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刘词

增加 3,64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4f03c400290056fcbb4f8ea3ee1357864268040e.jpg|250px|缩略图|右|[http://file.lishi7.com/image/li/4f03c400290056fcbb4f8ea3ee1357864268040e.jpg 原图链接] [http://www.yanchengdj.com/renwu/2580.html 来自历史记]]]
<p style="text-indent:2em;">'''刘词'''(891年-955年),字好谦。大名元城(今河北大名)人。 [1] <ref>《新五代史·卷五十·杂传第三十八》:刘词,字好谦,大名元城人也。 </ref> 五代时期名将。<br>
<br>
 
<p style="text-indent:2em;">刘词早年隶属后梁名将[[杨师厚]]麾下,以勇悍闻名。
<br>
* 同光(923年-926年)初年,刘词凭借军功,升为效节军使,又转任剑直指挥使(《新五代史》作长剑指挥使)。后因得罪权臣,刘词被贬为汝州小校,滞留十余年。
* 清泰(934年-936年)初年,后唐末帝下诏命各镇选取骁勇善战者补充至禁军,刘词得到机会,被选为禁军军校。 [6-7]<ref>《旧五代史·卷一百二十四·(周书)列传四》:清泰初,诏诸道选骁果以实禁卫,由是得入典禁军。</ref><ref>《新五代史·卷五十·杂传第三十八》:​废帝时,诏诸州镇选骁勇者充禁军,词得选为禁军校。</ref>
=== 两朝勇将 ===
* 天福五年(940年)五月,安远军节度使李金全拒绝移镇,引南唐入援,据安州叛乱。刘词奉命随新任安远军节度使马全节出师讨伐,破南唐军一万余人,收复安州,因功再升为奉国都校,累加为检校司空。
天福六年(941年)十一月,山南东道节度使安从进叛乱,至十二月,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亦起兵响应。刘词又随天平军节度使杜重威在宗城(今河北威县东)大败安重荣。待到包围镇州(成德军首府)时,刘词亲自登上云梯,身先士卒,以“先登”之功被任命为检校司徒、泌州刺史。镇州之叛平息后,刘词又任襄州行营都虞候,参与围攻襄州(山南东道首府)。襄州被攻克后,刘词凭借战功再次升迁为泌州团练使。又改任房州团练使。在一年多的任内,他为政宽容,使百姓都感到便利。后汉高祖[[刘知远]]称帝后,刘词再任奉国左厢都指挥使(一作奉国右厢都指挥使、奉国右厢都校),遥领阆州防御使。
* 天福十二年(947年),刘词参与讨伐叛乱的成德军节度使杜重威。每次战斗时,他与同为奉国右厢都指挥使的王殷都率先力战。[[杜重威]]投降后,刘词因功被加为检校太保。 [24] <ref>《旧五代史·卷一百二十四·(周书)列传四》:从太祖平邺,加检校太保。</ref>
=== 围攻蒲州 ===
<p style="text-indent:2em;">郭威抵达前线后,召开军事会议,在会上采纳了镇国军节度使扈彦珂的建议,决意先攻李守贞,再破其余二镇。不久后,经过郭威的部署,后汉军以三路包围蒲州(河中镇首府,今陕西永济)。
<p style="text-indent:2em;">刘词等首先攻克蒲州外的险要之地蒲津关(又名西关城),得以在黄河西岸立营(称河西寨),而常思、郭威分别于蒲州城南、城西立营,后汉军对蒲州形成了合围之势。乾祐二年(949年)正月,郭威西行,以迎击援救凤翔镇的后蜀军。蒲州守军闻讯后,于此月四日派骁勇之士一千余人(《旧五代史》作数千人),沿黄河南行,分三道袭入河西寨中。刘词不为所动,整军迎击,大败叛军,斩首七百余级,“自是(李)守贞丧胆,不复有奔突之意”。四月,蒲州城中粮尽,李守贞的数次突围都遭遇失败。七月,郭威、刘词等破蒲州,平河中之叛。刘词在战后得到郭威表荐,以功拜镇国军节度使。 [27] [36]  <ref>《新五代史·卷五十·杂传第三十八》:汉军讨李守贞于河中,词以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领宁江军节度使,为行营都虞候,以功拜镇国军节度使。</ref><ref>《旧五代史·卷一百二十四·(周书)列传四》:河中平,太祖嘉之,表其功为华州节度使,岁余,移镇邢台。</ref>
=== 功加使相 ===
* 乾祐三年(950年)四月,刘词移镇邢州,任安国军节度使,获加食邑。
* 广顺元年(951年)正月,郭威建立后周政权,刘词被加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使相。
* 广顺三年(953年)八月,刘词被改授为河阳三城节度使。 [41-42] <ref>《旧五代史·卷一百二十四·(周书)列传四》:三年秋,改镇河阳。</ref><ref>《旧五代史·卷一百一十三·(周书)太祖纪四》:(广顺三年)八月……庚申,邢州节度使刘词移镇河阳。</ref>
=== 河阳之战 ===
* 显德元年(954年)正月,刘词获加官检校太尉。同月,郭威驾崩,其养子柴荣即位,即后周世宗。北汉世祖刘崇闻讯后,趁机联合契丹南下,进逼潞州(今山西长治)。柴荣率军亲征,刘词则从镇所出发,领军参战。
