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61
次編輯
變更
無編輯摘要
===特点===
东莞可园以其有限的空间融入了多种造园手法,精巧别致,呈现出岭南地区独具魅力的 [[ 园林艺术 ]] 。东莞可园包括两个平庭,是 [[ 错列式 ]] 的内庭结构。东莞可园的建筑以集成为几组群,在组群之间包围着两个较为开阔的内庭空间,是庭园布局中比较罕见的类型,属“连房广厦”式的庭园布局手法。其主要建筑可分为三个组群:东南部为门厅组群,北部为厅堂组群,西部为楼阁组群。各组群间连以回廊,两个平庭则错列在这些组群的界限空间之内。 可园的占地面积需小,但布局紧凑,虚实得宜,建筑一般建在园边,园内“连房广厦” 式
的庭园布局手法包围着两个较为开阔的内庭空间,视线不受阻隔,有空间感和距离感,不产生压抑感,故有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东莞可园建筑虽无统一的轴线,但大致按南北方向布置,体量适宜,且建筑体与建筑体之间的组合精妙,建筑组群间又以 [[ 檐廊 ]] 、 [[ 前轩 ]] 、 [[ 过厅 ]] 、套间、 [[ 敞廊 ]] 等过渡空间联成群组,曲直长短随势,前通后连,变化随机。
东莞可园内的两个内庭似连非连,似断非断,一大一小,景物相互呼应,相互穿插。南侧内庭面积较小,名为“擘红小榭”的六角半月亭是庭院的入口,院以幽邃、宁静取胜,主要植以荔枝、龙眼等岭南果木,树下散置黄蜡石数块,石几、石桌数张。离入口较远处是一方曲池,池面窄而筑高栏,沉静悠远。北侧内庭视线较开敞,院内筑有滋树台、拜月亭、假山成为组景。
*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七月,张敬修辞职回乡,修建东莞可园。
* 1949年10月,东莞解放后,东莞可园在土地改革时被分做农民住房。
* 20世纪50年代,东莞可园被改为 [[ 博厦村敬老院 ]] 。
* 1961年,东莞县人民政府着手修复东莞可园。
* 1964年,由时任东莞县委书记林若同志直接领导东莞可园的修复工作。
* 1966年初峻工,东莞可园正式对外开放。
* 1966年10月,“文化大革命”开始,东莞可园停止开放。“ [[ 文化大革命 ]] ”初期,狮子上楼台、拜月台和滋树台被拆除。
* 20世纪70年代,东莞可园被改为华侨旅行社。
* 1979年,东莞可园管理所正式挂牌,划归东莞县文化局管理。
* 1981年,东莞可园重新对外开放。
* 1998年9月11日,东莞市可园管理所更名为“东莞市可园博物馆”;同年11月1日,举行挂牌仪式。
* 2008年4月22日, [[ 可园博物馆 ]] 新馆举行开馆仪式。
==文物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