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致良知

增加 10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致良知 ''' 是中国明代 [[ 王守仁 ]] [[ 心学 ]] 主旨。
王守仁认为,“致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 [[ 意识 ]] ,也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自觉之知与推致知行合一的过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良知”是“知是知非”的“知”,“致”是在事上磨炼,见诸客观实际。“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 “致良知”是王守仁心学的本体论与修养论直接统一的表现
==致良知解析==
“良知是虚的, [[ 功夫 ]] 是实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将 [[ 知识 ]] 与实践、功夫与本体融为一体。良知前冠一“致”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点出了要害。这个“一了百了”的功夫又正是活一天有一天新问题的需日新日日新的功夫。
把握住良知这个根本,然后加以所向无敌的推导,便是他(王阳明)教 [[ 学生 ]] 的简易直接的方法。如有人用“知之匪艰,行之惟艰”这句圣训来怀疑知行合一的命题,阳明说,“良知自知,原是容易的。只是不能致那良知,便是‘知之匪艰,行之惟艰’。”还是看你心诚志坚否--人是可以成圣的,就看想不想成了。要真想成就很斗私心一闪念,时时刻刻致良知,用阳明的话说叫“随物而格”。”
==人物介绍==
王守仁,幼名云,字伯安, [[ 汉族 ]] [[ 浙江 ]] 绍兴府余姚县(今 [[余姚| 余姚市 ]] )人,生于明宪宗成化8年(1472年10月31日),卒于明世宗 [[ 靖7 靖]]7 年(1529年1月9日)。因为曾经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 [[ 思想家 ]] [[ 文学家 ]] [[ 哲学家 ]] [[ 军事家 ]] ,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 [[ 道家 ]] ,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官至 [[ 南京 ]][[ 兵部尚书 ]] 、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封侯爵。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 左传 ]] ·襄公二十四年》)其学术思想在中国、 [[ 日本 ]] [[ 朝鲜半岛 ]] 以及 [[ 东南亚 ]] 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 [[ 孟子 ]] (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127,86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