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田齐

增加 9,277 位元組, 6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田齐== 田齐:周朝诸侯国之一,都临淄战国时期,齐相[田和]]"迁齐康公吕贷于海滨",通过魏文侯…”
==[[田齐]]==

[[田齐]]:[[周朝]]诸侯国之一,都[[临淄]]。[[战国时期]],齐相[田和]]"迁[[齐康公]][[吕贷]]于海滨",通过[[魏文侯]]的帮助,得到[[周天子]]承认,列为诸侯,建立了[[田齐]],史称"[[田氏代齐]]"。《[[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讲述了[[田完]](又称[[田敬仲]]、[[陈完]])家族以及[[田齐]]的兴衰史。

公元前481年[[田成子]]杀死[[齐简公]],拥立[[齐平公]],自任相国,扩大[[封]]邑,从此[[齐国]]由[[田氏]]专权。[[齐国]]政治家[[晏婴]]预言"齐政卒归田氏。[[田氏]]虽无大德,以公权私,有德于民,民爱之。"

公元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孙[[田和]]废[[齐康公]],并于公元前386年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又被[[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史称[[田氏]]代齐。

公元前353年,齐大败魏军于[[桂陵]]。公元前341年,齐又大败魏军于[[马陵]]。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齐愍王]]十三年 (公元前288年),[[秦昭王]]和[[齐愍王]]相约共同称帝,[[秦昭王]]为西帝,[[齐愍王]]为东帝。公元前284年,燕以乐毅为上将军,合[[燕]]、[[秦]]、[[韩]]、[[赵]]、[[魏]]攻[[齐]],攻入[[临淄]],连下70余城。齐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公元前279年,[[田单]]收复失地。但齐元气大伤,无力再与秦抗衡。

[[田齐]]传至[[齐王]]建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被[[秦]]所灭。[[田荣]]、[[田横]]等人于公元前208年复国,至前202年[[田横]]自杀,齐被[[刘邦]]所灭。

==='''源起'''===

[[田齐]],出于[[陈厉公]]之子[[陈完]]。[[陈完]],妫姓,陈氏。其先虞舜之 苗裔封于陈,遂以国为氏。陈厉公子完,避祸奔齐。[[齐桓公]]以之为工正。因古代“[[陈]]”“[[田]]”音相近,遂以田为氏(或许是避祸的缘故也说不定)。[[陈完]],谥“[[敬仲]]”,史称“[[田敬仲完]]”。

[[陈完]],[[中国历史]]上又管他叫[[田完]],因为在[[中国]]古音当中,[[田]]、[[陈]]不分,所以我们可以称[[陈完]]为[[田完]]。[[陈完]]的四世孙叫[[田桓子]],在公元前545年,他联合了[[鲍氏]]、[[栾氏]]、[[高氏]]几家共同灭掉了[[齐国]]的另一个大家族[[庆氏]]。当时[[齐国]]有七大家族,分别是[[田]]、[[鲍]]、[[栾]]、[[国]]、[[庆]]、[[高]]、[[高]],有两个姓高的。此后又过了一些年,他又联合[[鲍氏]]灭掉了[[栾氏]]和其中的一个[[高氏]]。在这个时期,[[田桓子]]采取了讨好公族与国人的办法。对于王公贵族,他先看看国君没有给谁封地,谁的属下没有奴隶,他就白送给你一块地,地上还有老百姓和奴隶,然后你就吃喝都不愁了。对于老百姓穷的,看谁家没粮食,然后你就上我这儿来借粮食吃,你可以还,也可以不还。还的时候也是采取“大斗出,小斗进”的办法。后来他死了,他的儿子[[田乞]],也叫[[田僖子]]为相。继续采用这种办法,很快“齐之民归之如流水”。[[田氏]]的势力越来越大,但那个时候的[[齐国]]是[[国]]、[[高]]两氏当权。

在公元前489年,[[齐景公]]死后,[[田乞]]发动政变,驱逐了[[国]]、[[高]]二氏,立[[公子阳]]生为国君,这就是[[齐悼公]],[[田乞]]自立为相,从此[[田氏家族]]就永远地掌握了[[齐国]]的相位。[[田乞]]死后,其子[[田恒]]为相,这就是[[田成子]],继续执行他父亲的政策。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古音恒、常不分。在公元前481年,[[田成子]]杀掉了[[齐简公]]另立[[齐平公]],从此以后,[[齐国]]的国君就成为了他们家的傀儡。话说九十年以后,到了公元前391年,国相[[田和]]把[[姜氏]][[齐国]]的最后一代国君[[齐康公]]放逐到海上,只留下一成的土地作为[[齐康公]]的[[食邑]],就这一个城打下的粮食归他吃,而国相[[田和]]就成了整个[[姜氏]][[齐国]]土地的主人。自此,[[姜氏]][[齐国]]彻底结束。

==='''发展'''===

世系:[[敬仲]]—[[孟夷]]—[[湣孟庄]]—[[文子须无]]—[[桓子无宇]]—[[武子开]]、[[釐子乞]]—[[成子常]]—[[襄子盘]]—[[庄子白]]—[[太公和]]。

