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34
次編輯
變更
马门溪龙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23马门溪龙.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8153895113&di=fffa6405c24f588ee572fea19f73d6d1&imgtype=0&…”
[[file:23马门溪龙.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8153895113&di=fffa6405c24f588ee572fea19f73d6d1&imgtype=0&src=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q_70%2Cc_zoom%2Cw_640%2Fimages%2F20180719%2F002e436dbcf740eb9b429c7b68f08308.jpeg 原图连接]]]
[[马门溪龙]],[[中国]]发现的最大的蜥脚类[[恐龙]]之一,在[[宜宾市]]马鸣溪渡口发现其化石,经科学鉴定,属蜥脚类亚马目。此属动物全长约22米,体躯高将近7米。它的颈特别长,相当于体长的一半,不仅构成颈的每一颈椎长,且颈椎数亦多达19个,是蜥脚类中最多的一种。另外,颈部也是所有恐龙中最长的(最长颈部可达12.1米)。与颈椎相比,背椎、荐椎及尾椎相对较少。
中文学名: 马门溪龙
拉丁学名: Mamenchisaurus
二名法: Mamenchisaurus
分布区域: [[中国]]、[[蒙古]]
体 长: 16-45米
体 重: 20-55吨
天 敌: [[永川龙]]
食 性: 草食性恐龙
==基本概述==
食性:植食
生存时代:晚侏罗世
天敌:[[永川龙]]和马门溪龙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一地区。它是一种大型肉食性恐龙,全长约11米,站立时臀高2.85米。它有一个又大又高的头,略程三角形,嘴里长满了一排排锋利的牙齿,就像一把把匕首。它的脖子很柔软,但尾巴很长,站立时,可以用来支撑身体,奔跑时,翘起的尾巴可作为平衡器用。其前肢很灵活,指上长着又弯又尖的利爪,后肢又长又粗壮,也生有三趾。永川龙常出没于丛林、湖滨,行为可能像今天的[[豹子]]和[[老虎]]。
==物种发现==
===名字来历===
马鸣溪是[[宜宾市]]柏溪地名。1952年,金沙江马鸣溪渡口附近正在修筑公路,工人们开凿岩石时,在那里发现了许多像骨头样子的石头,后来经过著名古生物学家杨钟健教授仔细研究,认为这是一种过去世界上还没有发现过的新的恐龙化石,于是他就给这种恐龙取了个名字,叫做马鸣溪龙。由于杨教授是陕西人,定名之后其他研究人员因杨教授的口音,误将“马鸣溪”听为马门溪,从此马门溪龙便记录在各种文献上<ref>[https://m.sohu.com/a/242008828_100198213/ 世界最大的恐龙易碎双腔龙,长35米比地震龙还庞] </ref> 。又因为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建设工地上开山筑路时发现的,按照双名法规定,又以建设给它取了个种名,所以叫建设马门溪龙。中国发现的最大的蜥脚类恐龙,因模式种发现于中国四川宜宾马门溪而得名。
===发现过程===
马门溪龙的第一具化石是在1952年,于四川省宜宾的马鸣溪渡口旁的公路建设工地上发现。这个部份骨骸在1954年被中国古生物学家杨钟健命名为马鸣溪龙。但由于研究人员的口音问题,被误作为马门溪龙。因为马门溪龙的化石是在建设工地中出土,因此杨钟健将模式种命名为建设马门溪龙(M. constructus)。
马门溪龙的模式标本身长22—30米,颈部长度为11—14米,是发现时的已知颈部最长动物。这个模式标本有19个颈椎,上有长条颈部肋骨。
在1972年,发现了第二个种,合川马门溪龙(M. hochuanensis),包含四个部份骨骸,颈部可达9.5米。
在1993年命名的中加马门溪龙(M. sinocanadorum)身长达到37米。其颈肋长达41厘米,长于波塞东龙的34.2厘米,是蜥脚下目中最长的。
在1989年,中国四川省自贡市挖出一个马门溪龙的化石。在1996年,这个化石被命名为杨氏马门溪龙(M. youngi),以杨钟健为名。杨氏马门溪龙的身长达16米,颈部长达6.5米,是种较小型的马门溪龙。
在1976年,侯连海等人将发现于[[四川]]省[[自贡市]]的一个部份头骨与部份骨骼,命名为[[釜溪自贡龙]](Z. fuxiensis)。在1996年,其他科学家将釜溪自贡龙改归类为釜溪马门溪龙(M. fuxiensis)。自贡龙是否属于马门溪龙、峨嵋龙,或是独立的属,仍在争议中。
在1994年,在[[美国]]发现的[[波塞东龙]],颈部被估计长达10.5到11.5米;波塞东龙属于腕龙科,有较长的前肢,高度比马门溪龙高许多。而之前发现的超龙,颈部长度则估计为13到14米。
