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泡利

增加 17,122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noteTA |T=zh-cn:沃尔夫冈·泡利; zh-hk:华夫冈·鲍利; zh-tw:沃夫冈·包立; |1=zh-cn:沃尔夫冈·欧内斯特·泡利; zh-hk:华夫冈·恩斯特·…”
{{noteTA
|T=zh-cn:沃尔夫冈·泡利; zh-hk:华夫冈·鲍利; zh-tw:沃夫冈·包立;
|1=zh-cn:沃尔夫冈·欧内斯特·泡利; zh-hk:华夫冈·恩斯特·鲍利; zh-tw:沃夫冈·恩斯特·包立;
|2=zh-cn:沃尔夫冈·泡利; zh-hk:华夫冈·鲍利; zh-tw:沃夫冈·包立;
|3=zh-cn:沃尔夫冈; zh-hk:华夫冈; zh-tw:沃夫冈;
|4=zh-cn:欧内斯特; zh-hk:恩斯特; zh-tw:恩斯特;
|5=zh-cn:泡利; zh-hk:鲍利; zh-tw:包立;
}}
{{Infobox Scientist
|name=Wolfgang Ernst Pauli<br />沃尔夫冈·欧内斯特·泡利 {{Nobel icon|194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物理学奖}}
|image=Wolfgang Pauli young.jpg
|image_width = 150px
|box_width = 250px
|nationality=[[File:Flag of Austria.svg|20px]][[奥地利]]<br />[[File:Flag of the United States.svg|20px]][[美国]]<br />[[File:Flag of Switzerland.svg|20px]][[瑞士]]
|birth_date= 1900年4月25日
|birth_place= [[奥地利]][[维也纳]]
|death_date= 1958年12月15日
|death_place= [[瑞士]][[苏黎世]]
|known_for = [[泡利不相容原理]]
|alma_mater= [[慕尼黑大学]]
|doctoral_advisor=[[阿诺·索末菲]]
|doctoral_students=
|work_institution=[[格丁根大学]]<br>[[哥本哈根大学]]<br>[[汉堡大学]]<br>[[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br />[[密歇根大学]]<br>[[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prizes= [[File:Nobel_prize_medal.svg|20px]][[诺贝尔物理学奖]](1945年)
}}
'''沃尔夫冈·泡利'''({{lang-de|'''Wolfgang Pauli'''}},{{bd|1900年|4月25日|1958年|12月15日|catIdx=Pauli, Wolfgang}}),[[奥地利]][[理论物理学]]家,是[[量子力学]]研究先驱者之一。1945年,在[[爱因斯坦]]的提名下,他因[[泡利不相容原理]]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泡利不相容原理涉及[[自旋]]理论,是理解物质结构乃至化学的基础。

== 生平 ==
=== 家庭背景 ===
1900年,泡利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父亲是化学家[[沃尔夫冈·约瑟夫·泡利]](Wolfgang Joseph Pauli,本名为Wolf Pascheles,1869-1955),母亲是[[伯莎·舒兹]](Bertha Schütz)。物理学家[[恩斯特·马赫]]是泡利的[[教父]],为了纪念他,泡利的中间名为「恩斯特」。

泡利的祖父母来自于[[布拉格]]显赫的[[犹太]]家庭;他的曾祖父是捷克犹太人出版商Wolf Pascheles。<ref>[http://iopscience.iop.org/0143-0807/11/5/001 Ernst Mach and Wolfgang Pauli's ancestors in Prague]</ref>在结婚前不久,1899年,泡利的父亲从[[犹太教]]转信[[罗马天主教]]。泡利的母亲伯莎从小薰陶于外祖母笃信的[[罗马天主教]];他的外祖父是犹太作家[[斐德里·舒兹]](Friederich Schütz)。

泡利信奉罗马天主教,不过后来和他的父母都脱离了教会。<ref>{{cite web|url=http://www.jinfo.org/Physicists.html|title=Jewish Physicists|accessdate=2006-09-30}}</ref>
他可能是[[自然神论者]]。<ref>{{cite book|title=No Time to Be Brief: A Scientific Biography of Wolfgang Pauli|year=2002|publisher=Oxford University Press|isbn=9780198564799|author=Charles Paul Enz|accessdate=10 April 2012|quote=At the same time Pauli writes on 11 October 1957 to the science historian Shmuel Sambursky whom he had met on his trip to Israel (see Ref. [7], p. 964): 'In opposition to the monotheist religions — but in unison with the mysticism of all peoples, including the Jewish mysticism - I believe that the ultimate reality is not personal.'}}</ref>

