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靖安白茶

增加 9,673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大禹岭茶</big> ''' |- | File:D826f108a64e49f38228497090be6503.j…”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大禹岭茶</big> '''

|-

| [[File:D826f108a64e49f38228497090be6503.jpg|缩略图|居中|[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612/d826f108a64e49f38228497090be6503.jpeg 原圖鏈接][https://www.sohu.com/a/319927953_369603 大禹岭茶]]]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靖安白茶

批准文号:
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12年第88号

产地名称:
江西省靖安县

地理标志:
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批准时间
2012年06月08日
|}
'''靖安白茶''',江西省靖安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白茶原属深山野生异型茶株,品种珍稀、营养丰富。靖安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2%以上,冬季低温时间长,空气相对湿度78%,直射的蓝紫光较少,土壤富含微量元素,这些特定的条件为靖安白茶返白过程和物质代谢提供了独特的生态环境,有利于靖安白茶中氨基酸等氮化合物及营养物质的形成和积累,为靖安白茶香浓味鲜的品质奠定基础。具有“味甜香浓、色泽白嫩、[[汤色明亮]]、外形匀整”等特点。白茶只采茶叶的嫩芽,一年中仅有清明前后20天左右的盛产期。[3]

2012年06月0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靖安白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9年11月15日,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品质特性==
靖安白茶具有形似凤羽,圆紧秀直匀整;叶片莹薄透明;叶底成朵,呈玉白色;叶脉翠绿;汤色嫩黄,清澈明亮;口感鲜爽馥郁、甘味生津的特点。

==营养价值==
靖安白茶具有氨基酸比绿茶高二到三倍含量,[[茶多酚]]比普通绿茶少三分之一,因而营养价值高、口感好。

==冲泡方法==
1、杯具:选用无色透明的广口玻璃杯或透明玻璃盖碗。

2、温杯:注入少许沸水于杯(碗)中,转旋后将水倒掉。

3、置茶:根据冲泡者的口味,用茶匙取适量靖安白茶置于杯(碗)中。

4、浸润:将水沿杯(碗)壁缓慢冲入,水量以没过茶叶为度,使茶叶初步展开。

5、运茶遥香:一手托杯(碗)底,一手扶杯(碗)轻旋,使茶叶进一步吸收水份,香气充分发挥。

6、冲泡:冲泡时采用回旋注水法。随着水的注入,芽叶如玉手般轻柔舒展,盘旋起伏,姿态优美。静置2分钟左右,此时茶汤色黄绿明亮,郁香如兰。茶汤入口,鲜爽柔和,回味甘甜,唇齿留香。

==产地环境==
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位于东经114°54′—115°30′,北纬28°47′—29°06′之间,境内层峦叠嶂,山川毓秀,森林覆盖率达84.1%,有江西唯一的国家级示范森林公园,北潦南支与北潦北支流贯全境。保护范围内的中源乡、[[罗湾乡]]、璪都镇、三爪仑乡、宝峰镇等5个乡镇的白茶种植区终年云雾缭绕,空气质量优良,负氧离子含量平均达6400个/立方厘米,优于国家一级标准,被誉为“天然氧吧”。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湿润气候使得这里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霜期较短,生长季长。保护范围内分布有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草甸土等几类土壤,土壤的PH值在4.9—6.8之间,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2%,且氮、磷含量丰富,非常适宜白茶的生长和品质提高。此外,独特的山区盆地小气候不但促进了白茶白化逆转过程,更有利于[[氨基酸]]的积累。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与生态条件,为靖安白茶的嫩叶白化奠定了良好的自然基础,有效地延长了嫩叶的白化过程,最终形成了靖安白茶形似凤羽,圆紧秀直匀整;叶片莹薄透明;叶底成朵,呈玉白色;叶脉翠绿;汤色嫩黄,清澈明亮;口感鲜爽馥郁、甘味生津的特点。

==历史渊源==
据《靖安农业志》记载,靖安白茶属江西省靖安县罗湾乡双溪村九岭山中的野生茶,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

因生长的特性,白茶只能进行[[无性繁殖]],规模化育苗、移栽技术成为了困扰白茶产业发展的难题,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前,靖安白茶还只是零星种植。

1989年,靖安县茶叶科技人员对靖安白茶进行人工扦插繁殖,在靖安石境茶厂试种,并计划在“九五”期间开发靖安白茶1万亩。但由于当时白茶苗木繁殖技术不过关,种植面积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经过近十年的潜心摸索,1998年,靖安县茶叶科技人员成功攻克白茶无性繁殖、移栽技术难关,并保留其外形似凤羽、叶片晶莹透明、叶脉翠绿,口感鲜爽馥郁、甘味生津,汤色清澈明亮的特点。

