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飓风伊欧凯

增加 20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飓风伊欧凯.jpeg|有框|右|<big>飓风伊欧凯</big>[http://image.wangchao.net.cn/baike/1278821600911.jpg 原图链接][http://tc.wangchao.net.cn/baike/detail_1657312.html 来自 王朝网络 的图片]]]
'''飓风伊欧凯'''(Hurricane Ioke)又名台风伊欧凯(Typhoon Ioke),是有纪录以来中太平洋出现的最强[[热带气旋]]。作为[[2006年太平洋飓风季]]期间中太平洋形成的首场风暴,伊欧凯创下多项纪录,不但纵横[[太平洋]]达17天之久,而且强度先后3度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 <ref>[https://iask.sina.com.cn/b/Layu4QmoE1.html 什么是辛普森飓风等级?],爱问</ref> 下的五级飓风标准。
气旋由[[夏威夷州]]以南较远处的热带辐合带发展而成,由于水温较高,风切变极少,还有良好的外流推波助澜,伊欧凯迅速增强,在48小时内就从[[热带低气压]]强化成四级飓风。8月22日晚,风暴快速弱化成二级飓风,然后从[[约翰斯顿环礁]]上空经过。两天后,气旋又因外界环境有利而得以快速增强,于8月25日达到五级飓风标准并在不久后穿越[[国际日期变更线]]。伊欧凯继续向西行进,其强度反复波动,于8月31日以风力时速249千米强度从威克岛附近经过。风暴接下来转朝西北方向移动,之后又转向北上,并在此期间逐渐弱化,于9月6日转变成温带气旋。系统残留加速向东北前进,最终进入[[阿拉斯加州]]上空。
2006年8月中旬,热带辐合带在夏威夷州东南方向较远处海域催生出带有下层环流的[[热带扰动]]。由于北面存在向西移动的强烈亚热带[[高压脊]],这股扰动天气几乎保持向正西方向移动,系统内的深层对流每天都在增长和消亡间拉锯。随着组织结构的缓慢改善,系统于8月20日清晨在檀香山以南约1247千米洋面发展成第一C号热带低气压。当时热带辐合带10°经度范围内都没有关联对流。气旋所在海域基本没有风切变,海面[[温度]]又有28℃左右,两项因素都非常有利于强化,[[中太平洋飓风中心]]此时预计气旋会在4天内达到飓风强度下限,然后就会开始减弱。经过6小时的发展,低气压达到热带风暴标准,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因此以“伊欧凯”(Ioke),即夏威夷语中的“乔伊斯”(Joyce)为其命名。[[气旋]]接下来快速强化,到8月20日晚已发展出中心密集云区并开始形成风眼墙,于8月21日清晨升级成飓风,这时距系统归类成热带低气压还只过了24小时。
伊欧凯继续向西偏北方向前进,对流稳步深化,风眼变得越来越层次分明,组成[[风眼墙]] <ref>[https://weibo.com/6617031131/Jeh3YCUuA?type=comment 风眼墙是环绕台风中心的云],微博 </ref> 的对流也不断深化。受国际日期变更线附近的锋面槽影响,飓风转向西北,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增强后于8月22日在约翰斯顿环礁东南方向约450千米海域达到风速每小时217千米强度,已达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四级飓风标准。在四级强度下保持约18小时后,伊欧凯的内层核心因西南向风切变而略遭扰乱,[[风速]]很快就降至每小时约169千米。8月22日晚,风暴从约翰斯顿环礁以南约48千米洋面经过,风眼墙东北象限则在次日清晨经过。8月23日下午,飓风转向西进,然后因风切变减少而再度进入快速增强期。到8月24日时,伊欧凯已凝聚出宽37千米的闭合风眼墙,并于8月25日在夏威夷[[考艾岛]]西偏南方向约1560千米海域达到五级飓风标准。
保持五级飓风强度约18小时后,伊欧凯因眼墙置换而略有减弱。8月26日完成眼墙置换周期后,气旋再度达到五级飓风标准。由于西侧的[[低压槽]]逐渐拉开距离,飓风前方得以形成亚热带高压脊,促使伊欧凯向西南转向。外界总体环境依然非常有利于风暴保持较高强度,西北方向较远处的上层气旋产生利好外流的同时,也使得风切变一直很少,并且飓风行经洋面也总保持着比较高的水温。根据这些情况,[[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实验室的飓风模型预计伊欧凯的风速会达到每小时350千米,最低气压低至860毫巴(百帕)。8月27日清晨,飓风气压降至915毫巴,并在不久后穿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成为风速每小时260千米的强劲台风。
272,04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