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856
次編輯
變更
东风-31
,创建页面,内容为“东风-31(DF-31,北约代号:CSS-10),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研制的一种公路机动型三级固体推进剂洲际弹道导弹;包括东风-31、东…”
东风-31(DF-31,北约代号:CSS-10),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研制的一种公路机动型三级固体推进剂洲际弹道导弹;包括东风-31、东风-31A(甲)、东风-31AG(甲改)增强型三种型号。
==性能==
东风-31基本型导弹射程为8000公里(2017年3月披露的信息为10000公里),可携带一枚700公斤单弹头(1百万吨TNT炸药当量),是中国第一款公路机动型三级固体燃料远程/洲际导弹;因为其射程偏低,从中国东北发射仅能有效覆盖美国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地区,威慑效能偏低;且弹头有效负荷偏小,仅被当作过渡性型号研究使用,为将来威力更大的洲际弹道导弹积累使用经验和技术基础。
改进后的东风-31A(中国军方称号为“东风-31甲型”),弹头载荷900-1350公斤,可携带三枚弹头或诱导弹头以及多弹头重返大气层载具甚至是多目标重返大气层载具、其射程为11200公里,可有效覆盖美国全境目标。最新增强型东风-31B型导弹,在东风-31A型的基础上,改用最新八轴16轮越野车作为运载工具,机动能力和越野能力大为提高。
2016年4月18日,新浪军事推出专题文章《深度:中国用高铁运东风31导弹 可牵制美上千颗卫星》。
2017年3月,媒体报道:“美国发现自己低估了东风-31基本型的射程,其射程实际上可达到10000公里,但是只能携带一个当量为50~100万吨TNT的单弹头,目前共部署数量可能为2个火箭旅。而这种导弹的部署速度并不快,主要是因为其可打击目标单一,再加上老旧的拖挂式运载车限制了其机动能力,所以出现了改进型号。”
==历史==
东风31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研制的巨浪-2潜射弹道导弹。80年代中期,ARMT(当时称为航天四院)作为主要委任承包商,第二炮兵的研究机构提供支持,研制了接替东风4的第二代洲际弹道导弹东风31。原本作为巨浪-2以陆基为基础的变体,东风31最初叫东风23,但后来由于不明原因的改名为东风31。
有报道称,在东风-31开发过程中,其固体燃料发动机有技术问题。据称,东风31在1992年4月29日进行了第一次测试发射,发射升空后由于存在部分质量问题爆炸。据报导,第二次试验也由于类似的组件问题失败。1999年,该导弹首次在国庆阅兵中公开展示。1999年8月2日中国国家新闻媒体报道了东风-31测试成功的消息。导弹的作战部署据信于2002至2003年之间开始,但据美国国防部向国会报告称,其初步部署实际在2006年的晚些时候。据美国空军情报报告称,到2009年为止东风-31型导弹已经部署至少15枚。
2016年1月18日,《环球网》转载美国《战略之页》网站报道称:“目前在役的东风-31约有12枚,另外还有约12枚东风-31A导弹。”
2016年1月,国内军事媒体公布了火箭军(原二炮部队)驻北方某部在寒冷天气下,在野外训练的照片。根据照片中导弹外形判断,为东风-31基本型远程/洲际导弹。
据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2016年5月刊报道:中国正在同时研制东风-31和东风-41两款洲际弹道导弹的火车运载发射型号,文章称:“类似SS-24这种铁路机动发射车还在研究之中,尚未部署到东风-41上,诸多的问题尚待解决。而东风-31的铁路机动发射已试验多次。”2019年建国70周年国庆阅兵上东风-31甲改型正式亮相,象征已经量产列装。
==性能==
东风-31基本型导弹射程为8000公里(2017年3月披露的信息为10000公里),可携带一枚700公斤单弹头(1百万吨TNT炸药当量),是中国第一款公路机动型三级固体燃料远程/洲际导弹;因为其射程偏低,从中国东北发射仅能有效覆盖美国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地区,威慑效能偏低;且弹头有效负荷偏小,仅被当作过渡性型号研究使用,为将来威力更大的洲际弹道导弹积累使用经验和技术基础。
改进后的东风-31A(中国军方称号为“东风-31甲型”),弹头载荷900-1350公斤,可携带三枚弹头或诱导弹头以及多弹头重返大气层载具甚至是多目标重返大气层载具、其射程为11200公里,可有效覆盖美国全境目标。最新增强型东风-31B型导弹,在东风-31A型的基础上,改用最新八轴16轮越野车作为运载工具,机动能力和越野能力大为提高。
2016年4月18日,新浪军事推出专题文章《深度:中国用高铁运东风31导弹 可牵制美上千颗卫星》。
2017年3月,媒体报道:“美国发现自己低估了东风-31基本型的射程,其射程实际上可达到10000公里,但是只能携带一个当量为50~100万吨TNT的单弹头,目前共部署数量可能为2个火箭旅。而这种导弹的部署速度并不快,主要是因为其可打击目标单一,再加上老旧的拖挂式运载车限制了其机动能力,所以出现了改进型号。”
==历史==
东风31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研制的巨浪-2潜射弹道导弹。80年代中期,ARMT(当时称为航天四院)作为主要委任承包商,第二炮兵的研究机构提供支持,研制了接替东风4的第二代洲际弹道导弹东风31。原本作为巨浪-2以陆基为基础的变体,东风31最初叫东风23,但后来由于不明原因的改名为东风31。
有报道称,在东风-31开发过程中,其固体燃料发动机有技术问题。据称,东风31在1992年4月29日进行了第一次测试发射,发射升空后由于存在部分质量问题爆炸。据报导,第二次试验也由于类似的组件问题失败。1999年,该导弹首次在国庆阅兵中公开展示。1999年8月2日中国国家新闻媒体报道了东风-31测试成功的消息。导弹的作战部署据信于2002至2003年之间开始,但据美国国防部向国会报告称,其初步部署实际在2006年的晚些时候。据美国空军情报报告称,到2009年为止东风-31型导弹已经部署至少15枚。
2016年1月18日,《环球网》转载美国《战略之页》网站报道称:“目前在役的东风-31约有12枚,另外还有约12枚东风-31A导弹。”
2016年1月,国内军事媒体公布了火箭军(原二炮部队)驻北方某部在寒冷天气下,在野外训练的照片。根据照片中导弹外形判断,为东风-31基本型远程/洲际导弹。
据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2016年5月刊报道:中国正在同时研制东风-31和东风-41两款洲际弹道导弹的火车运载发射型号,文章称:“类似SS-24这种铁路机动发射车还在研究之中,尚未部署到东风-41上,诸多的问题尚待解决。而东风-31的铁路机动发射已试验多次。”2019年建国70周年国庆阅兵上东风-31甲改型正式亮相,象征已经量产列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