* 三月十九日,后周军于高平县南的高原与北汉军展开决战。但战斗方才进行,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步军都指挥使何徽便首先败退,擅自南逃,使得东厢步、骑军大乱。柴荣被迫亲自率领骑兵临阵督战,后周军受到激励,奋勇向前,大败北汉军。此时,刘词正率军赶赴高平,在途中遭遇南逃败军。樊爱能等人劝阻刘词说:“我军已败,不比再前进了。”刘词不听,仍疾驰北上,于日暮时分及时抵达,与后周军主力会合,彻底击败了企图顽抗的北汉军一万人,临阵斩杀北汉大将张晖、枢密使王延嗣。 战后,柴荣对刘词颇为嘉赏,命他为随驾都部署,又授河东道行营副都部署。七月,刘词改任永兴军节度使兼侍中,行京兆尹。 [44] <ref>《新五代史·卷五十·杂传第三十八》:世宗战高平,樊爱能等军败南走,遇词而止之曰:“军败矣,可无前也。”词不听,辄趣兵以进,世宗嘉之,以为随驾都部署。及班师,以为河东行营副都部署,徙镇永兴。</ref> <ref>《旧五代史·卷一百一十四·(周书)世宗纪一》:(显德元年)秋七月……河阳刘词移镇永兴军,加兼侍中……</ref> [46] [47]
=== 病逝京兆 ===
* 显德二年(955年)冬,刘词因病在京兆府(今陕西西安)逝世,享年六十五岁。朝廷追赠中书令(《新五代史》作侍中),赐谥“忠惠”。 [48-49] <ref>《新五代史·卷五十·杂传第三十八》:明年卒于镇,年六十五,赠侍中,谥忠惠。</ref><ref>《旧五代史·卷一百二十四·(周书)列传四》:二年冬,以疾卒于镇,年六十有五。赠中书令,谥曰忠惠。</ref>
== 人物成就 ==
# 天福五年(940年),随军进讨安远军节度使李金全之乱,破南唐军一万余人,收复安州。次年,又随天平军节度使杜重威在宗城(今河北威县东)大败反叛的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进而包围镇州(成德军首府)。旋即南下参与围攻襄州。
# 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年),参与讨平杜重威叛乱。乾祐元年(948年),随枢密使郭威平河中李守贞之乱。
# 后周显德元年(954年),领军赶赴高平,会合主力大败入侵的北汉军。 [47] <ref>《旧五代史·卷一百二十四·(周书)列传四》:显德初,世宗亲征刘崇,词奉命领所部兵随驾,行及高平南,遇樊爱能等自北退回,且言官军已败,止词不行,词不听,疾驱而北。世宗闻而嘉之,寻命为随驾都部署,又授河东道行营副部署。其年夏,车驾还京,授永兴军节度使,加兼侍中,行京兆尹。</ref> * '''爱民举贤''':刘词虽为武将,但从不以苛政扰民。不仅如此,他还能够知人善任,出任永兴军节度使时,刘词相继征辟[[赵普]]、[[楚昭辅]]、[[王仁赡]]等人为幕僚,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了北宋的重臣。 [50-52] <ref>《宋史·卷五百五十六·列传第十五》:周显德初,永兴军节度刘词辟(赵普)为从事,词卒,遗表荐普于朝。</ref>
== 人物典故 == 
* 刘词在地方闲暇时,常常被甲枕戈入睡。旁人问他为何这么做,刘词回答:“我凭借作战勇敢而取得富贵,不可有一日忘本。一旦安于温饱,就会疲懈筋力,将来国家有难,我何以为报!” [55-56] <ref>《新五代史·卷五十·杂传第三十八》:词居暇日,常被甲枕戈而卧,谓人曰:“我以此取富贵,岂可一日辄忘之?且人情易习,若一堕其筋力,有事何以报国!”</ref><ref>《旧五代史·卷一百二十四·(周书)列传四》:在郡岁余,临事之暇,必被甲枕戈而卧,人或问之,词曰:“我以勇敢而登贵仕,不可一日而忘本也。若信其温饱,则筋力有怠,将来何以报国也!”</ref>
== 人物评价 ==
* [[薛居正]]:①词发身军校,亟历戎事,常以忠勇自负。洎领藩镇,能靖恭为治,无苛政以挠民,谥以忠惠,议者韪之。 <ref name="M53"> [53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3555603/fdc27RjkQefpGVKxtkXIaaL-QFG4uT6jq6UiTj-xisLgyUqZ77WsKlFNDm3VEluItcg2tNAA-zN_1J9Lpqm_Z4Q-p8qoY8h4o1Ctk4RqU5c 《旧五代史·卷一百二十四·(周书)列传四》 .国学导航.2015-11-25] </ref> (《旧五代史》)②自(何)福进而下,皆将帅之英也,拥旌作翰,谅亦宜然。 [53] <ref name=M53/> (《旧五代史》)* [[张预]]:孙子曰:“惟民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词被甲枕戈而卧,思以报国。又曰:“军扰者,将不重也。”词神气自若而退奔突是也。 <ref>[54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3555603/5660f1zJfqNWodBWGf5MS9SCqnyY4FnCZ9RhVE8FvcrxgTtrcQPL3OSgg-QVezHa6bS6UmBv2y0QIrkc7UpTD8siCYbWdGHw9tFkzJt0 《十七史百将传·卷十》.国学导航.2015-11-25] </ref> (《十七史百将传》)
== 史料记载 ==
* 《旧五代史·卷一百二十四·(周书)列传四》 [53] <ref name=M53/>  * 《新五代史·卷五十·杂传第三十八》 <ref>[58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3555603/c10eYEgtky_DM-2knocNkAs2VnTNqMS8HxNI5xmbPVJne9kMb6NF28EeQ2tWvgpo8io1Bl11pXr9f05wDuO3ddCd2SYm7hmU4Ydq63z3mA 《新五代史·卷五十·杂传第三十八》.国学导航.2017-03-01] </ref>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五代十国时期人物]][[Category:620 中國斷代史]]
8,4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