在2006年,中国新疆奇台县挖出一个长达35米的化石,发现地点位于中加马门溪龙附近,这个化石暂时被归类于马门溪龙,还没有正式的科学研究叙述。
===最新发现===
新华网新疆奇台2006年8月24日电(记者李晓玲、张鸿墀)记者从新疆奇台县恐龙化石发掘现场获悉,科学家们确认26日发掘的这具恐龙化石为马门溪龙,测量其体长达35米,是名副其实的“亚洲第一龙”。
这具蜥脚类食草恐龙化石与1987年在同一地点发掘的恐龙化石都是马门溪龙,身体总长度为35米,比中加马门溪龙长5米。令人惊讶的是,这条恐龙仅脖子就长15米,是世界上脖子最长的恐龙。
此前,中加合作考察队在距离这具恐龙化石100多米的山上,发现了多具恐龙化石,其中一具蜥脚类食草恐龙化石,根据其颈肋长1.5米推断,它身长约30米、高约10米、重约50吨。当时,这条恐龙被确定为亚洲第一大恐龙,被命名为中加马门溪龙,其化石现藏于北京自然博物馆。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新疆恐龙发掘现场总指挥王海军确认23日发掘的这具恐龙化石,已经取代中加马门溪龙而成为新的“ 亚洲第一龙”。
==物种分类==
马门溪龙属最著名的两个种:一为合川马门溪龙,发现于[[四川]]省合川县(今[[重庆市]][[合川区]])和甘肃永登,前方为多棘沱江龙;另一个为建设马门溪龙,发现于四川宜宾。马门溪龙在蜥脚类演化史上属中间过渡类型,为距今 1.4亿年的晚侏罗世的早期种属,在侏罗纪末全部绝灭。
==形态特征==
===体征===
头骨很小,牙齿细弱,呈棒状,颈部长,脊椎粗大笨重,肢骨关节面粗糙。1957年在四川发现的合川马门溪龙长可达22米。体重近40吨,头小,颈部极长,伸直颇似一架起重机。大部分时间在湖泊、沼泽中渡过,借水力浮起笨重身体。到泥沙较硬的地方休息、产卵。主要以多汁水生植物为食。生存于1.4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于白垩纪末期灭绝。
===身高===
马门溪龙从头顶到尾尖长达22米,身高为7米,活着的时候体重达55吨,马门溪龙的颈部长达9米,是长颈鹿的3倍,包括长颈鹿在内,仅有7个颈椎,而马门溪龙却有19个颈椎,它的颈部还特别生有肋骨,称为颈肋,最长可达3米,能与后面第三个颈椎相连,增强了颈部的力量,但也使颈部转动起来很费力。
===脖子长===
马门溪龙与另一种著名的恐龙――雷龙外形非常相似,唯一的不同就是脖子长度。它们的脖长最高可达到46英尺(约合14.02米),占到身体总长的一半。马门溪龙是一种食草恐龙,生活在距今1.5亿年前。
马门溪龙有世界上最长的脖子,如果让它和长颈鹿比,长颈鹿会输得很惨,它的脖子总共有11—14米。马门溪龙的脖子由长长的、相互迭压在一起的颈椎支撑着,因而十分僵硬,转动起来十分缓慢。它脖子上的肌肉相当强壮,支撑着它蛇一样的小脑袋。
它的脊椎骨中有许多空洞,因而相对于它庞大的身躯而言,马门溪龙的头部显得十分小巧。1亿4500万年前,恐龙生活的地区覆盖着广袤的、茂密的森林,到处生长着红木和红杉树。成群结队的马门溪龙穿越森林,用它们小的、钉状的牙齿啃吃树叶,以及别的恐龙够不着的树顶的嫩枝。
马门溪龙四足行走,它那又细又长的尾巴拖在身后。在交配季节,雄马门溪龙在争雌的战斗中用尾巴互相抽打。各部位的脊椎椎体构造不同:颈椎为微弱后凹型,腰椎是明显后凹型,前尾椎是前凹型,后尾椎是双平型,前部背椎神经棘顶端向两侧分叉,背椎的坑窝构造不发育,4个荐椎虽全部愈合,但最后一个神经棘部分离开。肠骨粗壮,其耻骨突位于肠骨中央;坐骨纤细;[[胫腓骨]]扁平,胫骨近端粗壮,长度相等。距骨发育,其上面的胫腓骨关节窝很发育,故中央突起很高,□骨短小,后肢的第Ⅰ爪粗大,各[[趾骨]]的形状特殊。
==物种重要性==
合川马门溪龙是中国恐龙群中最闪亮耀眼的“明星”。1957年4月,四川省石油勘探队在重庆市合川区太和镇发现“合川马门溪龙”。这具巨大的恐龙化石长22米、高约3.5米。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认为它是生活在距今约1.4亿年前的恐龙的遗骸,是迄今为止我国和亚洲发现的最完整的蜥脚类恐龙化石。 “发现合川马门溪龙”入选新中国60项科技杰出成就。
新华网重庆频道2009年9月30日电,著名科普杂志《环球科学》于2009年第10期,公布新中国成立以来60项中国科学家取得的杰出成就,50年代发生在今重庆合川的“发现合川马门溪龙”事件入选。
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科技报协会主办的《[[环球科学]]》,是一本获得全球科普读物第一品牌的《[[科学美国人]]》独家授权的科普杂志。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该杂志特邀各领域的科学家与该刊编辑一道,共同遴选出60项中国科学家取得的杰出成就,展示中国科学在过去60年的发展脉络。
按照事情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发现合川马门溪龙”排在60项中国科学家取得的杰出成就的第5位。
