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阿什莉·奥尔森

增加 155 位元組, 6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视频==
阿什莉·奥尔森-名人时尚故事 第一季:奥尔森姐妹 04
{{#ev:youku|XMzIyNzgwMzk1Mg|alignment=left}}
 
{{Infobox person
| 姓名 =阿什莉·奥尔森
| 知名作品 =纽约时刻
}}
 
{{#ev:youku|XMzIyNzgwMzk1Mg|alignment=left}}
名人时尚故事 第一季:奥尔森姐妹 04
 
=='''阿什莉-奥尔森'''==
[[ 阿什莉-奥尔 森1986 森]]1986 年6月13日出生在[[加利福尼亚]]州的Sherman Oaks,父亲[[大卫(David)]],母亲加[[耐蒂(Jarnetee)]],和[[玛丽·凯特·奥尔森]]是一对[[双胞胎]]姐妹, [[ 阿什莉 ]] 是姐姐,1987年,在电视剧[[《青春满屋》]](Full House,1987)中扮演Michelle Tanner,在那一年中该剧成为热门。
2008年 [[ 阿什莉 ]] 甩开妹妹单独接受采访,要求公众把她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自从出演[[反响平平]]的[[《纽约时刻》]]后, [[ 阿什莉 ]] 便迷上了电影。
2009年5月,22岁的 [[ 阿什莉·奥尔森 ]] 宣布退出[[演艺圈]]正式步入[[时尚界]]。
''' === 早年经历'''===
[[ 阿什莉·奥尔森]](Ashley Olsen) 和[[玛丽·凯特·奥尔]]森是一对双胞胎姐妹, [[ 阿什莉 ]] 是姐姐,比妹妹[[玛丽·凯特·奥尔森]] (Mary-Kate Olsen) 早出生两分钟。 [[ 奥尔森 ]] 姐妹 (Olsen Twins) 身材娇小,却崇尚 [[ 朋克 ]] 流浪风格,酷爱穿大好几号的宽松服饰,被大众称为[[垃圾]]装代言人。奥尔森姐妹 (Olsen Twins) 的身高、体重、造型,是大众热爱的谈资。
''' [[ 奥尔森''' ]] [[ 双胞胎 ]] 姐妹[[阿什莉和玛丽·凯特]]于1986年6月13日出生在[[加利福尼亚]]州的Sherman Oaks,父亲大卫(David),母亲 [[ 加耐蒂 ]] (Jarnetee)。这对 [[ 双胞胎 ]] 第一次表演是在1987年,在电视剧[[《青春满屋》]](Full House,1987)中扮演Michelle Tanner。在那一年中该剧成为热门,书籍、玩具等相关产品也大卖, [[ 奥尔森 ]] 姐妹当年的[[TVQ]]仅次于排名第一的[[Bill Cosby]]。她们共同扮演[[Michelle Tanner]]这个角色直到1995年该剧结束。在参演“[[Full House]]”的这几年中,她们和[[Robert Thorne]]共同创建了自己的制作公司,很快就发行了[[专辑]]和音乐[[录影带]]“[[Our First Video]]”(1993)。接下来的几年里,她们又连续参演了多部[[电视]]、[[电影]]。
''' === 演艺经历'''===
====出道====
{{Infobox person
}}
当别的女孩为怎样嫁给一个[[百万富翁]]而抓狂时,她们十岁出头就已经是坐拥亿万财产的富妹了。有才有貌,有名有利,除了年龄,她们什么都不缺。 [[ 奥尔森姐妹 ]] 是全球[[娱乐业]]的神话。她们打破了年龄和资历之间的传统关联。作为新一任“[[好莱坞最有影响力的年轻女性]]”,她们让曾经风头无俩的小甜甜[[相形见绌]]。然而今天,有人发誓“摧毁”这对屹立在全球青少年心中的双子星大厦。那不是恐怖分子,正是她们自己。史无前例地,姐姐 [[ 阿什莉·奥尔森 ]] 单独面对摄影师和记者,宣告独立时代的到来。
''' [[ 阿什莉·奥尔森''' ]] 和[[玛丽·凯特·奥尔森]],这对双胞胎姐妹的名字和形象,永远像一只[[蝴蝶]]的左羽右翅彼此相连。1986年6月13日,她们在[[加利福尼亚]]诞生。出生才9个月,她们就出镜电视节目[[《合家欢》]]。此后十多年,姐妹俩出现在电视上的频率奇高,达到平均每星期35次。美国观众眼看着她们从[[天使娃娃]]长成[[婷婷少女]]。她们是[[沐浴]]着[[镁光灯]]长大的。电视给她们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效应:与两姐妹有关的产品,比如[[玩偶]]、[[书籍]]、[[音乐专辑]]、[[游戏软件]]和[[影碟]],持续热销;只要是印有她们的名字或肖像的产品,就是抢手货。在大多数人尚不知名利为何物的年龄, [[ 奥尔森 ]] 姐妹名利双收。
