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仲殊

增加 500 位元組, 6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作品风格 ==
苏轼称仲殊"能文善诗及歌词,皆操笔立成,不点窜一字"(《稗海》本
仲殊作品
仲殊作品
《志林》卷11)。其诗散见诸家笔记,如《京口怀古》、《润州》等诗,雄放而有情致,颇具唐人佳境。仲殊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于词作方面。有些描写春情、别恨一类的作品。如〔诉衷情〕"涌金门外小瀛洲"、〔蝶恋花〕"开到杏花寒食近"等,被誉为"篇篇奇丽,字字清婉"(《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更多的词带有苏轼超迈横绝的作风,这在他登临怀古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显著,如〔金蕉叶〕"六朝遗恨连江表,都分付,倚楼吟啸",〔定风波〕"山色入江流不尽,古今一梦莫思量",都于壮丽空阔的景物描绘中寄寓历史的感慨,表现出超旷的胸襟。此外,如〔南柯子〕写"六和塔",〔柳梢青〕写"天涯"、"行人",也都显得清新洒脱。所以苏轼说他"胸中无一毫发事"(《志林》卷11),"通脱无所着"(《东坡后集》卷一《破琴诗引》)。至于仲殊的一些吟咏花草的词,却既无寄托,又乏风韵。
==个人作品==
诗词解释
此词为暮春即兴之作。作者词中描绘了西湖清波门附近的美景,并其中寄寓了自己洒脱旷达的襟怀和自从容的行止。词之上片写嫣然独绝的湖畔春景,以表现动态美见胜;下片以表现深静之意境见工。上下两片,一动一静,相映成趣,颇具珠联璧合之妙。
 
赏析
===作品原文三===
●南柯子·忆旧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
 
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此为忆旧词,写词人夏日旅途中的一段感受,反映他对浮世生活的一往情深。
 
折叠诗词解释
开篇两句写一个云游四方的僧人,正走江边潮湿带沙的路上,或许是向那远十里外的青山丛林去找寻挂单的寺庙。两句写出了一幅山水映带的风景画面,这画面隐衬出画中人孤身行旅中的寂寞感。根据仲殊的生活经历推断,他所以到处游方,并非完全为了虔心礼佛,而是或者寻道访友,或者想借旅游来纵情山水,消除俗虑。下面他骤然发出"数声啼鸟怨年华"的慨叹,这何尝是啼鸟怨年华,而是行客自己途中听到鸟声油然而起年华虚度的怅恨。鸟啼花放,原是快意畅游的大好场景,可对一个弃家流浪的行脚僧人来说,感到的却是"凄凉时候",前面再冠以"又是"二字,说明这种飘泊生涯为时已经不短了。作者能把旅途中的见闻感受用词笔如实写来,情景并茂,显示了他的浓郁诗情和坦率性格。
折叠赏析
首句进一步以"残月"、"晓霞" 点明这是一个夏天的早晨,白露冷冷, 波门外拥轻衣" 风拂拂,残月方收,朝霞徐敛 作者 受风 继续行走没有归宿 衣裾 路上 膨松松地拥簇 他一面欣赏 这清爽夏朝的旅途光景,一面也咀嚼 自己 往前走 长期以来萍踪无定的生涯况味。行行重行行 衣服也象减去了许多分量似 不觉来到一处绿杨堤岸 荷池旁边,池中正开满荷花 。一个"拥"字下得极工炼 人浪迹天涯 与"轻衣" 缺少 搭配又极熨贴。一种清风动袂、衣带飘然的风致 正是个谈心旅伴 就这样被活灵活现 当此孤寂无聊境 描绘出来了。写罢湖上的和风 接着写柳絮。古代杨柳飞絮是暮春的使者。随风飘荡 美丽 陪伴着自己走上寺门的归路。"相送飞"三字将 种殷勤护持 下竟成了难得 情意传达出来了 晤谈对象 。" 西湖绿杨堤畔问荷花" 句由景物描写折到时令 笔意 转,带出下文。" 水树乱莺啼" 五字重涂浓沫,俨然一幅江南春色图画 颇有情趣 丘迟《与陈伯之书》所述"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 问荷 生树,群莺乱飞" 之佳丽景色 并于此五字中见之。特别是这个"乱"字下得很有力量。由此可以想见,一个缁衣白足 显出了词人清操越俗 诗僧 品格 徜徉湖边山脚 暗示出只有出淤泥而不染 径上,周围是缤纷 才配作自己的知己。亭亭玉立 雨,耳边是纷乱 以它天然的风韵唤起了他 茑声 美好记忆 组成一幅惬 使他恍然 识到这里是旧地重 春图景 词的上片 他清楚记得那次来时 作者将春色之丽写得荡人心魂 为了解除行旅劳倦 美不胜收。 换头 曾向这儿 起三句 家酒店买过酒喝 点出寺宇阒寂、僧寮清幽 乘醉观赏过堤畔 场景,而用一"归"字与前片关合,以实现 荷花。 这一 场景 切都因眼下荷花 转换 启发而记忆犹新 于是最后他欣然向荷花发出问话:"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 那人家"是自指 " " 此用作语尾词 是对" 那人" ,皆涉 的加强语气。这句话的意思是"你还记得年前到此买酒喝的那个人么?"于此情景相生的妙 轻灵 中可以见出僧人的性格、风趣 雅称其题,仿佛把人带进一个红尘不到 和他那任真自得 世界 飘洒词笔
结拍三句,进一步烘托寺中的环境,补足前意。 本词 作者 抓住这钟声 是一位性情坦荡 篆香 不拘礼法的 月色 三个有时间特征的景物来加以刻画。结语悠然,有竟体空灵之妙。撞钟击鼓,为佛门旦暮必行的功课。卢纶被苏东坡称作" 孤村树色昏残雨,远寺钟声带夕阳"(《出关言别》),杜牧胸中无一毫发事" 夜深月色当禅处,斋后钟声到讲时"(《赠惟真上人》),都是描写晚钟 名句 诗僧 仲殊 本词 景写来,亦实亦虚,尤有远韵。接着又拈出"篆香 是这位诗僧真性情、真 点"与之作偶,更觉笔有余妍。用"篆"定形容回旋上升 烟缕,真是工致入微了。以晚钟之远韵匹篆香之烟痕,是声与色、与大小之对比,又都取景眼前, 如天设地造一般。"月到门时",本是归时 景,用钟声、篆香之后,便觉充满禅机和妙不可言 流露
此词为人作者人格、性情的真实流露;词中的物象,是这位诗僧的心灵折光。
{{Infobox person
| 姓名 =仲殊
[[File:仲殊.jpg|缩略图|仲殊]]
15,650
次編輯