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二氧化碳、

增加 5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原始社会时期,原始人在生活实践中就感知到了二氧化碳的存在,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把看不见、摸不着的二氧化碳看成是一种杀生而不留痕迹的凶神妖怪而非一种物质。 3世纪时,中国西晋时期的张华(232年-300年)在所著的《博物志》一书记载了一种在烧白石(CaCO3)作白灰(CaO)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这种气体便是如今工业上用作生产二氧化碳的石灰窑气。 17世纪初,比利时医生海尔蒙特(即扬·巴普蒂斯塔·范·海尔蒙特,Jan Baptista van Helmont,1580年-1644年)发现木炭燃烧之后除了产生灰烬外还产生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并通过实验证实了这种被他称为“森林之精”的二氧化碳是一种不助燃的气体,确认了二氧化碳是一种气体;还发现烛火在该气体中会自然熄灭,这是二氧化碳惰性性质的第一次发现。不久后,德国化学家霍夫曼(即弗里德里希·霍夫曼,Friedrich Hoffmann,1660年-1742年)对被他称为“矿精(spiritus mineralis)”的二氧化碳气体进行研究,首次推断出二氧化碳水溶液具有弱酸性。 1756年,英国化学家布莱克(即约瑟夫·布莱克,Joseph Black,1728年-1799年)第一个用定量方法研究了被他称为“固定空气”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在此后一段时间内都被称作“固定空气”。1766年,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即亨利·卡文迪许,Henry Cavendish,1731 1772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即安托万-洛朗·拉瓦锡,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1743年-1794年)等用大火镜聚光加热放在汞槽上玻罩中的钻石,发现它会燃烧,而其产物即“固定空气”。同年,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即约瑟夫·普里斯特利,Joseph Priestley,1733年-1804年)研究发酵气体时发现:压力有利于“固定空气”在水中的溶解,温度增高则不利于其溶解。这一发现使得二氧化碳能被应用于人工制造碳酸水(汽水)。
1774年,瑞典化学家贝格曼(即托贝恩·奥洛夫·贝格曼,Torbern Olof Bergman,1735年-1784年)在其论文《研究固定空气》中叙述了他对“固定空气”的密度、在水中的溶解性、对石蕊的作用、被碱吸收的状况、在空气中的存在、水溶液对金属锌、铁的溶解作用等的研究成果。 1787年,拉瓦锡在发表的论述中讲述将木炭放进氧气中燃烧后产生的“固定空气”,肯定了“固定空气”是由碳和氧组成的,由于它是气体而改称为“碳酸气”。同时,拉瓦锡还测定了它含碳和氧的质量比(碳占23.4503%,氧占76.5497%),首次揭示了二氧化碳的组成。 1797年,英国化学家坦南特(即史密森·坦南特Smitbson Tennant,1761年-1815年, [13] 又译“台耐特” [14] 等)用分析的方法测得“固定空气”含碳27.65%、含氧72.35%。 1823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即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年-1867年)发现加压可以使“碳酸气”液化。同年,法拉第和戴维(即汉弗里·戴维,Humphry Davy,1778年-1829年,又译“笛彼”)首次液化了“碳酸气”。1834年或1835年,德国人蒂罗里尔(即阿德里安·让·皮埃尔·蒂罗里尔,Adrien-Jean-Pierre Thilorier,1790年-1844年,又译“蒂洛勒尔”、“狄劳里雅利” [18] 、“奇洛列” [19] 等)成功地制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1840年,法国化学家杜马(即让-巴蒂斯特·安德烈·杜马,Jean-Baptiste André Dumas,1800年-1884年)把经过精确称量的含纯粹碳的石墨放进充足的氧气中燃烧,并且用氢氧化钾溶液吸收生成的“固定空气”,计算出“固定空气”中氧和碳的质量分数比为72.734:27.266。此前,阿伏伽德罗(即阿莫迪欧·阿伏伽德罗,Amedeo Avogadro,1776年8月9日—1856年7月9日)于1811年提出了假说——“在同一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化学家们结合氧和碳的原子量得出“固定空气”中氧和碳的原子个数简单的整数比是2:1,又以阿伏伽德罗于1811年提出的假说为依据,通过实验测出“固定空气”的分子量为44,从而得出“固定空气”的化学式为CO2,与此化学式相应的名称便是“二氧化碳”。 