传至[[桓子]][[田无宇]]“事齐庄公,甚有宠”。[[田氏]]始大。[[桓子]]的儿子[[田乞]]事[[齐景公]],以小斗收赋税而大斗供给粮食给百姓,于是“[[田氏]]得齐众心,宗族益彊,民思[[田氏]]”。连[[晏婴]]都私下里说“[[齐国]]之政卒归於[[田氏]]矣”。 [[齐景公]]薨,[[齐国]]的[[卿国氏]]与[[高氏]]立[[太子荼]]为君,“是为[[晏孺子]]”。[[田乞]]与[[鲍氏]]等大夫“以兵入公室”,最终杀了[[高昭子]],逐走[[国惠子]],弑[[晏孺子]],立[[阳生]]为[[齐国]]君主,即[[齐悼公]]。由此,“[[田乞]]为相,专齐政”。[[田乞]],谥“[[釐子]]”。[[田釐子]]的儿子[[田成子]]常与[[监止]](监,一作“阚)为[[齐简公]]左右相。于是[[田氏]]与[[阚氏]]相争,结果[[田常]]获胜,弑[[齐简公]],立平公,益专齐政。

'''称侯:[[太公和]]'''

[[田常]]的曾孙[[田和]],相[[[齐宣公]]。“[[宣公]]卒,[[子康公]]贷立”,“贷立十四年,淫於酒妇人,不听政。[[太公]]([[田和]])乃迁康公於海上”,不久,通过[[魏文侯]],[[田和]]顺利让[[周天子]]承认自己是诸侯,“[[田和]]立为齐侯,列於周室”,[[田氏]]代齐,都[[临淄]]。

'''称王:[[齐威王]]'''

[[齐威王]] 选择了几个重要事例表现了他的不同寻常。一是严明赏罚。对[[即墨]]大夫的重赏,对阿大夫的烹杀,一举震慑了全国,官吏们不敢再文过饰非,使[[齐国]]大治。

[[太公和]]称侯两年,薨。按记载的史籍不同,有传说[[太公和]]死后,[[田剡]]继承君位,当了十年的[[齐侯]]。结果“[[田午]]弑其君及孺子喜而为公”。而《[[史记]]》则直接写“[[齐侯太公和]]立二年,和卒,子桓公午立。”[[桓公午]]在国都[[临淄]]的稷下置学宫,招聚天下贤士。稷下人才济济,成为东方学术文化的中心。

[[桓公]]薨,子因齐立。当年,[[齐康公]]薨,“[[田氏]]卒有[[齐国]]”。[[齐侯]]因齐治理国家颇有举措,结果“诸侯闻之,莫敢致兵於齐二十馀年。”同时,他以驺忌子为相,[[齐国]]日益强大。[[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齐国]]打败当时的强国魏,“於是齐最彊於诸侯,自称为王,以令天下”是为[[齐威王]]。

[[齐威王]]薨,子[[宣王]]辟彊立。这个时候,[[齐国]]更加强盛,表现如下:

军事:[[田忌]]、[[孙膑]]领导的[[马陵]]之战,杀魏将[[庞涓]],虏魏[[太子申]],震慑三晋(韩赵魏);

文化:[[齐宣王]]喜爱“游说之士”,对他们赐予府第、立为大夫,“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

'''称帝:[[东帝]]'''

[[齐宣王]]子[[齐湣王]]与[[秦昭王]]称帝,一东一西。不久,[[齐湣王]]听苏代之言,去帝号,复称王。[[秦国]]也随之去帝号。尽管二王称帝的时间不长,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齐]]、[[秦]]两国强大的国力以及[[周王朝]]彻底的衰败。[[齐湣王]]伐宋,“宋王出亡,死於温”,接着“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晋,欲以并周室,为天子。泗上诸侯邹鲁之君皆称臣,诸侯恐惧”,这样南征西征,打败战国七雄中的[[楚]]、[[魏]]、[[赵]]、[[韩]],威服近邻[[邹国]]、[[鲁国]],[[齐国]]的气势一时无两,达到鼎盛。结果,[[燕国]]以[[乐毅]]为上将军,连同[[秦]]、[[楚]]、[[魏]]、[[赵]]、[[韩]]各出精锐,大败[[齐国]],[[齐湣王]]出逃时被害。燕师攻入[[临淄]],连下[[齐国]]七十余城。[[齐国]]的土地只剩下[[莒]]、[[即墨]]。[[齐湣王]]的儿子法章在莒即位,是为[[齐襄王]]。之后,”[[田单]]以[[即墨]]攻破燕军”,迎接[[齐襄王]]还都[[临淄]],“齐故地尽复属齐”。尽管恢复失地,但是[[齐国]]已经元气大伤,再也无法与[[秦国]]抗衡。

[[齐闵王]]曾有过一番作为,放弃[[东帝]]的称号,征讨[[宋国]]的暴君等,都提高了[[齐国]]的威望。但他骄傲轻敌,燕相乐毅率五国军队来攻,[[齐国]]几乎灭亡。这次惨败使[[齐国]]一蹶不振,虽有襄王五年时的[[田单]]复齐,但[[齐国]]的衰亡已无法挽回了。

'''亡国:[[齐王建]]'''

[[齐襄王]]薨,王子建立。[[秦国]]攻赵,[[齐国]]不救,结果长平之战,[[秦国]]大败[[赵国]]。[[齐王建]]甚至到[[秦国]]朝见[[秦王]],这表明[[齐国]]的国势已经远不如秦。[[秦国]]灭掉[[韩]]、[[赵]]、[[魏]]、[[楚]]、[[燕]]五国后,挥师[[齐国]。[[齐王]建率众投降。“灭齐为郡”,[[齐国]]成为秦帝国的郡。
12,28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