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潭子清严禁北路理番弊端碑

增加 6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潭子清严禁北路理番弊端碑 ''' ,俗称阿里史社碑,是位于台湾 [[ 台中市 ]][[ 潭子区 ]] 潭阳里 [[ 石牌公园 ]] 内的石碑,内容为 [[ 乾隆 ]] 时期官府令汉族不得剥削巴宰族劳工的规定,列为台中市文化资产。
==历史==
潭子区潭阳里古为阿里史所居,古名“番仔社”。当地还有地名“马邻埔”,“马邻”在平埔族语为死灵的意思。
[[ 乾隆 ]] 三十五年(1770年),台湾府北路理番同知张所受在此立碑,规定禁止汉人剥削阿里史社人工资,雇规定原住民挑夫工役,每里每人给钱三斗,一日所得约一百廿到一百四十文等内容。该碑长二米、宽六十公分、厚廿公分,为当地“石牌”地名的由来。
不过当地原住民还是受 [[ 汉族 ]] 压迫,依姚莹《东槎纪略》所载,他们于嘉庆九年(1804年)在潘贤文、大乳汗毛格带领下,与岸里、阿束、东螺、北投、大甲、吞霄、马赛诸社迁至葛玛兰五围。 [[ 嘉庆 ]] 十四年(1809年),这群原住民遭漳州人夜袭,头目遇害。今 [[ 宜兰 县|宜兰]] 罗东留有俗称“番仔庙”的罗东城隍庙。至于马邻埔日后成了潭子乡第一公墓。
二十世纪中叶,进行工程的林正忠在水中挖出阿里史社碑。本来没有人要,被放在沟上当做踏脚石,后来放在潭子乡公所地下室。公所曾请专家鉴定,又被认为字迹风化、模糊不清,不具 [[ 历史 ]] 价值,直到1990年 [[ 潭子乡 ]] 公所编乡志,请学者考证,证实为清乾隆年间的文物。1991年,第一公墓筑成潭子石牌公园,就将此石碑迁到此,一旁并将拓印下来的内容另以正楷书写。
1996年报导,碑面被不明人士破坏喷漆。至2001年时,潭阳村长林亭辉抱怨,近来 [[ 石碑 ]] 被很多国中生写下很多不雅的文字,还有人拿小刀刻字。
35,70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