1850年,爱尔兰物理化学家安德鲁斯(即托马斯·安德鲁斯,Thomas Andrews,1813年-1885年)开始对二氧化碳的超临界现象进行研1896年,瑞典化学家阿累尼乌斯(即斯万特·奥古斯特·阿累尼乌斯,Svante August Arrhenius,1859年-1927年)通过计算指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可使地表温度上升5~6℃。 1950年-1952年间,苏联的柳巴夫斯基(K. B. Любавский)、诺沃日洛夫(H. M. Новожилов)与日本的关口春次郎分别研究了一种在二氧化碳保护气体中使用的焊丝,并提出了焊接钢材的新的冶金方案。 [25] 随之,1953年, [[ 柳巴夫斯基 ]] 等人发明了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
== 分子结构 ==
CO2分子形状是直线形的,其结构曾被认为是:O=C=O。但CO2分子中碳氧键键长为116pm,介于 [[ 碳氧 ]] 双键(键长为124pm)和碳氧三键(键长为113pm)之间,故CO2中的碳氧键具有一定程度的叁键特征。现代科学家一般认为CO2分子的中心原子碳原子采取sp杂化,2条sp杂化轨道分别与2个氧原子的2p轨道(含有一个电子)重叠形成2条σ键,碳原子上互相垂直的p轨道再分别与2个氧原子中平行的p轨道形成2条大π键。
== 理化性质 ==
== 化学性质 ==
二氧化碳是碳氧化合物之一,是一种无机物,不可燃,通常也不支持燃烧,低浓度时无毒性。它也是碳酸的 [[ 酸酐 ]] ,属于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处于碳元素的最高价态,故二氧化碳具有氧化性而无还原性,但氧化性不强。 [29]
1.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1-1.和水反应
1-3.和碱反应
①与氢氧化钙反应
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加入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的 [[ 石灰 ]] 水变浑浊,生成碳酸钙沉淀(此反应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当二氧化碳过量时,生成 [[ 碳酸氢钙 ]]
总方程式:
由于碳酸氢钙溶解性大,长时间往已浑浊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可发现沉淀渐渐消失。 [29]
②与氢氧化钠反应
二氧化碳会使烧碱变质,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当二氧化碳过量时,生成 [[ 碳酸氢钠 ]]
总方程式:
2.弱氧化性
2-3.氢化还原
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会发生生成甲醇、一氧化碳和甲烷等的一系列反应,其中几种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4.电化学还原二氧化碳的电化学还原是一个利用电能将二氧化碳在电解池阴极还原而将氢氧根离子在电解池阳极氧化为氧气的过程,由于还原二氧化碳需要的活化能较高,这个过程需要加一定高电压后才能实现,而在阴极发生的氢析出反应的程度随电压的增加而加大,会抑制了二氧化碳的还原,故二氧化碳的高效还原需要有合适的催化剂,以致二氧化碳的电化学还原往往是个电催化还原过程。这个过程的简单机理为:⑴电解池阴极:在初始阶段,二氧化碳被吸附在阴极催化剂表面,形成中间产物(反应式①);然后电子在两个电极间电势差的作用下发生转移,转移数可能是2、4、6、8、12,还原产物随电子转移数的不同而可能是一氧化碳、 [[ 甲酸根 ]] [[ 甲酸 ]] 等(反应式②-④)。⑵电解池阳极:水溶液中发生析 [[ ]] 反应,产生氢气(反应式⑤、⑥)。
3.与过氧化物反应
二氧化碳能与过氧化钠(Na₂O₂)反应生成碳酸钠(Na₂CO3)和氧气(O₂),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4.与格式试剂反应
在酸性条件下,二氧化碳能和格式试剂在无水乙醚中反应生成 [[ 羧酸 ]] ,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说明:式子中R为脂肪烃基或芳香 [[ 烃基 ]] ,X为卤素,Etheranhydrous表示无水乙醚。 [34]
5.与环氧化合物的插入反应
二氧化碳可以和环氧化合物在电催化作用下可反应生成环状碳酸酯, [35] 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7.光合作用暗反应
二氧化碳参与了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其参与的反应过程被称为“二氧化碳的固定”,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说明:式子中C5为1,5-二 [[ 磷酸核酮糖 ]] ,2C3为2分子3- [[ 磷酸甘油酸 ]]
== 产生途径 ==
