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380
次編輯
變更
庐江郡
,创建页面,内容为“庐江郡,古代郡名。治在庐江(今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西南),辖今天的安徽省铜陵市、池州市,江西九江市、景德镇市、上饶…”
庐江郡,古代郡名。治在庐江(今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西南),辖今天的安徽省铜陵市、池州市,江西九江市、景德镇市、上饶等市。汉置,郡治在今安徽庐江县西二十里。汉末徙治,在今安徽潜山县。三国魏置,在今安徽六安市北。晋置,治今安徽霍邱县西五十五里。南朝宋置,后魏因之,治所在今安徽霍山县东北三十里。隋置,唐初废,天宝元年复名庐江郡。至德二载(757年)十二月,废。今安徽合肥市治。南齐置,隋废,改舒县曰庐江,即今安徽庐江县治。汉庐江郡:治所在舒县,即今安徽庐江西南。
==建置沿革==
两汉
在元狩二年(前121年)七月,设在长江南岸的庐江郡废郡,东部划属丹阳郡,西部划属豫章郡,尔后在江北的衡山郡东部与九江郡南部地区,重设庐江郡。郡治设在舒县,共辖12个县,除英山及黄梅县外,其余十县皆在现今安徽境内,分别是舒县(庐江县陈埠乡城池村城池埂)、龙舒县(舒城县龙河口)、皖县(潜山县梅城镇)、湖陵邑(太湖县东)、松滋县(宿松柳溪乡)、潜县(霍山县南岳乡上元街村)、襄安县无为县襄安镇、临湖县(无为县百胜乡临湖圩山临壁村)、枞阳县(枞阳县城南枞阳镇)、居巢县(巢湖市区东北)。
王莽篡汉后除改舒县为昆乡,直至东汉建立才复名及把襄安县改为庐江亭大体未变。东汉时,庐江郡属扬州,郡治仍在舒县,章和二年原西汉已是辖地的舒县、皖县、居巢侯国、临湖侯国、龙舒侯国、襄安县、潜县仍在保留,并把六安侯国(六安市区北西汉故址)、安风侯国(霍邱县邵岗乡许集村)、阳泉侯国(霍邱县临水镇)并入庐江郡。建安四年(199年),庐江郡治迁皖城(潜山县梅城镇),改六县为六安县。建安十九年(214年)庐江郡一分为二,由魏、吴分治。
三国
三国魏黄初三年(222年)封宗室曹徽为庐江王,改庐江郡为庐江国,四年(223年)废国为郡。曹魏庐江郡治六安县(今安徽省六安县北),领六安、灊、阳泉、雩娄、蓼、安丰、安风7县。黄初年间(220-226)分阳泉、雩娄、蓼、安丰、安风5县置安丰郡。正元二年(255年)安丰郡安风、阳泉、雩娄、蓼、安丰、松滋6县来隶。曹魏末领六安、灊、安风、阳泉、雩娄、蓼、安丰、松滋8县。
孙吴庐江郡治皖县(今安徽省潜山县),领皖、寻阳2县。黄初二年(221年)寻阳县移属武昌郡。吴末领皖县。
两晋
泰始年间(265-274)安风、雩娄、蓼、安丰、松滋5县移属安丰郡。晋平吴后,领原孙吴庐江郡皖县,并增置舒、龙舒、居巢、临湖、襄安5县。太康二年(281年)武昌郡寻阳县来隶。永兴元年(304年)寻阳县移属寻阳郡。永兴元年(304年)至光熙元年(306年)为成都王司马颖之子司马普封国,称庐江国。西晋末领六安、灊、阳泉、皖、舒、居巢、临湖、襄安、龙舒9县。
东晋时,六安、阳泉、皖、居巢、临湖、襄安、龙舒等县均已废弃,仅存舒、灊2县。义熙八年(412年)实行土断,改属豫州。
南北朝
南朝庐江郡属南豫州(梁时改称合州),梁末陷于北齐,太建五年(573年)为陈将黄法𣰋收复。太建十一年被北周攻占。隋朝开皇三年(583年)废郡存州,省庐江郡入庐州。
==隋朝以后==
隋朝大业三年(607年)四月,改庐州为庐江郡。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改庐江郡为庐州。天宝元年(742年),复名庐江郡。至德二年(758年)十二月,复名庐州。
==建置沿革==
两汉
在元狩二年(前121年)七月,设在长江南岸的庐江郡废郡,东部划属丹阳郡,西部划属豫章郡,尔后在江北的衡山郡东部与九江郡南部地区,重设庐江郡。郡治设在舒县,共辖12个县,除英山及黄梅县外,其余十县皆在现今安徽境内,分别是舒县(庐江县陈埠乡城池村城池埂)、龙舒县(舒城县龙河口)、皖县(潜山县梅城镇)、湖陵邑(太湖县东)、松滋县(宿松柳溪乡)、潜县(霍山县南岳乡上元街村)、襄安县无为县襄安镇、临湖县(无为县百胜乡临湖圩山临壁村)、枞阳县(枞阳县城南枞阳镇)、居巢县(巢湖市区东北)。
王莽篡汉后除改舒县为昆乡,直至东汉建立才复名及把襄安县改为庐江亭大体未变。东汉时,庐江郡属扬州,郡治仍在舒县,章和二年原西汉已是辖地的舒县、皖县、居巢侯国、临湖侯国、龙舒侯国、襄安县、潜县仍在保留,并把六安侯国(六安市区北西汉故址)、安风侯国(霍邱县邵岗乡许集村)、阳泉侯国(霍邱县临水镇)并入庐江郡。建安四年(199年),庐江郡治迁皖城(潜山县梅城镇),改六县为六安县。建安十九年(214年)庐江郡一分为二,由魏、吴分治。
三国
三国魏黄初三年(222年)封宗室曹徽为庐江王,改庐江郡为庐江国,四年(223年)废国为郡。曹魏庐江郡治六安县(今安徽省六安县北),领六安、灊、阳泉、雩娄、蓼、安丰、安风7县。黄初年间(220-226)分阳泉、雩娄、蓼、安丰、安风5县置安丰郡。正元二年(255年)安丰郡安风、阳泉、雩娄、蓼、安丰、松滋6县来隶。曹魏末领六安、灊、安风、阳泉、雩娄、蓼、安丰、松滋8县。
孙吴庐江郡治皖县(今安徽省潜山县),领皖、寻阳2县。黄初二年(221年)寻阳县移属武昌郡。吴末领皖县。
两晋
泰始年间(265-274)安风、雩娄、蓼、安丰、松滋5县移属安丰郡。晋平吴后,领原孙吴庐江郡皖县,并增置舒、龙舒、居巢、临湖、襄安5县。太康二年(281年)武昌郡寻阳县来隶。永兴元年(304年)寻阳县移属寻阳郡。永兴元年(304年)至光熙元年(306年)为成都王司马颖之子司马普封国,称庐江国。西晋末领六安、灊、阳泉、皖、舒、居巢、临湖、襄安、龙舒9县。
东晋时,六安、阳泉、皖、居巢、临湖、襄安、龙舒等县均已废弃,仅存舒、灊2县。义熙八年(412年)实行土断,改属豫州。
南北朝
南朝庐江郡属南豫州(梁时改称合州),梁末陷于北齐,太建五年(573年)为陈将黄法𣰋收复。太建十一年被北周攻占。隋朝开皇三年(583年)废郡存州,省庐江郡入庐州。
==隋朝以后==
隋朝大业三年(607年)四月,改庐州为庐江郡。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改庐江郡为庐州。天宝元年(742年),复名庐江郡。至德二年(758年)十二月,复名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