=== 早期经历 ===
泡利就读于维也纳的一所[[文理中学]](Döblinger-Gymnasium),1918年以优秀的成绩毕业。毕业仅两个月后,[[神童]]泡利就发表了他的第一份科学论文,这篇论文是关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他进入[[慕尼黑大学]],他的博士导师是物理大师[[阿诺·索末菲]]。在索末菲的严格督导下,泡利专心研究关于电离化[[氢]]分子的量力理论。1921年7月,泡利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索末菲很看重泡利的能力,他要求泡利为《数学科学百科全书》(Encyklopädie der mathematischen Wissenschaften)写一篇关于[[相对论]]的评审文章。在获得博士学位两个月之后,泡利完成了这篇一共有237页长的文章。爱因斯坦对这篇文章高度赞赏,它也被出版成书。直到今天,这篇文章依然是相对论最经典的参考文献。

此后一年,泡利在[[哥廷根大学]][[马克斯·玻恩]]手下做助手,然后他又在[[哥本哈根]]的理论物理研究所工作了一年,这研究所在1965年成为[[尼尔斯·波耳研究所]]。从1923年到1928年,他在[[汉堡大学]]担任讲师。在这段时间里,他发展出许多现代[[量子力学]]的关键理论,尤其是提出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非相对论性[[自旋]]理论。

=== 瑞士 ===
1928年,泡利任聘为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理论物理教授。在那里,他研究出很多重要科学结果。1931年,泡利被聘为[[密歇根大学]]客座教授。1935年,又获聘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1931年,他被授予[[洛仑兹奖章]](Lorentz Medal)。

1929年5月,泡利退出罗马[[天主教]]会。同年12月,他与Käthe Margarethe Deppner结婚,但他的婚姻并不美满,两人结婚不到一年,就于1930年11月离婚了。

1930年年底,泡利离婚并提出[[中微子]]的假说之后不久,他出现严重的神经衰弱症。泡利拜访了与他同样住在[[苏黎世]]附近的心理医生[[卡尔·荣格]]。荣格开始深层分析泡利的[[原型]]梦。<ref>{{cite journal|last=Varlaki|first=P.|coauthors=Nadai L.; Bokor, J.|title=Number Archetypes and Background Control Theory Concerning the Fine Structure Constant|journal=Acta Polytechnica Hungarica|volume=5|issue=2|pages=|doi=|month=|year=2008|url=http://bmf.hu/journal/Varlaki_Nadai_Bokor_14.pdf|accessdate=2009-02-12}}</ref>泡利成为荣格的最优秀学生。可是很快地,他开始使用科学方法批评荣格理论中的[[认识论]]问题,他的评论一定程度影响了后世的思想,尤其是[[共时性]]的观念。荣格与泡利之间的许多讨论都纪录在两人的通信中,这些信后来被出版为著作《原子与原型》。荣格对于泡利的400多个梦的详细分析全都记录在著作《心理学和炼金术》。

1934年,泡利与Franziska Bertram再婚,这次婚姻一直持续到他逝世。

1938年,[[德国]]与奥地利[[德奥合併|合併]]后,泡利成为了德国人。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的处境变得很困难。1940年,他试图申请成为瑞士公民,这样他就可以继续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教书<ref>Charles Paul Enz: ''No Time to be Brief: A scientific biography of Wolfgang Pauli'', first published 2002, reprinted 2004, ISBN 978-0-19-856479-9, p. 338]</ref>,可惜未果。他只好远赴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担任理论物理教授。二战过后,在1946年,泡利在返回苏黎世之前加入[[美国]]国籍。1949年,他终于获得了瑞士国籍。他回到苏黎世,并在那裡度过馀生。

1945年泡利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名泡利的是爱因斯坦,理由是他“于泡利不相容原理此一新自然定律做出的重要贡献”。

1958年泡利获颁[[马克斯·普朗克奖章]]。同年,他被发现患有[[胰腺癌]]。泡利进入苏黎世的红十字会医院后,有一次他的助手查尔斯·恩斯(Charles Enz)去看望他,泡利问他的助手:“你看到这间房的号码了吗?”他的病房的号码是137。终其一生,泡利时常思考一个奇异的问题──为什麽[[精细结构常数]](一个无[[量纲]]的基本常数)会近似于1/137。1958年12月15日,泡利在这间病房中逝世,年仅58岁。<ref>{{Cite book|title=泡利物理学讲义·电动力学 英译者序言|last=|first=|publisher=高等教育出版社|year=|isbn=|location=|pages=}}</ref>

