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克雷伯氏菌属

增加 5,191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为革兰氏阴性菌。为较短粗的杆菌,大小0.5~0.8×1~2um,单独、成双或短链状排列。无芽胞,无鞭毛…”
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为革兰氏阴性菌。为较短粗的杆菌,大小0.5~0.8×1~2um,单独、成双或短链状排列。无芽胞,无鞭毛,有较厚的荚膜,多数有菌毛。营养要求不高,有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形成较大的灰白色粘液菌落,以接种环挑之,易拉成丝,有助鉴别。在肠道杆菌选择性培养基上能发酵乳糖,呈现有色菌落。具有O抗原与K抗原,后者用以分型。利用荚膜肿胀试验,本属K抗原可分为82型。肺炎克氏菌大多属3型和12型;臭鼻克氏菌主要属4型,少数为5型或6型;鼻硬结克氏菌一般属3型,但并非所有3型均为该菌。本属细菌55℃ 30min被杀死。在培养基上可存活数周至数月。

克雷伯氏菌过去分为3个种,肺炎克雷伯氏菌、臭鼻克雷伯氏菌、硬鼻结克雷伯氏菌。DNA杂交证明,臭鼻克雷伯氏菌和硬鼻结克雷伯氏菌不是独立的种,而是肺炎克雷伯氏菌的生化惰性菌种,在《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第9版中称这两种细菌为肺炎克雷伯氏菌的亚种。其中肺炎克雷伯氏菌对人致病性较强,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和医源性感染菌之一。

克雷伯氏杆菌寄生于动物呼吸道或肠道,为条件病原菌,是引起人类肺炎的病原菌之一。对人、畜等具有高度的病原性,能使人兽发生肺炎、子宫炎、乳房炎及其他化脓性炎症,甚至发生败血症。近些年来我国从马、牛、羊、猪、貂、麝鼠和鸡等动物体内分离出该菌。该菌可致多种动物患病,使其成为人与多种动物的共患病。

==生物学特性==

克雷伯氏菌属是归属于肠杆菌科,粗短的杆菌,大小约为0.3-1.0μm-0.6-6.0μm。菌体常平直,有时稍膨大,单个、成对或短链状排列,无鞭毛和芽胞,无动力,具有明显的荚膜,久经传代后可失去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多数菌株具有菌毛,有的属于甘露糖敏感的I型菌毛,有的则为抵抗甘露糖的Ⅱ型菌毛,也有的两者兼而有之。DNA中G+C mol%为53%-58%。

==培养特性==

本菌属兼性厌氧,能在15-40℃中生长,37℃生长最佳。最适pH值为7.0-7.6。对营养要求一般,不需特殊的生长因子,在含糖培养基上能形成肥厚荚膜,菌落圆突,灰白色,闪光、丰盛而粘稠,常相互融合,触之粘稠而易拉成丝,斜面上能长成灰白色半流动状粘性培养物。肉汤内生长数天后可成粘稠液体。具有发酵肌醇,产酸或产酸产气,水解尿素。

==分布区域==

该菌属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水、士壤及食物中常可检出,亦可栖居于人呼吸道与肠道,尤其是曾用抗生素治疗的住院患者痰液及粪便中均可检出该菌。

==下属亚种==

最初Cowan等人将克雷伯氏菌分为5个种:产气克雷伯氏菌、爱氏克雷伯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鼻硬结克雷伯氏菌和臭鼻克雷伯氏菌;Edwards和Ewing及Buchanan等定义克雷伯氏菌属有3个种:肺炎克雷伯氏菌、鼻硬结克雷伯氏菌和臭鼻克雷伯氏菌。

1984年出版的《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中将克雷伯氏菌属分成3个种3个亚种,即肺炎克雷伯氏菌、产酸克雷伯氏菌、土生克雷伯氏菌、植生克雷伯氏菌3个种。前者又分为肺炎、臭鼻和鼻硬结3个亚种,在医学上有一定意义。后两者是新发现的,主要来源于土壤、植物和水生环境,对动物一般不致病。本属菌的代表种为肺炎克雷伯氏菌种。

肺炎克雷伯氏菌

1882年Friedlander首先从大叶性肺炎患者痰液中分离出,故也称为Friedlander杆菌,简称肺炎杆菌。该菌产生胞外毒性复合物(extracellular toxic complex, ETC),主要成分为荚膜多糖(63%)、脂多糖(30%)和少量蛋白质(7%)。有些菌株还可产生LT和ST肠毒素。荚膜也与致病力有关。

本菌存在于人体肠道、呼吸道。可引起支气管炎、肺炎,泌尿系和创伤感染,甚至败血症、脑膜炎、腹膜炎等。

肺炎亚种

肺炎克雷伯氏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于土、水和谷类,并见于正常人和动物的肠道中,也有人认为是人正常肠道栖息菌,但其数量很少。可能从几种患病的病人分离到。在小儿腹泻病例中检出频率较高,近年医院内的抗药性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十分猖獗,特别是发生在泌尿系统的病人和新生儿及护理单位。也见于呼吸道感染,荚膜1型、2型和3型可能引起肺炎,在动物中肺炎克雷伯氏菌可从患子宫炎和牛乳腺炎的母马中分离到。荚膜1型和2型对小鼠有高度侵染性,所有其他菌株对小鼠不致病或致病性弱。

臭鼻亚种

亦称臭鼻杆菌。能引起慢性萎缩性鼻炎,有恶臭。尚可引起败血症、泌尿道感染和软组织感染等。

硬鼻结亚种

亦称鼻硬结杆菌。硬鼻结克雷伯氏菌属于荚膜3型,在鼻硬结病患者和其接触者中经常检出。主要引起慢性肉芽肿病变,侵犯鼻咽部,使组织发生坏死。
42,48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