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天目山遗址

增加 14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天目山遗址 ''' ,位于江苏省 [[ 姜堰市 ]] 城区北郊,新通扬运河南侧、姜溱河东畔,占地总 [[ 积3积]]3.4万平方米。
天目山遗址是一座 [[ 西周 ]] 时期的古城址,形成期距今约3100年,城址分内城和外城,外城外侧有环城河道,遗址发掘有台基、房址、墓葬、灰坑、 [[ 排水沟 ]] [[ 遗迹 ]] ,出土有陶、铜、石、骨、蚌、牙等质地的器物,以及 [[ 鹿 ]] 、獐、犬、鱼、鳖、蚌等遗骨。
天目山遗址,是江苏省首次在 [[ 长江 ]] 以北发掘的商周城址,也是江淮地区所发现的最早的城址遗迹。它对研究江淮地区西周至春秋时期 [[ 历史 ]] 进程具有重要价值。
2006年5月25日,天目山遗址被 [[ 国务院 ]] 核定为 [[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历史沿革==
据考,早在 [[ 新石器时代 ]] [[ 泰州 ]] 一带已有人类居住。夏、商时期,泰州一带 [[ 人类 ]] 活动频繁。泰州北郊的天目山古城构筑于商周中晚期至春秋早期。春秋时期,天目山古城曾作为吴国的军事城堡,吴国北上争霸曾会盟诸侯于此。
[[ 东晋 ]] 时有王冶、鹿女在天目山修炼。王冶临走时,藏五丈履等物于井中。梁昭明太子萧统,曾与昭陵王来此敬礼。唐代永徽年间,皇帝曾赐天目山道观名。宋元丰二年(1079年),发运使蒋之奇奉旨来这里祈祷上苍,开右井得鹿角数十支,又获金 [[ ]][[ ]] 璧等物。
自西周以来,古城的上面接连覆盖着汉代、宋代直至明清时代的历史 [[ 遗迹 ]] 。古城在最下面,后来者居上,最后在山顶建起了一座东岳庙。
==遗址特点==
=== 城区布局===
天目山遗址依天目山 [[ 地形 ]] 而建,呈东西较长、南北较短的椭圆形,面积约2.5万平方米,设外城和内城。
外城呈长方形,面积约2.3万平方米,四周是南北约200米、东西约170米的 [[ 护城河 ]] 道。外城里包着一座内城,其东西约70米、南北约55米,面积约3800平方米。
=== 城墙结构===
构筑城墙的主体结构 [[ 材料 ]] [[ ]] ,结构很坚挺。城墙底部宽约20米,两侧坡度约45度,城墙顶面推算高度约10米。
内城南侧的城墙中,有小孩墓葬一座,为长方形的土炕祭祀墓。北侧城墙中有一件祭祀性质的 [[ 陶罐 ]] ,周围还有 [[ 祭祀 ]] 遗迹。
==文物遗存==
20世纪70年代中期,人们在 [[ 天目山 ]] 遗址发现了宋代和汉代墓葬,出土 [[ 北宋 ]] 政和铁钱、两汉 [[ 陶器 ]] 、铁剑、 [[ 铜镜 ]] [[ 五铢钱 ]] 等。80年代初和90年代,地方 [[ 文物 ]] 工作者在天目山遗址进行考古调查,获得 [[ ]] [[ ]] [[ ]] 、箭镞、网坠、铜削等。
21世纪初,天目山遗址发现有河道、城墙、台基、房址、墓葬、排水沟等古遗迹,发现的遗物有陶、铜、石、骨、蚌、牙等质料的人工器物,鹿、獐、犬、鱼、鳖、蚌、鸟等类动物遗骨。
45,86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