== 科学成就 ==
泡利在物理学上,尤其是量子力学,做了许多非常重要的贡献,但是泡利很少发表论文,他比较喜欢与同行(比如与他往来非常密切的[[尼尔斯·玻尔]]和[[沃纳·海森堡]])交换长篇的信件。他在书信中的许多主意从未被发表过,他的收信人总是将他的信拷贝后给其他同行们看。泡利显然并不是很关心他的发现,因此后来没有归功于他。以下是泡利研究出来的,需归功于他的重要成果:

1924年,泡利提出了一个有两个可能值的新量子自由度(或量子数),它可以解释观测到的分子光谱和量子力学之间的矛盾。他还提出了泡利不相容原理,这个原理指出同原子裡的两个[[电子]]无法同时存在于同一个量子状态,而这个量子状态可以透过四个量子数来描述。(即主量子数、角量子数、磁量子数与自旋量子数)自旋的想法源自于[[拉尔夫·克罗尼格]]。一年后[[乔治·尤金·乌伦贝克]]和[[塞缪尔·高德斯密特]]将电子自旋视为泡利所提出的新的自由度。

1926年,海森堡发表了量子力学的矩阵理论后不久,泡利就使用这个理论推导出了氢原子的光谱。这个结果对于验证海森堡理论的可信度非常重要。

1927年,他引入了2× 2[[泡利矩阵]]作为自旋操作符号的基础,由此解决了非相对论自旋的理论。泡利可能影响[[保罗·狄拉克]]发现[[狄拉克方程式]]。不过狄拉克说,这些相同的矩阵是他独立发明的,没有受泡利的影响。狄拉克发明了类似但更大的(4 × 4)旋转矩阵来处理费米子的自旋。

1930年,泡利思考了β衰变的问题。在12月4日在一封给[[莉泽·迈特纳]]等人的以“亲爱的放射性女士先生们”为开头的信中,泡利提出存在一种电中性的迄今为止未被观测到的小质量粒子、其质量不大于质子质量的1%,并以此来解释[[β衰变]]的连续光谱。1934年[[恩里科·费米]]将这个被称为中微子的粒子引入他的β衰变理论。在泡利去世之前的两年半,中微子首次在1956年,由Frederick Reines和克莱德考恩的实验证实。在接到这个消息后,他回覆了一封电报:“感谢您的消息,对于懂得等待的人一切终将变得瞭然。泡利。”

1940年,泡利证明了[[自旋统计定理]]--带半数[[自旋]]的粒子是[[费米子]],带整数的[[自旋]]的粒子是[[玻色子]]。

1949年,他发表了一篇关于泡立-维拉斯正规化的论文,[[正规化]]是处理无限大、发散以及一些不合理表示式的方法。

泡利多次批评[[进化生物学]]裡的[[现代演化综论]],<ref>{{cite journal|last=Pauli|first=W.|title=Naturwissenschaftliche und erkenntnistheoretische Aspekte der Ideen vom Unbewussten|journal=Dialectica|volume=8|issue=4|pages=283–301|doi= 10.1111/j.1746-8361.1954.tb01265.x|year=1954|url=}}</ref><ref>{{cite journal|last=Atmanspacher|first=H.|author2=Primas, H.|title=Pauli's ideas on mind and matter in the context of contemporary science|journal=Journal of Consciousness Studies|volume=13|issue=3|pages=5–50|doi=|year=2006|url=http://www.igpp.de/english/tda/pdf/paulijcs8.pdf|accessdate=2009-02-12|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319155642/http://www.igpp.de/english/tda/pdf/paulijcs8.pdf|archivedate=2009-03-19}}</ref>他的当代支持者认为[[表观遗传学]]可以支持泡利的看法。
<ref>[http://www.solid.ethz.ch/pauli-conference/thematic.htm Conference on Wolfgang Pauli's Philosophical Ideas and Contemporary Science] organised by [[ETH]] May 20–25, 2007. The abstract of a paper discussing this by Richard Jorgensen is here [http://www.solid.ethz.ch/pauli-conference/abstracts.htm]</ref>

== 轶事趣闻 ==

在物理上泡利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这不光表现在自己的工作,也同样适用在他看待他人成果的态度。泡利的这种刻薄与挑剔被玻尔称为“物理学的良知”,他的同行非常尊重他的评论。面对有缺失的理论泡利给予严厉无情的批评,将它们视为“彻底错误”(德语:Ganz falsch)。不过这还不是最严厉的,有一次他对针对某位年轻物理学家的一篇论文发表的评价是“甚至连错误都算不上([[Not even wrong]])”,成为了一句物理学家中的内行笑话。后来有人将“Not even wrong”引申为与科学哲学上的可证伪性原理(principle of falsifiability)相联系的概念:从可证伪性原理的角度上讲,"错误"好歹算是能被证伪的东西,“Not even wrong”则是连可证伪性都不具有,因而连错误都不如。<ref name=peierls>{{cite journal |author=Peierls, R. |title=Wolfgang Ernst Pauli, 1900–1958 |journal=Biographical Memoirs of Fellows of the Royal Society | volume=5 |issue= |page=186 |year=1960 |doi=10.1098/rsbm.1960.0014 }}</ref>