二氧化碳气体是大气组成的一部分(占大气总体积的0.03%-0.04%),在自然界中含量丰富,其产生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有机物(包括动植物)在分解、发酵、腐烂、变质的过程中都可释放出二氧化碳。②石油、[[石腊]]、[[煤炭]]、[[天然气]]燃烧过程中,也要释放出二氧化碳。③石油、煤炭在生产化工产品过程中,也会释放出二氧化碳。④所有粪便、腐植酸在发酵,熟化的过程中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⑤所有动物在呼吸过程中,都要吸氧气吐出二氧化碳。 众所周知,农民种地要施肥,施肥起到什么效果呢?大家可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们接下来先聊聊施肥作用和意义:首先,我们说的施肥是合理化施肥,合理施肥是实现高产、稳产、低成本,环保的一个重要措施。要做到因土施磷、看地定量;根据各类作物需肥要求,合理施用;掌握关键、适期施氮;深施肥料、保肥增效;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其次,我们说为什么要施肥,施什么样的肥?现在我们市场上定义的是有机肥和化肥,那么有人听过有二氧化碳肥的肥料吗?我们先了解有机肥和化肥,从它二肥中会引申二氧化碳肥,。有机肥料养分全,肥效慢;化肥肥分浓,见效快。特别是有机肥料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经微生物作用,形成腐殖质,能改良土壤结构,使其疏松绵软,透气良好,这不仅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而且有助于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化肥可以供给微生物活动需要的速效养分,加速微生物繁殖和活动,促进有机肥料分解,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有机酸]],这就有利于土壤中难溶性养分的溶解。因而有机肥料和化肥配合施用,能取长补短、互相调剂,充分发挥这两种肥料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谈谈二氧化碳肥的关键点和作用
二氧化碳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一、大棚内为什么要施用CO2 。理由有二条:一是大棚栽培棚内CO2不足,有资料表明:大棚内CO2浓度一天的变化是日出前约为500~600PPM;日出后,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量CO2棚内CO2浓度可下降到100PPM以下。二是在冬季时,大棚边膜放下,起保温作用,这样就形成一个密闭设施,CO2的浓度会下降,同时为增施CO2创造了条件,增施的CO2气肥不易跑掉,对CO2的浓度容易进行控制。
生产乙醇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经水洗、除杂、压缩,制得二氧化碳气。
副产气体回收法
[[ ]] [[ 氢气 ]] 、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往往有脱碳(即脱除气体混合物中二氧化碳)过程,使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经加压吸收、减压加热解吸可获得高纯度的二氧化碳气。
吸附膨胀法
一般以副产物二氧化碳为原料气,用吸附膨胀法从吸附相提取高纯二氧化碳,用低温泵收集产品;也可采用吸附精馏法制取,吸附精馏法采用硅胶、3A分子筛和活性炭作吸附剂,脱除部分杂质,精馏后可制取高纯二氧化碳产品。
②注射呼吸兴奋剂,有继发感染的给予抗生素;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应静脉滴注碳酸氢钠或乳酸钠;四肢痉摩可以服用较大剂量的镇静剂;长期高热和惊厥可用镇静药物;其它如肺水肿、脑水肿等应对症处理。
预防方法
进入含有较高浓度二氧化碳的工作区域前,检查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是否超过了2%,若超过,则需要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如:①进行通风排毒,置换工作场所空气,使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了2%;②佩戴送风面盔、自吸式导管防毒面具、氧气呼吸器等常用的 [[ 防毒面具 ]]
储存注意事项
二氧化碳适宜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不燃气体专用库房,适合以液态或固态形式装运。储存、运输二氧化碳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②与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③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 相关法规 ==
1,34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