马门溪龙曾在《侏罗纪公园: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 Jurassic Park)的一个围捕场景中出现。
在2002年的澳大利亚“Dinosaurs from China”展览中,展出了一只马门溪龙骨架。
==视频==
侏罗纪世界进化第75期:长脖子的马门溪龙!恐龙公园
{{#iDisplay:u0814uu6dx3 | 560 | 390 | qq }}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 [[file:23马门溪龙.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8153895113&di=fffa6405c24f588ee572fea19f73d6d1&imgtype=0&src=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q_70%2Cc_zoom%2Cw_640%2Fimages%2F20180719%2F002e436dbcf740eb9b429c7b68f08308.jpeg 原图连接]]]
[[马门溪龙]],[[中国]]发现的最大的蜥脚类[[恐龙]]之一,在[[宜宾市]]马鸣溪渡口发现其化石,经科学鉴定,属蜥脚类亚马目。此属动物全长约22米,体躯高将近7米。它的颈特别长,相当于体长的一半,不仅构成颈的每一颈椎长,且颈椎数亦多达19个,是蜥脚类中最多的一种。另外,颈部也是所有恐龙中最长的(最长颈部可达12.1米)。与颈椎相比,背椎、荐椎及尾椎相对较少。
中文学名: 马门溪龙
拉丁学名: Mamenchisaurus
二名法: Mamenchisaurus
分布区域: [[中国]]、[[蒙古]]
体 长: 16-45米
体 重: 20-55吨
天 敌: [[永川龙]]
食 性: 草食性恐龙
==基本概述==
食性:植食
生存时代:晚侏罗世
天敌:[[永川龙]]和马门溪龙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一地区。它是一种大型肉食性恐龙,全长约11米,站立时臀高2.85米。它有一个又大又高的头,略程三角形,嘴里长满了一排排锋利的牙齿,就像一把把匕首。它的脖子很柔软,但尾巴很长,站立时,可以用来支撑身体,奔跑时,翘起的尾巴可作为平衡器用。其前肢很灵活,指上长着又弯又尖的利爪,后肢又长又粗壮,也生有三趾。永川龙常出没于丛林、湖滨,行为可能像今天的[[豹子]]和[[老虎]]。
==物种发现==
===名字来历===
马鸣溪是[[宜宾市]]柏溪地名。1952年,金沙江马鸣溪渡口附近正在修筑公路,工人们开凿岩石时,在那里发现了许多像骨头样子的石头,后来经过著名古生物学家杨钟健教授仔细研究,认为这是一种过去世界上还没有发现过的新的恐龙化石,于是他就给这种恐龙取了个名字,叫做马鸣溪龙。由于杨教授是陕西人,定名之后其他研究人员因杨教授的口音,误将“马鸣溪”听为马门溪,从此马门溪龙便记录在各种文献上<ref>[https://m.sohu.com/a/242008828_100198213/ 世界最大的恐龙易碎双腔龙,长35米比地震龙还庞] </ref> 。又因为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建设工地上开山筑路时发现的,按照双名法规定,又以建设给它取了个种名,所以叫建设马门溪龙。中国发现的最大的蜥脚类恐龙,因模式种发现于中国四川宜宾马门溪而得名。
===发现过程===
马门溪龙的第一具化石是在1952年,于四川省宜宾的马鸣溪渡口旁的公路建设工地上发现。这个部份骨骸在1954年被中国古生物学家杨钟健命名为马鸣溪龙。但由于研究人员的口音问题,被误作为马门溪龙。因为马门溪龙的化石是在建设工地中出土,因此杨钟健将模式种命名为建设马门溪龙(M. constructus)。
马门溪龙的模式标本身长22—30米,颈部长度为11—14米,是发现时的已知颈部最长动物。这个模式标本有19个颈椎,上有长条颈部肋骨。
在1972年,发现了第二个种,合川马门溪龙(M. hochuanensis),包含四个部份骨骸,颈部可达9.5米。
在1993年命名的中加马门溪龙(M. sinocanadorum)身长达到37米。其颈肋长达41厘米,长于波塞东龙的34.2厘米,是蜥脚下目中最长的。
在1989年,中国四川省自贡市挖出一个马门溪龙的化石。在1996年,这个化石被命名为杨氏马门溪龙(M. youngi),以杨钟健为名。杨氏马门溪龙的身长达16米,颈部长达6.5米,是种较小型的马门溪龙。
在1976年,侯连海等人将发现于[[四川]]省[[自贡市]]的一个部份头骨与部份骨骼,命名为[[釜溪自贡龙]](Z. fuxiensis)。在1996年,其他科学家将釜溪自贡龙改归类为釜溪马门溪龙(M. fuxiensis)。自贡龙是否属于马门溪龙、峨嵋龙,或是独立的属,仍在争议中。
在1994年,在[[美国]]发现的[[波塞东龙]],颈部被估计长达10.5到11.5米;波塞东龙属于腕龙科,有较长的前肢,高度比马门溪龙高许多。而之前发现的超龙,颈部长度则估计为13到14米。
在2006年,中国新疆奇台县挖出一个长达35米的化石,发现地点位于中加马门溪龙附近,这个化石暂时被归类于马门溪龙,还没有正式的科学研究叙述。