因为他的敏锐、谨慎和挑剔,使他具有一眼就能发现错误的能力。物理学界笑谈存在一种「[[泡利效应]]」——泡利出现在哪,那里的理论推导就会出岔子、实验设备都会遭殃的奇特现象。泡利对这个现象很欣喜,因为这些奇怪的事件符合他对超心理学的研究,特别是他与荣格合作的同步性概念。

顶尖物理学家[[保罗·埃伦费斯特]]与泡利的第一次相遇是在某一次的会议上。埃伦费斯特对泡利的论文很熟悉,而且相当的印象深刻。经过几分钟的交谈,埃伦费斯特说:“我想我喜欢你的百科文章更甚于喜欢你本人”泡利回话说,“真是奇怪,你对于我来说,刚好相反。”从此两人成了很好的朋友。<ref>[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8tUVMSsC9wAC&pg=PA488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Quantum Theory''], By Jagdish Mehra, Helmut Rechenberg, page 488, Springer (December 28, 2000), ISBN 978-0-387-95175-1, citing [[Oskar Klein]].</ref>

海森堡回忆在1927年的[[索尔维会议]]裡,他与爱因斯坦及普朗克进行了一次关于宗教观点的友好交谈。沃尔夫冈·泡利、海森堡、狄拉克都参加了这次会议。狄拉克对于宗教在政治上的操纵给了犀利严正的批评。波尔对他的洞察力大加讚赏。除此之外,狄拉克说:「我无法理解为什麽要浪费时间讨论宗教。如果我们是诚实的 – 且作为科学家诚实是我们明确的职责 – 我们不得不承认所有宗教都是一派胡言,完全没有实际的根据。上帝的存在是人类想像的产物。[…]我不承认任何宗教神话,至少因为他们互相矛盾。[…]」海森堡则採用的宽和的观点。泡利在这些初步言论后一直保持沉默。不过终于有人问起他的意见时,他开玩笑的说:「好吧,我想我们的朋友狄拉克也找到了自己的宗教,这个宗教的第一诫是『上帝不存在,而保罗·狄拉克是他的先知』」。大家哄堂大笑,包括狄拉克。(见《部分与整体》,1971年)

===关于弱交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现象===
美籍华裔的核物理学家[[吴健雄]]物理学家,有「东方居里夫人」的称号。吴健雄最广为人知的事件之一是以实验证明了[[杨振宁]]和[[李政道]]所提出的[[弱交互作用]]中[[宇称|宇称不守恒]]的现象。在实验结果揭晓之前,泡利写了一封信给朋友说:「我不相信上帝是个左撇子。」等到实验结果出来违反他的想法,他只能惊讶地说,他现在好奇的是为什麽在强交互作用中,左右对称仍然成立?<ref name=Kragh2002>{{cite book | last =Kragh | first =Helge | title =Quantum Generations: A History of Physic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 publisher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edition =Reprint | date =2002 | isbn =978-0691095523}}</ref>{{rp|319}}

=== 泡利与荣格的书信对话 ===
直到约1990年为止泡利与荣格之间的书信对话未受到注意,但后来被仔细研究。这些书信是从1932年开始的,一直到1958年结束。这些书信的中心内容是关于人的内部心理与外部物质之间的关联。

==参考资料==
{{Reflist}}

== 外部链接 ==
* [http://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physics/laureates/1945/pauli-bio.html 诺贝尔官方网站关于沃尔夫冈·泡利简介]
{{Quantum mechanics topics}}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1926年-1950年)}}
{{洛伦兹奖章获得者}}{{马克斯·普朗克奖章获得者}}{{马泰乌奇奖章获得者}}{{Authority control}}
{{DEFAULTSORT:B}}
[[Category:奥地利物理学家]]
[[Category: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Category:奥地利诺贝尔奖获得者]]
[[Category:犹太诺贝尔奖获得者|P]]
[[Category:马克斯·普朗克奖章获得者]]
[[Category: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教师]]
[[Category:慕尼黑大学校友]]
[[Category:维也纳人]]
[[Category:量子物理学家]]
[[Category:罹患胰腺癌逝世者]]
[[Category:洛伦兹奖章获得者]]
[[Category:马泰乌奇奖章获得者]]
1,39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