118
|據[[朱希召]]的《宋歷科狀元錄》;又可考《夢粱錄》卷十七「文武狀元表」
|-
|[[遼朝]]
|align ="center"|57
|align ="center"|56
|
|-
|[[西夏]]
|align ="center"|不詳
|align ="center"|1
|
|-
|[[金朝]]
|align ="center"|41
|align ="center"|39
|
|-
|[[元朝]]
|align ="center"|16
|align ="center"|32
|按漢人(南人)、蒙古色目人分列左、右榜,故每科放2名狀元
|-
|[[明朝]]
|align ="center"|90
|align ="center"|90
|不含[[崇禎]]十五年壬午科恩賜[[史惇]][[:範本:崇禎十五年壬午科賜特用出身金榜|榜]]
|-
|[[大西國]]
|align ="center"|1
|align ="center"|1
|
|-
|[[清朝]]
|align ="center"|112
|align ="center"|114
|
|-
|[[太平天國]]
|align ="center"|不詳
|align ="center"|15
|
|-
|align ="center"|合計
|align ="center"|745
|align ="center"|638
|
|}

==軼聞==
*《唐摭言》卷三記載[[鄭合敬]]狀元及第後,跑去平康裡嫖[[妓]]:“鄭合敬先輩及第後,宿平康裡……”<ref>《北裡志•序》載:“諸妓皆居平康裡,舉子新及第,[[進士]][[三司]][[幕府]],但未通朝籍,未直館殿者,鹹可就諧,如不惜所費,舟車水陸備矣。”</ref>。

*清[[咸豐 (年號)|咸豐]]六年,[[翁同龢|翁同-{龢}-]]與[[孫毓汶]]兩人最有希望作狀元。傳說兩家本來友好,孫毓汶父[[孫瑞珍]]在[[殿試]]前一晚宴請翁同-{龢}-,之後留翁住宿一宵。翁睡覺時門外竟然[[炮竹]]大作,持續至天亮。翌日[[殿試]],翁同-{龢}-全靠[[人參]]提神,最後仍然取得狀元,[[孫毓汶]]只得第二名榜眼。

=== 狀元駙馬 ===
{{main|鄭顥}}
中國唯一的'''狀元駙馬'''是[[唐武宗]]會昌三年(842年)壬戌科狀元[[鄭顥]]。[[唐宣宗]]為[[萬壽公主]]招婿,宰相[[白敏中]]薦舉狀元鄭顥,使他成為歷史上唯一的狀元駙馬。雖然成為中國歷史的唯一,鄭顥卻以此<ref>宣宗囑念萬壽公主,蓋武皇世有保護之功也。駙馬鄭尚書(顥)弟顗嘗有疾,上使訊之。使回,上問公主視疾否,曰:「無。」「何在?」曰:「在慈恩寺看戲場。」上大怒,且歎曰:「我怪士大夫不欲與我為親,良有以也。」命召公主至。公主走輦至,則立於階下,不視久之。主大懼,涕泣辭謝。上責曰:「豈有小郎病乃親看他處乎?」立遣歸宅。(《幽閒鼓吹》)</ref>深恨白敏中,欲除之而後快。

===父子狀元===
父子狀元是指父子同為狀元。中國[[科舉]]考試中,狀元不多,父子狀元更罕見。宋代的[[梁灝]]和[[梁固]]父子為最知名的父子狀元。因[[明朝|明]][[馮惟敏]]的[[雜劇]]《不伏老》和《[[三字經]]》中“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庭、魁多士”而使梁氏父子廣為人知。

而實際上,除了梁灝和梁固父子外,父子狀元還有<ref>唐群:《歷史上的狀元進士之家》,中學歷史教學參考,1997,(07)</ref>:
*唐代的[[歸仁澤]]([[唐懿宗|懿宗]][[鹹通]]十四年,873年)和[[歸黯]]([[唐昭宗|昭宗]][[景福 (唐朝)|景福]]元年,892年)。
*宋代的[[張去華]]([[趙匡胤|太祖]][[建隆]]二年,961年)和[[張師德]]([[宋真宗|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
*宋代的[[安德裕]](太祖[[開寶]]二年,969年)和[[安守亮]](開寶五年, 972年)。
*宋代的[[許將]]([[宋仁宗|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和[[許安世]]([[宋英宗|英宗]][[治平 (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

===以名取人===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Template:洪武十八年乙丑科殿試金榜|乙丑科殿試]]前,[[朱元璋]]夢見宮中有一巨釘。閱卷時發現有[[貢士]]名為「[[丁顯]]」,正應夢境,於是授以狀元。<ref>{{cite web|title=丁顯 - 北京市東城區圖書館|url=http://www.bjdclib.com/subdb/exam/examperson/200908/t20090818_22012.html|website=北京市東城區圖書館|accessdate=2017-09-01}}</ref>