===最新发现===
新华网新疆奇台2006年8月24日电(记者李晓玲、张鸿墀)记者从新疆奇台县恐龙化石发掘现场获悉,科学家们确认26日发掘的这具恐龙化石为马门溪龙,测量其体长达35米,是名副其实的“亚洲第一龙”。
这具蜥脚类食草恐龙化石与1987年在同一地点发掘的恐龙化石都是马门溪龙,身体总长度为35米,比中加马门溪龙长5米。令人惊讶的是,这条恐龙仅脖子就长15米,是世界上脖子最长的恐龙。
此前,中加合作考察队在距离这具恐龙化石100多米的山上,发现了多具恐龙化石,其中一具蜥脚类食草恐龙化石,根据其颈肋长1.5米推断,它身长约30米、高约10米、重约50吨。当时,这条恐龙被确定为亚洲第一大恐龙,被命名为中加马门溪龙,其化石现藏于北京自然博物馆。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新疆恐龙发掘现场总指挥王海军确认23日发掘的这具恐龙化石,已经取代中加马门溪龙而成为新的“ 亚洲第一龙”。
==物种分类==
马门溪龙属最著名的两个种:一为合川马门溪龙,发现于[[四川]]省合川县(今[[重庆市]][[合川区]])和甘肃永登,前方为多棘沱江龙;另一个为建设马门溪龙,发现于四川宜宾。马门溪龙在蜥脚类演化史上属中间过渡类型,为距今 1.4亿年的晚侏罗世的早期种属,在侏罗纪末全部绝灭。
==形态特征==
===体征===
头骨很小,牙齿细弱,呈棒状,颈部长,脊椎粗大笨重,肢骨关节面粗糙。1957年在四川发现的合川马门溪龙长可达22米。体重近40吨,头小,颈部极长,伸直颇似一架起重机。大部分时间在湖泊、沼泽中渡过,借水力浮起笨重身体。到泥沙较硬的地方休息、产卵。主要以多汁水生植物为食。生存于1.4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于白垩纪末期灭绝。
===身高===
马门溪龙从头顶到尾尖长达22米,身高为7米,活着的时候体重达55吨,马门溪龙的颈部长达9米,是长颈鹿的3倍,包括长颈鹿在内,仅有7个颈椎,而马门溪龙却有19个颈椎,它的颈部还特别生有肋骨,称为颈肋,最长可达3米,能与后面第三个颈椎相连,增强了颈部的力量,但也使颈部转动起来很费力。
===脖子长===
马门溪龙与另一种著名的恐龙――雷龙外形非常相似,唯一的不同就是脖子长度。它们的脖长最高可达到46英尺(约合14.02米),占到身体总长的一半。马门溪龙是一种食草恐龙,生活在距今1.5亿年前。
马门溪龙有世界上最长的脖子,如果让它和长颈鹿比,长颈鹿会输得很惨,它的脖子总共有11—14米。马门溪龙的脖子由长长的、相互迭压在一起的颈椎支撑着,因而十分僵硬,转动起来十分缓慢。它脖子上的肌肉相当强壮,支撑着它蛇一样的小脑袋。
它的脊椎骨中有许多空洞,因而相对于它庞大的身躯而言,马门溪龙的头部显得十分小巧。1亿4500万年前,恐龙生活的地区覆盖着广袤的、茂密的森林,到处生长着红木和红杉树。成群结队的马门溪龙穿越森林,用它们小的、钉状的牙齿啃吃树叶,以及别的恐龙够不着的树顶的嫩枝。
马门溪龙四足行走,它那又细又长的尾巴拖在身后。在交配季节,雄马门溪龙在争雌的战斗中用尾巴互相抽打。各部位的脊椎椎体构造不同:颈椎为微弱后凹型,腰椎是明显后凹型,前尾椎是前凹型,后尾椎是双平型,前部背椎神经棘顶端向两侧分叉,背椎的坑窝构造不发育,4个荐椎虽全部愈合,但最后一个神经棘部分离开。肠骨粗壮,其耻骨突位于肠骨中央;坐骨纤细;[[胫腓骨]]扁平,胫骨近端粗壮,长度相等。距骨发育,其上面的胫腓骨关节窝很发育,故中央突起很高,□骨短小,后肢的第Ⅰ爪粗大,各[[趾骨]]的形状特殊。
==物种重要性==
合川马门溪龙是中国恐龙群中最闪亮耀眼的“明星”。1957年4月,四川省石油勘探队在重庆市合川区太和镇发现“合川马门溪龙”。这具巨大的恐龙化石长22米、高约3.5米。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认为它是生活在距今约1.4亿年前的恐龙的遗骸,是迄今为止我国和亚洲发现的最完整的蜥脚类恐龙化石。 “发现合川马门溪龙”入选新中国60项科技杰出成就。
新华网重庆频道2009年9月30日电,著名科普杂志《环球科学》于2009年第10期,公布新中国成立以来60项中国科学家取得的杰出成就,50年代发生在今重庆合川的“发现合川马门溪龙”事件入选。
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科技报协会主办的《[[环球科学]]》,是一本获得全球科普读物第一品牌的《[[科学美国人]]》独家授权的科普杂志。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该杂志特邀各领域的科学家与该刊编辑一道,共同遴选出60项中国科学家取得的杰出成就,展示中国科学在过去60年的发展脉络。
按照事情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发现合川马门溪龙”排在60项中国科学家取得的杰出成就的第5位。
马门溪龙曾在《侏罗纪公园: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 Jurassic Park)的一个围捕场景中出现。