与“口含金汤匙出生”的[[希尔顿]]姐妹不同, [[ 奥尔森 ]] 姐妹出身平民家庭,她们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挣出来的。她们既是[[明星]],又是娱乐公司[[总裁]]。在双星公司,两人各拥有1.5亿美元控制权。总部位于洛杉矶的“[[双星]]”经营“[[凯特]]和阿[[什莉]]”品牌的[[服装]]、[[首饰]]和[[化妆品]]等等,构筑起一个10亿美元的[[商业帝国]]。2003年她们入围[[《福布斯》]]“[[世界最富有的百位女性]]”排行榜。2004年她们入选[[《人物》]]杂志“50名全世界最美丽人物”,同年,这对[[孪生姐妹]]留名[[好莱坞]][[星光大道]]。[[法国]]评出“全球女钻石王老五”,她们榜上有名。尽管光环耀眼, [[ 阿什莉 ]] 却总喜欢强调她们“是普通女孩,喜欢逛街、跳舞、和朋友混在一起,和其他人没什么两样”。但是,有几个人能像她们那样,在16岁生日那天收到一辆路虎?
====独立时代====
然而,成功并不能挽回她们父母破裂的感情。1993年父母离婚,年幼的姐妹表现出惊人的[[冷静]]和[[豁达]]。家庭的不幸没有影响到她们的事业,一切如故,面对全美观众的依然是两张[[灿烂无邪]]的笑脸。她们却愈发感到一种连体婴儿式的[[尴尬]]——随着岁月增长的不只是女人的身高,更是她们的个性。凯特[[泼辣直率]],喜欢热闹,而 [[ 阿什莉]][[内向安静]],[[成熟稳重]]。把这样的两个成年人[[捆绑]]在一起,是对她们的束缚。“ [[ 奥尔森 ]] 独立宣言”始发于2008年奥普拉脱口秀,她们宣布:从此,不希望再被当作“ [[ 奥尔森 ]] 姐妹”看待。接着,阿什莉甩开妹妹单独接受采访,要求公众把她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
独立,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一切从零开始。“我现在所做的事情是我过去从未做过的——[[试镜]]。”自从出演反响平平的[[《纽约时刻》]]后,阿什莉便迷上了电影,“我很想尝试独立电影。我的梦想是建立起自己的影视王国,第一步就从征服电影界开始。我从懂事起就在娱乐圈[[摸爬滚打]],我有能力成为导演,[[有朝一日]]我会推出自己的影片。”
独立,并不意味着每人只分得50%的力量。从二重唱到独奏,离开姐妹金字招牌的庇护, [[ 阿什莉 ]] 依然是屹立不倒的时尚领袖。她脸上平和恬淡得有些懒散的表情是她的标签,并且正在影响平面和T台上的模特们。宣告独立的不仅是演艺事业,更是个人的风格。阿什莉希望人们能从装扮上区分二人。过去,姐妹俩都热衷于超大号的街头装扮、同为布波族的代言人。但是阿什莉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我的风格更古典一些,我喜欢旧时女子,知书达理,是那么优雅。”尽管风格不再统一,经典的 [[ 阿什莉 ]] 风格依然在对时尚界产生影响,从Dior今季的皮牛仔帽就可窥见一斑。Dior的设计师John Galliano说:“我走在街上,看见到处都是她的照片,她带给我秋季设计的灵感。作为一位设计师,我印象最深的是,她擅长通过衣服表达个性和情感。就像我主张的那样:一个女人,哪怕穿同一件衣服,依然个性判然。”
==== 步入时尚界====
“我喜欢[[Marc Jacobs、Chanel、Marni、Balenciaga,、Stella McCartney]]和 [[Chloe]]。对我而言,时尚是因季节而异的,更因人而异。[[Dior]]先生说:让你完美的永远不是时装本身,而是你的理解力。可以预见的是,性感将会在本世纪成为女性最坦白和最积极的目标,性感,会成为身为女人的梦想和境界。” [[ 阿什莉 ]] 一脸的[[陶醉]],“记不清从哪天开始,我爱上了那些美得令人窒息的品牌。的确,我向来专挑最昂贵的衣服,那是我的拿手戏。时装改变了女人,而女人则用时装改变了历史。”
美国人喜欢 [[ 阿什莉 ]] ,是因为她身上有一件千金难买的品质——既[[昭然外溢]]、又[[轻松自如]]的气质,与美国文化[[一脉相承]]。“穿衣打扮只是为了好玩,不是为了去诱惑。在我的观念里,对一个女人最高的评价是‘可爱’。我知道有一些网站曾经为我进行18岁成年的倒计时。但是,我永远不会成为他们期待的那种‘[[性感动物]]’。如果你看过我走在大街上的照片,你就会知道我们不想扮演性感符号,我总是素面朝天地出门。我的风格偶像包括[[凯特·摩丝]]、[[格温尼斯·帕特罗]]、[[西耶娜·米勒]]和[[克里丝汀·邓斯特]]。她们都很酷,但绝对自然、舒服,从不刻意[[炫耀]]。”
====退出演艺圈====
2009年5月,22岁的 [[ 阿什莉·奥尔森 ]] 接受[[《VMAN》]]杂志采访时表示从小就进入[[演艺圈]]的她希望可以做出自己真正喜欢的选择——成为时尚界的一份子:“那是我想要的未来,和我的过去无关,完全是我想要做的事情。”
[[ 阿什莉·奥尔森 ]] 创立了两个品牌——[[The Row]]以及[[Elizabeth and James]],她的姐妹[[玛丽·凯特·奥尔森]]是她的合伙人。阿什莉·奥尔森说 [[ 玛丽·凯特·奥尔森 ]] 仍将继续将精力集中到表演上,所以有关时尚上的事物和细节都交给自己来打理。
''' ==== 电影作品'''====
{{Infobox person
1,93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