*明[[永樂 (明)|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Template:永樂二十二年甲辰科殿試金榜|甲辰科殿試]],原定狀元為[[孫曰恭]]。[[明成祖]]以「曰恭」併在一起為暴,不吉;點另一貢士「[[邢寬]]」為狀元,取意「刑寬」。<ref>{{cite book|author1=宇琦|title=受用一生的14堂實用風水課|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sCiYAgAAQBAJ&pg=PT195&lpg=PT195&dq=%E9%82%A2%E5%AF%AC+%E5%AD%AB%E6%9B%B0%E6%81%AD&source=bl&ots=uTbcqR6tYB&sig=_ovZ2AEYRJZ2SYlJKBsbcADY568&hl=en&sa=X&ved=0ahUKEwjFxIH1hYPWAhUDx2MKHe-mAwYQ6AEIUTAJ#v=onepage&q=%E9%82%A2%E5%AF%AC%20%E5%AD%AB%E6%9B%B0%E6%81%AD&f=false|accessdate=2017-09-01|quote=明朝永樂二十二年狀元本來皇孫曰恭,榜眼皇邢寬但是到了放榜的時候,邢寬卻成了狀元,孫曰恭競成了第三名,原因是永樂皇帝認為孫曰恭的名字的名字合起來就是"暴"字}}</ref>

*清[[同治]]七年(1868年)[[:Template:同治七年戊辰科殿試金榜|戊辰科殿試]],原定狀元為[[江蘇]]人[[王國均]]。因王國均與「亡國君」同音,不吉,反被貶至三甲。<ref>{{cite book|author1=梁溪坐觀老人|title=清代野記|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wvB4BAAAQBAJ&pg=PT106&lpg=PT106&dq=%E7%8E%8B%E5%9C%8B%E5%9D%87+%E4%BA%A1%E5%9C%8B%E5%90%9B&source=bl&ots=yPFqWVZv2x&sig=hyxbH2MOPYHtzh79XOwDR8BMZz8&hl=en&sa=X&ved=0ahUKEwjWjLHJg4PWAhUB8GMKHZWZDysQ6AEIQTAH#v=onepage&q=%E7%8E%8B%E5%9C%8B%E5%9D%87%20%E4%BA%A1%E5%9C%8B%E5%90%9B&f=false|accessdate=2017-09-01|quote=武進王頌平大令國均,戊辰進士,書法甚佳,殿試已列入前十本進呈矣,及臚唱,太后聞之曰:「好難聽。」蓋「王國均」之音與「亡國君」同也,遂抑置三甲}}</ref>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Template:光緒三十年甲辰恩科殿試金榜|甲辰恩科殿試]]([[科舉考試|科舉系統]]最後一次考試),原定第一名是[[廣東]]人[[朱汝珍]]。傳說[[慈禧太后|慈禧]]因為廣東人特愛[[造反]]([[太平天國]][[洪秀全]]、[[戊戌政變]][[康有為]]及[[梁啟超]]、革命黨人[[孫中山]]皆廣東人),加上慈禧對與[[珍妃]]相同的「珍」字不悅,而當時又適逢[[旱災]],「春霖」、「肅寧」都有好意頭,於是改以[[直隸]][[肅寧]]人[[劉春霖]]為狀元,朱汝珍只得榜眼。另說一度欲取後來曾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的[[譚延闓]]為[[狀元]],但因與[[戊戌政變]]中[[斬首]]的[[戊戌六君子]]的[[譚復生]]同為[[譚姓]],為[[慈禧太后|太后]][[忌諱|所忌]],故而捨之。

===九度狀元公===
[[朝鮮王朝]]儒學家[[李珥]]曾於九次科舉考試中成為狀元,被稱為「九度狀元公」。
==現代用法==
如今,[[中國大陸|中國大陸]]會稱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入學考試|高等學校招考]]中,在所在的[[省 (行政區劃)|省份]]取得[[文科]]或[[理科]]第一的學生為[[高考狀元]]。[[香港]]亦有稱[[香港中學會考|中學會考]]九科優等或十科優等者為「[[九優狀元]]」或「[[十優狀元]]」。在[[台灣]]也會稱公務員[[高等考試]]、普通考試或是[[大學]][[指定科目考試]]、[[學科能力測驗]]、[[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國中基測]]等測驗之榜首為[[狀元]]。

現今媒體,亦將職業運動聯盟選手選秀會第一輪第一順位被挑中的球員稱之為「選秀狀元」,如[[中華職棒新人選秀狀元]]。
==參見==
*[[科舉]]
*[[榜眼]]([[殿試]]第二名)
*[[探花]](殿試第三名)
*[[傳臚]](殿試二甲第一名)
*[[會元]]([[會試]]第一名)
*[[解元]]([[鄉試]]第一名)
*[[連中三元]]
*[[狀元紅]]
*[[狀元飯]]
*[[蘇州狀元]]
*[[江西狀元]]
*[[福州狀元]]
*[[越南狀元]]
*[[狀元豆]]

==註解==
<div class="references-small">
<references />
</div>

==參考資料==
*《[[宋歷科狀元錄]]》
*《中國狀元大典》,毛佩琦主編,雲南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九年版,ISBN 7-222-02507-3/Z•289

[[Category:狀元| ]]
21,4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