在2002年的澳大利亚“Dinosaurs from China”展览中,展出了一只马门溪龙骨架。
==视频==
侏罗纪世界进化第75期:长脖子的马门溪龙!恐龙公园
{{#iDisplay:u0814uu6dx3 | 560 | 390 | qq }}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 380 動物學總論]]
[[马门溪龙]],[[中国]]发现的最大的蜥脚类[[恐龙]]之一,在[[宜宾市]]马鸣溪渡口发现其化石,经科学鉴定,属蜥脚类亚马目。此属动物全长约22米,体躯高将近7米。它的颈特别长,相当于体长的一半,不仅构成颈的每一颈椎长,且颈椎数亦多达19个,是蜥脚类中最多的一种。另外,颈部也是所有恐龙中最长的(最长颈部可达12.1米)。与颈椎相比,背椎、荐椎及尾椎相对较少。
中文学名: 马门溪龙
拉丁学名: Mamenchisaurus
二名法: Mamenchisaurus
分布区域: [[中国]]、[[蒙古]]
体 长: 16-45米
体 重: 20-55吨
天 敌: [[永川龙]]
食 性: 草食性恐龙
==基本概述==
食性:植食
生存时代:晚侏罗世
天敌:[[永川龙]]和马门溪龙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一地区。它是一种大型肉食性恐龙,全长约11米,站立时臀高2.85米。它有一个又大又高的头,略程三角形,嘴里长满了一排排锋利的牙齿,就像一把把匕首。它的脖子很柔软,但尾巴很长,站立时,可以用来支撑身体,奔跑时,翘起的尾巴可作为平衡器用。其前肢很灵活,指上长着又弯又尖的利爪,后肢又长又粗壮,也生有三趾。永川龙常出没于丛林、湖滨,行为可能像今天的[[豹子]]和[[老虎]]。
==物种发现==
===名字来历===
马鸣溪是[[宜宾市]]柏溪地名。1952年,金沙江马鸣溪渡口附近正在修筑公路,工人们开凿岩石时,在那里发现了许多像骨头样子的石头,后来经过著名古生物学家杨钟健教授仔细研究,认为这是一种过去世界上还没有发现过的新的恐龙化石,于是他就给这种恐龙取了个名字,叫做马鸣溪龙。由于杨教授是陕西人,定名之后其他研究人员因杨教授的口音,误将“马鸣溪”听为马门溪,从此马门溪龙便记录在各种文献上<ref>[https://m.sohu.com/a/242008828_100198213/ 世界最大的恐龙易碎双腔龙,长35米比地震龙还庞] </ref> 。又因为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建设工地上开山筑路时发现的,按照双名法规定,又以建设给它取了个种名,所以叫建设马门溪龙。中国发现的最大的蜥脚类恐龙,因模式种发现于中国四川宜宾马门溪而得名。
===发现过程===
马门溪龙的第一具化石是在1952年,于四川省宜宾的马鸣溪渡口旁的公路建设工地上发现。这个部份骨骸在1954年被中国古生物学家杨钟健命名为马鸣溪龙。但由于研究人员的口音问题,被误作为马门溪龙。因为马门溪龙的化石是在建设工地中出土,因此杨钟健将模式种命名为建设马门溪龙(M. constructus)。
马门溪龙的模式标本身长22—30米,颈部长度为11—14米,是发现时的已知颈部最长动物。这个模式标本有19个颈椎,上有长条颈部肋骨。
在1972年,发现了第二个种,合川马门溪龙(M. hochuanensis),包含四个部份骨骸,颈部可达9.5米。
在1993年命名的中加马门溪龙(M. sinocanadorum)身长达到37米。其颈肋长达41厘米,长于波塞东龙的34.2厘米,是蜥脚下目中最长的。
在1989年,中国四川省自贡市挖出一个马门溪龙的化石。在1996年,这个化石被命名为杨氏马门溪龙(M. youngi),以杨钟健为名。杨氏马门溪龙的身长达16米,颈部长达6.5米,是种较小型的马门溪龙。
在1976年,侯连海等人将发现于[[四川]]省[[自贡市]]的一个部份头骨与部份骨骼,命名为[[釜溪自贡龙]](Z. fuxiensis)。在1996年,其他科学家将釜溪自贡龙改归类为釜溪马门溪龙(M. fuxiensis)。自贡龙是否属于马门溪龙、峨嵋龙,或是独立的属,仍在争议中。
在1994年,在[[美国]]发现的[[波塞东龙]],颈部被估计长达10.5到11.5米;波塞东龙属于腕龙科,有较长的前肢,高度比马门溪龙高许多。而之前发现的超龙,颈部长度则估计为13到14米。
在2006年,中国新疆奇台县挖出一个长达35米的化石,发现地点位于中加马门溪龙附近,这个化石暂时被归类于马门溪龙,还没有正式的科学研究叙述。
===最新发现===
新华网新疆奇台2006年8月24日电(记者李晓玲、张鸿墀)记者从新疆奇台县恐龙化石发掘现场获悉,科学家们确认26日发掘的这具恐龙化石为马门溪龙,测量其体长达35米,是名副其实的“亚洲第一龙”。
这具蜥脚类食草恐龙化石与1987年在同一地点发掘的恐龙化石都是马门溪龙,身体总长度为35米,比中加马门溪龙长5米。令人惊讶的是,这条恐龙仅脖子就长15米,是世界上脖子最长的恐龙。