1999年5月25日,《人民日报》和1999年5月26日的《南昌晚报》先后刊登《世界珍稀茶种白茶在江西靖安移栽成功》,对此作了全面的报道。

靖安县先后建立起靖安白茶繁育基地3个、科技示范基地4个,“矮棚白茶无性繁殖技术”获得了江西省科技厅立项批准,并被列为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和农作物优良新品种选育课题;拥有白茶产业龙头企业8家,协会5个。

2006年,靖安白茶被靖安县委、县政府确立为主导产业后,发展渐具规模。

==生产情况==
2018年,靖安县共有茶园面积3.4万亩,干茶产量达22万斤,实现产值1.2亿元,茶叶采摘期间可安排劳动力5万人,平均每个采茶工采茶收入可达1500元。[4]

==产品荣誉==
靖安县先后荣获“江西省白茶产业化县”、“江西省[[白茶苗木基地]]县”、“江西省首批重点产茶区、示范县”、“2010年全国特色产茶县”等荣誉称号。

2006年,靖安白茶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茶博会上,成为惟一获金奖的白茶,并由大会推荐给2008年北京奥运会组委会以及国家外事部门作为“国礼茶”。

2009年,第八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靖安白茶荣获5个特别奖、1个一等奖,特别奖获奖比例占参评江西绿茶的56%。

2010年,靖安白茶在第八届国际名茶评比中荣获金奖,并同时获得世界茶叶联合会“世界佳茗”大奖。“2010迎世博‘中国名茶’评选活动”中,靖安白茶荣获金奖。

2011年,由中国茶叶学会举办的第九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第一阶段),靖安县有7个茶样在绿茶类中脱颖而出斩获奖项,其中5个荣获特等奖,2个荣获一等奖。
2013年,靖安白茶入选“江西省十大名茶”。

2019年11月15日,靖安白茶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靖安白茶产地范围为江西省靖安县中源乡、罗湾乡、璪都镇、[[三爪仑乡]]、宝峰镇5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适宜制作靖安白茶的当地群体种以及其它茶树良种。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400米的山地。土壤类型为红壤、[[黄壤]]、紫色土以及冲积土,土壤质地为壤土或砂壤土。土层厚度≥1米,地下水位小于1米,pH值4.5至6.5,土壤有机质含量≥2%。

三、栽培管理

1.繁殖:采用扦插繁殖技术育苗。

2.定植:春季定植时间为2月中旬至3月上旬,秋季定植时间为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栽植密度为≤60000株/公顷。

3.茶园施肥:每年施用经无害化处理后的有机肥≥15000千克/公顷,施肥深度≥20厘米。

4.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多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鲜叶采摘

每年3月中下旬至4月中旬,按照标准采摘一芽至一芽二叶初展的新鲜芽叶。

五、加工工艺

1.工艺流程:鲜叶采摘→摊青→杀青→理条→烘干。

2.工艺要求:

(1)摊青:室温控制在20℃至25℃,时间4至8小时。当叶片柔软,散发青气,含水率60%至65%时停止摊青。

(2)杀青:锅温控制在200℃至230℃,杀青时间4分钟至6分钟。当叶子颜色变深,萎蔫,手握柔软松散,折梗不断,青气消失,茶香散出,失重率约15%至20%时停杀青。

(3)理条:锅温控制在90℃至110℃,时间7分钟至9分钟。当95%以上茶条圆直,手摸有触手感(约7成干)时,即停止理条。

(4)烘干:温度85℃至95℃,时间30分钟至60分钟,当手捏茶条成粉末,含水率低于6.5%时,立即摊凉至室温。最后包装存放。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外形条索紧直,形如凤羽,色如玉霜,油润光亮。内质香气馥郁,滋味鲜爽甘醇,汤色鹅黄,清澈明亮。叶底细嫩成朵,叶面玉白,叶脉翠绿。

2.理化指标:水浸出物含量≥36%,氨基酸含量≥5%。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
靖安白茶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江西省靖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靖安白茶的法定检测机构由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ref>[http://www.puercn.com/lvcha/zhishi/193428.html],靖安白茶是白茶还是绿茶? 普洱茶网 ,2019-12-31</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 370 植物學總論]]
20,27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