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复仇》

增加 6,309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 《复仇》</big> ''' |- |<center><img src=https://img.doc.docsou.com/pi…”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 《复仇》</big> '''
|-
|<center><img src=https://img.doc.docsou.com/pic/d0da4ec0ff5505e6dd6ef4a8/1-810-jpg_6-1080-0-0-1080.jpg width="250"></center><small>
[https://doc.docsou.com/bd0da4ec0ff5505e6dd6ef4a8.html 来自豆搜网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fù chóu 》 </big> '''
|-
| align= light|


'''作品名称''' :《复仇》

'''作者''' :鲁迅

'''作品出处''' :《野草》

'''文学体裁''' :小说

'''创作年代''' :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
'''<big>《复仇》</big>'''<ref>[https://www.kekeshici.com/shicizhoubian/mingrenzuopin/luxun/37744.html  鲁迅《复仇》全文、注释和赏析.可可诗词. 2019-01-20] </ref> 是鲁迅先生的一部散文诗作品,原载于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语丝》周刊第七期,后收录于散文诗集《野草》之中。
在《复仇》、《复仇(其二)》两篇散文诗中,鲁迅复仇的矛头直指百姓——那些他一心想唤醒、想拯救的人。鲁迅的这种“复仇”精神,反映了愚昧百姓“怒其不争”的状态。

==作品原文==
选自[[《野草》]]

  人的皮肤之厚,大概不到半分,鲜红的热血,就循着那后面,在比密密层层地爬在墙壁上的槐蚕更其密的血管里奔流,散出温热。于是各以这温热互相蛊惑,煽动,牵引,拚命地希求偎倚,接吻,拥抱,以得生命的沉酣的大欢喜。

  但倘若用一柄尖锐的利刃,只一击,穿透这桃红色的,菲薄的皮肤,将见那鲜红的热血激箭似的以所有温热直接灌溉杀戮者;其次,则给以冰冷的呼吸,示以淡白的嘴唇,使之人性茫然,得到生命的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而其自身,则永远沉浸于生命的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中。

  这样,所以,有他们俩裸着全身,捏着利刃,对立于广漠的旷野之上。

  他们俩将要拥抱,将要杀戮……路人们从四面奔来,密密层层地,如槐蚕爬上墙壁,如马蚁要扛鲞头。衣服都漂亮,手倒空的。然而从四面奔来,而且拚命地伸长颈子,要赏鉴这拥抱或杀戮。他们已经豫觉着事后的自己的舌上的汗或血的鲜味。

  然而他们俩对立着,在广漠的旷野之上,裸着全身,捏着利刃,然而也不拥抱,也不杀戮,而且也不见有拥抱或杀戮之意。

  他们俩这样地至于永久,圆活的身体,已将干枯,然而毫不见有拥抱或杀戮之意。

  路人们于是乎无聊;觉得有无聊钻进他们的毛孔,觉得有无聊从他们自己的心中由毛孔钻出,爬满旷野,又钻进别人的毛孔中。他们于是觉得喉舌干燥,脖子也乏了;终至于面面相觑,慢慢走散;甚而至于居然觉得干枯到失了生趣。

  于是只剩下广漠的旷野,而他们俩在其间裸着全身,捏着利刃,干枯地立着;以死人似的眼光,赏鉴这路人们的干枯,无血的大戮,而永远沉浸于生命的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中。

  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二十日。<ref>[https://www.pinshiwen.com/gsdq/lxzp/20190705133127.html  鲁迅散文诗《复仇》原文与赏析.品诗文. 2019-07-05] </ref> 

==注释译文==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语丝》]]周刊第七期。

  作者在《〈野草〉英文译本序》中说:“因为憎恶社会上旁观者之多,作《复仇》第一篇”。又在一九三四年五月十六日致郑振铎信中说:“不动笔诚然最好。我在《野草》中,曾记一男一女,持刀对立旷野中,无聊人竞随而往,以为必有事件,慰其无聊,而二人从此毫无动作,以致无聊人仍然无聊,至于老死,题曰《复仇》,亦是此意。但此亦不过愤激之谈,该二人或相爱,或相杀,还是照所欲而行的为是。”

  (2)[[槐蚕]]一种生长在槐树上的娥类的幼虫。

  (3)[[鲞头]]即鱼头,江浙等地俗称干鱼、腊鱼为鲞。 <ref>[https://www.zhlzw.com/wy/wr/zo/714660.html  鲁迅《复仇》:复仇话语的内在构成-读书笔记.中国青年文艺学会. 2012-10-3 ] </ref> 

==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名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与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合称为“周氏三兄弟”。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论文、散文、翻译作品,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世纪中国的主要作家,是中国现代小说、白话小说和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的精神。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他的著作收入《鲁迅全集》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八卷)。从1918年5月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始以“鲁迅”为笔名。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 830 中國文學總集 ]]
7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