此前,中加合作考察队在距离这具恐龙化石100多米的山上,发现了多具恐龙化石,其中一具蜥脚类食草恐龙化石,根据其颈肋长1.5米推断,它身长约30米、高约10米、重约50吨。当时,这条恐龙被确定为亚洲第一大恐龙,被命名为中加马门溪龙,其化石现藏于北京自然博物馆。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新疆恐龙发掘现场总指挥王海军确认23日发掘的这具恐龙化石,已经取代中加马门溪龙而成为新的“ 亚洲第一龙”。
==物种分类==
马门溪龙属最著名的两个种:一为合川马门溪龙,发现于[[四川]]省合川县(今[[重庆市]][[合川区]])和甘肃永登,前方为多棘沱江龙;另一个为建设马门溪龙,发现于四川宜宾。马门溪龙在蜥脚类演化史上属中间过渡类型,为距今 1.4亿年的晚侏罗世的早期种属,在侏罗纪末全部绝灭。
==形态特征==
===体征===
头骨很小,牙齿细弱,呈棒状,颈部长,脊椎粗大笨重,肢骨关节面粗糙。1957年在四川发现的合川马门溪龙长可达22米。体重近40吨,头小,颈部极长,伸直颇似一架起重机。大部分时间在湖泊、沼泽中渡过,借水力浮起笨重身体。到泥沙较硬的地方休息、产卵。主要以多汁水生植物为食。生存于1.4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于白垩纪末期灭绝。
===身高===
马门溪龙从头顶到尾尖长达22米,身高为7米,活着的时候体重达55吨,马门溪龙的颈部长达9米,是长颈鹿的3倍,包括长颈鹿在内,仅有7个颈椎,而马门溪龙却有19个颈椎,它的颈部还特别生有肋骨,称为颈肋,最长可达3米,能与后面第三个颈椎相连,增强了颈部的力量,但也使颈部转动起来很费力。
===脖子长===
马门溪龙与另一种著名的恐龙――雷龙外形非常相似,唯一的不同就是脖子长度。它们的脖长最高可达到46英尺(约合14.02米),占到身体总长的一半。马门溪龙是一种食草恐龙,生活在距今1.5亿年前。
马门溪龙有世界上最长的脖子,如果让它和长颈鹿比,长颈鹿会输得很惨,它的脖子总共有11—14米。马门溪龙的脖子由长长的、相互迭压在一起的颈椎支撑着,因而十分僵硬,转动起来十分缓慢。它脖子上的肌肉相当强壮,支撑着它蛇一样的小脑袋。
它的脊椎骨中有许多空洞,因而相对于它庞大的身躯而言,马门溪龙的头部显得十分小巧。1亿4500万年前,恐龙生活的地区覆盖着广袤的、茂密的森林,到处生长着红木和红杉树。成群结队的马门溪龙穿越森林,用它们小的、钉状的牙齿啃吃树叶,以及别的恐龙够不着的树顶的嫩枝。
马门溪龙四足行走,它那又细又长的尾巴拖在身后。在交配季节,雄马门溪龙在争雌的战斗中用尾巴互相抽打。各部位的脊椎椎体构造不同:颈椎为微弱后凹型,腰椎是明显后凹型,前尾椎是前凹型,后尾椎是双平型,前部背椎神经棘顶端向两侧分叉,背椎的坑窝构造不发育,4个荐椎虽全部愈合,但最后一个神经棘部分离开。肠骨粗壮,其耻骨突位于肠骨中央;坐骨纤细;[[胫腓骨]]扁平,胫骨近端粗壮,长度相等。距骨发育,其上面的胫腓骨关节窝很发育,故中央突起很高,□骨短小,后肢的第Ⅰ爪粗大,各[[趾骨]]的形状特殊。
==物种重要性==
合川马门溪龙是中国恐龙群中最闪亮耀眼的“明星”。1957年4月,四川省石油勘探队在重庆市合川区太和镇发现“合川马门溪龙”。这具巨大的恐龙化石长22米、高约3.5米。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认为它是生活在距今约1.4亿年前的恐龙的遗骸,是迄今为止我国和亚洲发现的最完整的蜥脚类恐龙化石。 “发现合川马门溪龙”入选新中国60项科技杰出成就。
新华网重庆频道2009年9月30日电,著名科普杂志《环球科学》于2009年第10期,公布新中国成立以来60项中国科学家取得的杰出成就,50年代发生在今重庆合川的“发现合川马门溪龙”事件入选。
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科技报协会主办的《[[环球科学]]》,是一本获得全球科普读物第一品牌的《[[科学美国人]]》独家授权的科普杂志。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该杂志特邀各领域的科学家与该刊编辑一道,共同遴选出60项中国科学家取得的杰出成就,展示中国科学在过去60年的发展脉络。
按照事情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发现合川马门溪龙”排在60项中国科学家取得的杰出成就的第5位。
马门溪龙曾在《侏罗纪公园: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 Jurassic Park)的一个围捕场景中出现。
在2002年的澳大利亚“Dinosaurs from China”展览中,展出了一只马门溪龙骨架。
==视频==
侏罗纪世界进化第75期:长脖子的马门溪龙!恐龙公园
