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太巴塱

增加 26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 太巴塱.jpg|320px|缩略图|右|<big> 太巴塱</big>[http://images.china.cn/news/attachement/jpg/site3/20101209/4215961203486340924.jpg 原图链接][http://news.cntv.cn/20101209/112300.shtml 来自 央视网 的图片]]]
'''太巴塱'''(Afalong、Tafalong),台湾原住民族最大部落之一,台湾[[阿美族]]最大部落 <ref>[http://www.china.com.cn/overseas/zhuanti/ftlvyou/txt/2005-05/27/content_5874000.htm 太巴塱部落],中国网,2005-05-27</ref> ,位于[[花莲县]]光复乡东境,与西边的马太鞍相邻。“Afalong”出自于阿美语,汉译为阿巴塱,其意译则指当地有许多白螃蟹,族人因此直接以“白螃蟹”取名;后来被改称“Tafalong”,即汉译为“太巴塱”。
日本政府在1937年实行地方改名[[政策]],太巴塱因[[土地]]富饶,因此便改称“富田”,并沿用至国民政府迁台之后;此时全台的行政区域进行全面的调整,富田被划分成东富、西富、南富、北富等四村。虽是如此,在现今仍有人使用“太巴塱”或“富田”称之。
==起源传说==
根据太巴塱阿美族人的传说,他们的祖先在远古时住在Arapanay(今[[台东|台东市]]南方),某日遇大洪水,芦舍多毁,有姐弟Lalakan、Doci两人一同驾着小木臼,在波涛淘涌的海浪中,从Arapanay漂流至奇密社东北方的Cilangasan,因为没有其他人漂来,姐弟二人为了繁衍后代,因而结为夫妻。婚后生男生女,到了第三代,有位名叫Rarikayan-No-Cidal者下山,住在奇密另立一社。他们的子女们出外狩猎,偶然发现北方的一片原野,乃从Cilangasan下山向北移动,终于在太巴塱社,他们称它为Siaksakay(移川子之蔵,1935:482-486)。光复乡前任乡长万仁光及地方民意代表曾经到Sisaksakay去,发现不少遗物是[[祖先]]留下来的,因此认为,昔时太巴塱社阿美族 <ref>[https://www.ethno.sinica.edu.tw/page2-7.php 阿美族太巴塱kakita’an祖屋重建計畫簡介],台湾民族典藏</ref> 迁来之初曾以此为拓殖据点。今他们的后裔皆称该地是祖先早期之发祥地。在Piharaw时代,族人又从Sisaksakay迁居光复溪右岸与沙荖溪汇合处另建一聚落,称Cifangaian。住了一段[[时间]],因遇台风,溪水暴涨,耕地流失,乃向较高的地方移居,另建一社,名太巴塱,这就是太巴塱历史的开始。
==视频==
128,3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