{{#iDisplay:u0814uu6dx3 | 560 | 390 | qq }}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 [[file:23马门溪龙.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8153895113&di=fffa6405c24f588ee572fea19f73d6d1&imgtype=0&src=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q_70%2Cc_zoom%2Cw_640%2Fimages%2F20180719%2F002e436dbcf740eb9b429c7b68f08308.jpeg 原图连接]]]
[[马门溪龙]],[[中国]]发现的最大的蜥脚类[[恐龙]]之一,在[[宜宾市]]马鸣溪渡口发现其化石,经科学鉴定,属蜥脚类亚马目。此属动物全长约22米,体躯高将近7米。它的颈特别长,相当于体长的一半,不仅构成颈的每一颈椎长,且颈椎数亦多达19个,是蜥脚类中最多的一种。另外,颈部也是所有恐龙中最长的(最长颈部可达12.1米)。与颈椎相比,背椎、荐椎及尾椎相对较少。
中文学名: 马门溪龙
拉丁学名: Mamenchisaurus
二名法: Mamenchisaurus
分布区域: [[中国]]、[[蒙古]]
体 长: 16-45米
体 重: 20-55吨
天 敌: [[永川龙]]
食 性: 草食性恐龙
==基本概述==
食性:植食
生存时代:晚侏罗世
天敌:[[永川龙]]和马门溪龙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一地区。它是一种大型肉食性恐龙,全长约11米,站立时臀高2.85米。它有一个又大又高的头,略程三角形,嘴里长满了一排排锋利的牙齿,就像一把把匕首。它的脖子很柔软,但尾巴很长,站立时,可以用来支撑身体,奔跑时,翘起的尾巴可作为平衡器用。其前肢很灵活,指上长着又弯又尖的利爪,后肢又长又粗壮,也生有三趾。永川龙常出没于丛林、湖滨,行为可能像今天的[[豹子]]和[[老虎]]。
==物种发现==
===名字来历===
马鸣溪是[[宜宾市]]柏溪地名。1952年,金沙江马鸣溪渡口附近正在修筑公路,工人们开凿岩石时,在那里发现了许多像骨头样子的石头,后来经过著名古生物学家杨钟健教授仔细研究,认为这是一种过去世界上还没有发现过的新的恐龙化石,于是他就给这种恐龙取了个名字,叫做马鸣溪龙。由于杨教授是陕西人,定名之后其他研究人员因杨教授的口音,误将“马鸣溪”听为马门溪,从此马门溪龙便记录在各种文献上<ref>[https://m.sohu.com/a/242008828_100198213/ 世界最大的恐龙易碎双腔龙,长35米比地震龙还庞] </ref> 。又因为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建设工地上开山筑路时发现的,按照双名法规定,又以建设给它取了个种名,所以叫建设马门溪龙。中国发现的最大的蜥脚类恐龙,因模式种发现于中国四川宜宾马门溪而得名。
===发现过程===
马门溪龙的第一具化石是在1952年,于四川省宜宾的马鸣溪渡口旁的公路建设工地上发现。这个部份骨骸在1954年被中国古生物学家杨钟健命名为马鸣溪龙。但由于研究人员的口音问题,被误作为马门溪龙。因为马门溪龙的化石是在建设工地中出土,因此杨钟健将模式种命名为建设马门溪龙(M. constructus)。
马门溪龙的模式标本身长22—30米,颈部长度为11—14米,是发现时的已知颈部最长动物。这个模式标本有19个颈椎,上有长条颈部肋骨。
在1972年,发现了第二个种,合川马门溪龙(M. hochuanensis),包含四个部份骨骸,颈部可达9.5米。
在1993年命名的中加马门溪龙(M. sinocanadorum)身长达到37米。其颈肋长达41厘米,长于波塞东龙的34.2厘米,是蜥脚下目中最长的。
在1989年,中国四川省自贡市挖出一个马门溪龙的化石。在1996年,这个化石被命名为杨氏马门溪龙(M. youngi),以杨钟健为名。杨氏马门溪龙的身长达16米,颈部长达6.5米,是种较小型的马门溪龙。
在1976年,侯连海等人将发现于[[四川]]省[[自贡市]]的一个部份头骨与部份骨骼,命名为[[釜溪自贡龙]](Z. fuxiensis)。在1996年,其他科学家将釜溪自贡龙改归类为釜溪马门溪龙(M. fuxiensis)。自贡龙是否属于马门溪龙、峨嵋龙,或是独立的属,仍在争议中。
在1994年,在[[美国]]发现的[[波塞东龙]],颈部被估计长达10.5到11.5米;波塞东龙属于腕龙科,有较长的前肢,高度比马门溪龙高许多。而之前发现的超龙,颈部长度则估计为13到14米。
在2006年,中国新疆奇台县挖出一个长达35米的化石,发现地点位于中加马门溪龙附近,这个化石暂时被归类于马门溪龙,还没有正式的科学研究叙述。
===最新发现===
新华网新疆奇台2006年8月24日电(记者李晓玲、张鸿墀)记者从新疆奇台县恐龙化石发掘现场获悉,科学家们确认26日发掘的这具恐龙化石为马门溪龙,测量其体长达35米,是名副其实的“亚洲第一龙”。
这具蜥脚类食草恐龙化石与1987年在同一地点发掘的恐龙化石都是马门溪龙,身体总长度为35米,比中加马门溪龙长5米。令人惊讶的是,这条恐龙仅脖子就长15米,是世界上脖子最长的恐龙。
此前,中加合作考察队在距离这具恐龙化石100多米的山上,发现了多具恐龙化石,其中一具蜥脚类食草恐龙化石,根据其颈肋长1.5米推断,它身长约30米、高约10米、重约50吨。当时,这条恐龙被确定为亚洲第一大恐龙,被命名为中加马门溪龙,其化石现藏于北京自然博物馆。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新疆恐龙发掘现场总指挥王海军确认23日发掘的这具恐龙化石,已经取代中加马门溪龙而成为新的“ 亚洲第一龙”。
==物种分类==
马门溪龙属最著名的两个种:一为合川马门溪龙,发现于[[四川]]省合川县(今[[重庆市]][[合川区]])和甘肃永登,前方为多棘沱江龙;另一个为建设马门溪龙,发现于四川宜宾。马门溪龙在蜥脚类演化史上属中间过渡类型,为距今 1.4亿年的晚侏罗世的早期种属,在侏罗纪末全部绝灭。
==形态特征==
===体征===
头骨很小,牙齿细弱,呈棒状,颈部长,脊椎粗大笨重,肢骨关节面粗糙。1957年在四川发现的合川马门溪龙长可达22米。体重近40吨,头小,颈部极长,伸直颇似一架起重机。大部分时间在湖泊、沼泽中渡过,借水力浮起笨重身体。到泥沙较硬的地方休息、产卵。主要以多汁水生植物为食。生存于1.4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于白垩纪末期灭绝。
===身高===
马门溪龙从头顶到尾尖长达22米,身高为7米,活着的时候体重达55吨,马门溪龙的颈部长达9米,是长颈鹿的3倍,包括长颈鹿在内,仅有7个颈椎,而马门溪龙却有19个颈椎,它的颈部还特别生有肋骨,称为颈肋,最长可达3米,能与后面第三个颈椎相连,增强了颈部的力量,但也使颈部转动起来很费力。
===脖子长===
马门溪龙与另一种著名的恐龙――雷龙外形非常相似,唯一的不同就是脖子长度。它们的脖长最高可达到46英尺(约合14.02米),占到身体总长的一半。马门溪龙是一种食草恐龙,生活在距今1.5亿年前。
马门溪龙有世界上最长的脖子,如果让它和长颈鹿比,长颈鹿会输得很惨,它的脖子总共有11—14米。马门溪龙的脖子由长长的、相互迭压在一起的颈椎支撑着,因而十分僵硬,转动起来十分缓慢。它脖子上的肌肉相当强壮,支撑着它蛇一样的小脑袋。
它的脊椎骨中有许多空洞,因而相对于它庞大的身躯而言,马门溪龙的头部显得十分小巧。1亿4500万年前,恐龙生活的地区覆盖着广袤的、茂密的森林,到处生长着红木和红杉树。成群结队的马门溪龙穿越森林,用它们小的、钉状的牙齿啃吃树叶,以及别的恐龙够不着的树顶的嫩枝。
马门溪龙四足行走,它那又细又长的尾巴拖在身后。在交配季节,雄马门溪龙在争雌的战斗中用尾巴互相抽打。各部位的脊椎椎体构造不同:颈椎为微弱后凹型,腰椎是明显后凹型,前尾椎是前凹型,后尾椎是双平型,前部背椎神经棘顶端向两侧分叉,背椎的坑窝构造不发育,4个荐椎虽全部愈合,但最后一个神经棘部分离开。肠骨粗壮,其耻骨突位于肠骨中央;坐骨纤细;[[胫腓骨]]扁平,胫骨近端粗壮,长度相等。距骨发育,其上面的胫腓骨关节窝很发育,故中央突起很高,□骨短小,后肢的第Ⅰ爪粗大,各[[趾骨]]的形状特殊。
==物种重要性==
合川马门溪龙是中国恐龙群中最闪亮耀眼的“明星”。1957年4月,四川省石油勘探队在重庆市合川区太和镇发现“合川马门溪龙”。这具巨大的恐龙化石长22米、高约3.5米。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认为它是生活在距今约1.4亿年前的恐龙的遗骸,是迄今为止我国和亚洲发现的最完整的蜥脚类恐龙化石。 “发现合川马门溪龙”入选新中国60项科技杰出成就。
新华网重庆频道2009年9月30日电,著名科普杂志《环球科学》于2009年第10期,公布新中国成立以来60项中国科学家取得的杰出成就,50年代发生在今重庆合川的“发现合川马门溪龙”事件入选。
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科技报协会主办的《[[环球科学]]》,是一本获得全球科普读物第一品牌的《[[科学美国人]]》独家授权的科普杂志。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该杂志特邀各领域的科学家与该刊编辑一道,共同遴选出60项中国科学家取得的杰出成就,展示中国科学在过去60年的发展脉络。
按照事情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发现合川马门溪龙”排在60项中国科学家取得的杰出成就的第5位。
马门溪龙曾在《侏罗纪公园: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 Jurassic Park)的一个围捕场景中出现。
在2002年的澳大利亚“Dinosaurs from China”展览中,展出了一只马门溪龙骨架。
==视频==
侏罗纪世界进化第75期:长脖子的马门溪龙!恐龙公园
{{#iDisplay:u0814uu6dx3 | 560 | 390 | qq }}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 380 動物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